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审计准则对审计风险的详述及应对

时间:2022-10-10 01:45:25

新审计准则对审计风险的详述及应对

说明:与2006年版的审计准则相比,2010年版的审计准则在各方面均有所变化,其中对审计风险内容的强化是关键的变动之一,为审计工作的推进和转变提供切实指导。本文在与2006年版审计准则的对比中,先说明新审计准则中关于审计风险的条款,继而分析具体内容展现的相关趋势,最后思考深入推进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问题。

一、新旧审计准则关于审计风险的规定变动

在风险管理日渐在国内传播并落地实施的情况下,2006年版的审计准则及2010年版的审计准则均有相当一部分的篇幅和内容涉及到审计风险问题,其中后者相对于前者而言主要变化动点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宏观方面更强调风险应对。在旧版审计准则的35项准则中,有1101、1212、1231三项与审计风险的叙述关系最为密切;在新版审计准则的38项准则中的大体结构没变,还是这三项准则,不过1231号的名称却由“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变为“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①,在文字语言方面更强调风险应对和管控的意义。

其次,相关字符出现的频率大幅度减少。无论是旧版审计准则还是新版审计准则,第1101号均为统领提携的总纲。在这两个总刚性的文件中,旧版审计准则出现“审计风险”31次②,而新版审计准则则出现了22次”③,有所降低。其中,前者专门设置有“审计风险和重要性”④一章,而后者没有。

再次,审计风险的种类及内涵有所变化。无论是旧版审计准则还是新版审计准则,都认同“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⑤,不过对这两个次级风险的解释有所差异,后者的解释更为精细化。比如对于重大错报风险,旧版审计准则只是说明“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⑥,而新版审计准则增加了“重大错报风险分为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由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两部分组成。”⑦,将其在两个层级进行分类;对于检查风险,旧版面审计准则说明“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⑧而后者认为“检查风险,是指如果存在某一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为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而实施程序后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风险。”⑨很明显,后者的概述也比前者详细而精确。

另外,新版审计准则在各项准则中均设置了“目标”一项,审计风险或者相关内涵进入部分准则中的目标之中。

二、新审计准则中审计风险内容趋势分析

新旧两个审计准则的颁发,均发生在风险管理理念传入中国以后,二者之间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昭示与审计风险相关的理念的系列趋势,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论证“是否可行”到强化“如何推进”的转型。在风险管理理念一开始为国人接纳的时候,存在一个“是否可行”可行的问题。经过一定实践的积淀后,这个问题逐渐被解决,形成了强化推行的趋势。旧的审计准则用了大量的篇幅强调审计风险的重要性,提及“审计风险”的字眼非常多,甚至在1101号准则中专门设置有“审计风险和重要性”⑩一章,实际上就是在总结“是否可行”论证的基础上利用制度的力量予以强化。而在新的审计准则中,这种论述大为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凝练化的语言,对风险应对的强调则表示目前已经到了更多强化“如何推进”的阶段。

其次,从笼统认识到精确清晰的转型。虽然,旧版的审计准则中用了大量的篇幅阐述审计风险,但是其重心在于论证其重要性及部分程序或环节的相关注意事项,对于审计风险本身的阐述比较粗糙,定义部分的篇幅仅占“审计风险和重要性”B11的二分之一强。通俗的说,在旧版审计准则中,知道审计风险重要,也知道在特定情况下要注意审计风险,但是对审计风险具体是什么了解不足,对审计风险到底重要到什么程度也认识不足。在新版的审计准则中,虽然没有了专门阐述审计风险的章节,但对审计风险重要性及内容认识均由相当大的进展。在重要性方面,直接将审计风险及相关含义纳入部分准则的“目标”中,甚至在“总体目标”中专门设置有“审计证据和审计风险”B12一节。在内容认识方面,如上一部分的“再次”一小节中所言,对审计风险及其相关的两个次级风险的论述和分类比旧版审计准则要详细精确的多,对重大错报风险不仅进行了两个层级的细分,而且还进行了简单归因,在多次提到“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B13。可见,新版审计准则已经对审计风险的内涵有了相对精确而清晰的把握了。

其次,盲目效仿海外理念到推进中国本土化的转型。基于特殊的历史因素,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曾经遭遇长期断层,没有形成风险管理理念孕育的合理突然,致使风险管理等相关理念以舶来品的状态出现在国内。对此,一开始的引入及初步实践在很大程度上都带有盲目效仿的痕迹,旧的审计准则在审计风险具体是什么都没有彻底明确的情况下便笼统地强化其重要性,实际上就算这种盲目效仿的一种行为和心态。而新审计准则对审计风险内涵及地位的明确化,应该说是深入了解海外相关理念的结果,但更是国内相关实践积淀的结果,是不断推进中国本土化进程的重要表现。

三、关于深入推进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思考

新旧审计准则相关规定的变化,及其展示的多种趋势的转型,进一步推动了传统审计向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变迁,为后者提供多方面的助力,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首先,为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深入推进提供了更坚实的理论基础。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开展,需要有两方面的前提条件,一是具体什么才是审计风险?二是审计风险具体重要到什么程度?对此,如上一部分的“其次”一段中所言,这两个问题在旧的审计准则中的回答比较笼统,不够具体,而新的审计准则则给予更为具体、明确的定位和阐释,为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深入推进提供了更坚实、科学的理论基础。

其次,完善了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旧的审计准则中,基于“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B14的规定,确定了审计风险等于这两个次级风险乘积这个公司,初步形成了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雏形。在新的审计准则中,两个次级风险的内涵被明确化,重大错报风险被进行两层级分类,而且在第二个层级分类中认为“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由固定风险和控制风险两个部分组成。”B15,即将固有风险、控制风险等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因素吸纳进来,形成了杂糅传统审计风险模型及现代审计风险模型构架的综合体,即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成熟化转型。。

最后,为风险导向工作的具体推进提供指导。在新的审计准则中,对具体的风险识别、评估及应对均有所涉及,其中变动点最为显著的当属对职业判断和职业怀疑的精确阐述及运用强化,明确要求“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整个审计过程中运用职业判断和保持职业怀疑”B16,这将为风险导向工作的具体推进提供切实指导。

四、小结

与2006年颁发的旧审计准则相比,2010年颁发的新审计准则虽然出现“审计风险”的频率有所降低,但在对审计风险内涵、审计风险地位及审计风险应对等方面的阐释均有质的变化,从基本态度、认识程度及运用深度等多个方面展现了审计风险的相关趋势,并在理论奠基、审计模型及技能支撑等多方面为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深入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作者单位:厦门中兴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注解:

①③⑦⑨B12B13B14B15B16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等38项准则的通知,

②④⑤⑥⑧⑩B11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通知

上一篇:浅析产业集群视角下中小企业融资的途径 下一篇:我国商业银行金融监管中的若干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