浅谈生物减负增效的策略

时间:2022-10-10 04:04:20

浅谈生物减负增效的策略

【摘要】减负增效是新课程理念的倡导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新形势下生物减负更为突显,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探讨减负策略,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果,努力营造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减负 自信心 情感互动 改革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减负”的呼声也日益强烈。减轻学生负担是教育实践发展的必然趋势,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在生物教学中,提倡通过减负来提高教学效果。如何使“减负”真正落到实处,在此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树立学习生物的自信心

1.自信心的培养需要正确的学习态度。现在的中学生学习压力很大,面对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生物,心里多多少少有些胆怯。在课堂上适当列举一些与生物学相关的常识,学生会很有兴趣地听课并积极地参与思考和讨论。通过讨论,他们不仅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还可以提高自己的交流能力,从而树立学习生物学的自信心。

2.重视情感因素,构建有效的师生情感互动。情感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有较大影响,是影响学习者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对学生要表扬多于批评和怪罪,自信心的建立来自生活的点点滴滴。教师一个关注的眼神,一句赏识的话语或是一个赞许的表情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上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鼓起他们的勇气,增强他们的自信。

二、要真正做到减负,关键在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预习学案”,引导学生自学。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预习学案的设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在讲解新课前,将精心编制的预习学案发给学生。预习学案依次有预习目标、质疑问难、练习题、预习评估等几个环节,使学生能够在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自学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减轻学习负担。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反馈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精心的备课。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减轻学生负担,教师应充分备课。高质量的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它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把所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当堂理解记忆,使学生学得轻松、舒心。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到有的放矢。

3.优化时间安排,努力创建学习型课堂。时间就是效率。充分利用时间,是减负的关键。我们要更新观念,变教室为学室,变教时为学时;要树立责任感,摒弃我的课堂可以随意支配的观念。课堂上要精讲多练,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时间的高效运营,合理地选择挂图、模型、投影等直观手段,展示不同的生物及其生命活动情况。这样不仅可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打破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信息容量。让学生学会经营课堂45分钟,让它产生最大的效益。

三、改革作业的设计与批改方式,是减负增效的重要环节

1.分层设置作业。新课改的基本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然而学生个体发展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教师尽可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分层设置作业是最佳方法。分层设置作业不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做适合自己的作业,获得成就感,进而创新;也为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有利于学生健康地发展。

2.设计的作业要有开放性。开放性作业是相对于原来结论确定的封闭性问题而言的,主要特征是摆脱以往封闭、僵化、量化的作业模式,以有利于学生的进步为原则,设计出适合学生个性特点、认知规律、能力水平等因素的作业。

3.作业及时批改并反馈。作业不仅是教学活动的延续和补充,还是发挥学生创造力的渠道之一。因此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从中获得教学信息,诊断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向学生反馈,改善教学行为。作业反馈的是否及时会直接影响作业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师生情感。教师可适当给予一些指导和激励,以纠正学生片面或错误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加强师生情感互动和个别辅导,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

生物 “减负增效”是一项重要的工程,它的本质是切实推进素质教育,适应中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教师,应坚持不懈推进生物新课改,给学生更多全面发展的空间,教育才能够真正走出困境。仅有教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社会、家长等各方面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才能更见成效,更有生命力,我们的教育事业才会蓬勃、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伟志.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减负”策略[J].生命世界.2009.

[2]杨孝亮.“减负”形势下的生物教学对策[J].安徽教育.2000.

[3]付建中.对减负的思考[J].唐山师专学报.2000.

(作者单位:邳州市第一中学)

上一篇: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因素 下一篇:浅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