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学习中的共性与个性

时间:2022-10-10 12:14:48

声乐学习中的共性与个性

[摘 要]声乐学习是一个很复杂又很抽象的过程,我们要重视遵循艺术规律,从声乐学习的整体的共性和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不同的个性两方面入手去解决声乐学习中各个阶段所面临的问题,才能从整体上得到提高,最终实现自如的歌唱。

[关键词]声乐学习 共性 个性 声乐演唱

一、前言

对于每一个声乐学习者来说,在声乐学习的各个阶段,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而像呼吸、发声、共鸣和语言这四个方面的问题我们称之为共性的东西。由于个人的发声器官构造不同,音色也不同,以及个人在声乐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习惯不同,对歌曲情感的把握与表达不同,心理素质、文化素养、创造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的不同,等等这些声乐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现象,我们归纳为个性方面的东西。这些共性的因素存在于个性之中,共性的因素与个性的因素相辅相成。因此,我们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要从声乐学习的整体的共性和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不同的个性两方面入手,从而得到整体上的提高,最终实现自如的歌唱。

二、共性

1、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

良好的站姿是我们养成正确呼吸的基础。站姿要自然,放松,感觉是很舒展的,当然也没有绝对的放松状态,思想意识应该是积极的。有了良好的站姿我们就要遵循人体生理的自然规律把人体这个乐器的状态调整好。曾经听邹文琴老师上课讲过:在歌唱时,有三个支撑点,腰椎和两个脚底,腰椎支撑上半身,尤其在唱高音时这个点很重要,是声音的依靠。手要自然摆放,双臂要放松,肩膀要向下向后放,腿自然站好,力量在两个脚底,并且要保证脸开、喉咙开、胸开、肋骨开,这些都是良好的站姿中应该要注意的问题。

其次,我们在呼吸中还应该注意气息的切换点,包括换气的速度、时间都得安排好。这些需要根据作品的实际情况而言。要明白换气的目的也是为了表现艺术形象。

再次,我们应该要有一种“相对保持”的吸气状态。歌唱呼吸的支持力来源于吸进气以后,吸气肌肉群还需继续工作,不能放松,继续保持吸气的状态,使呼与吸形成对抗,这个对抗就是我们常说“呼吸的支持”。这也就是说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永远都要有一种吸气的状态,喉咙打开,保持住,均匀地控制气息,不要漏气,往里吸气的那种状态一定要保持。当然也要有相对的放松,不能把气息僵住了,要将气息控制得游刃有余。歌唱中的呼吸其实也是我们生活中呼吸状态的扩大和强化,呼吸在生活中是维持生命的本能,因此,这种“相对保持”的呼吸则是我们声乐学习过程中维持良好歌唱状态的本能。

2、声音的运用

这里的声音运用问题除了真假声的混合问题,还有一个发声的位置问题。我们应该了解,因为声带本身不发声,所以声音并非喉咙里发出来,而是运用气息震动声带,在声门外颤动,通过共鸣室再传至其他共鸣区,然后才能将声音扩大。因此,这种真假声的混合也不只是单纯的嗓子的混合,还有呼吸状态和共鸣腔的统一。而且这种混合也要根据作品的实际情况和所要表达的内涵的不同而异。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能认为声音只是从嗓子里发出来的,而要从整体上去把握发声的状态,更多的应该是共鸣的回应,这种回应是由呼吸的对抗所产生的嗓子和共鸣的回应。我们还应注意的一点是,声音永远是在气息上发出的,声音的位置在上面也只有一个,而这个位置应该是既高又靠前的,在口盖以上的鼻咽腔里面。在平时的声乐课中,发声练习中所练的哼鸣,它的位置就是我们歌唱发声的位置。我们要感觉这个位置永远要高于自己所唱的那个音的位的状态,就要把这个发声的位置跟气息和共鸣一起协调起来。哼鸣的位置找对了就要保持住,每一个音都要在那个统一的位置上发出声音,不止气息需要保持,位置也需要保持。起音找对了,后面就不要乱动了,保持气息、位置和状态。这样才能发出最完美的声音。

3、共鸣

在正确的呼吸和发声的状态下,我们不能忽视了共鸣这个重要的因素。仅仅靠声带发出的声音,会比较单薄并且缺乏美感,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把共鸣腔体协调好,才能将自己的声音加以扩大和美化,对于一个声乐学习者而言,我们更应该保护好自己的嗓子,不能光靠嗓子发声,用共鸣腔去唱响,唱“利息”而非“本钱”。

沈湘教授说:共鸣状态和呼吸状态特别密切,好的共鸣状态就是深呼吸状态,用深呼吸的感觉把腔儿打开了等在那儿唱,好的共鸣音响就出来了。对于一个刚刚开始学习声乐的学生来说,要打开共鸣腔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很多方面的协调。我们首先虚拟一个“管道”,气息运行的一个管道(其实是一个意识性的东西)。我们吸气之后就保持,当然是上面所说的“相对保持”,自然地控制住,而不是僵硬的保持。所有的腔体都放松(这种放松也是相对的,有可以调节的),腔体打开后还是保持吸气的状态,吸完保持就感觉打开了,要注意喉咙也要打开,让气息通下去,里面依然是很平静的,这时假设气息在管道里面很均匀地流动,声音则在气息之上流畅起来,感觉很圆润,可以动弹,有了这样的感觉才是把各方面的状态统一到了一起,就像是融入了全身的歌唱。发出的声音不再是之前单薄、没有穿透力的声音。

4、歌唱的基础——语言

语言是歌唱的基础,而歌唱又是人们对语言的一种延伸。歌唱是音乐跟语言相结合的产物,语言同时也是歌唱的灵魂。我们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所练习的发声方法与演唱技巧都是围绕语言来进行训练的。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把歌词中的语言单独的去看待,而要与气息、发声和感情紧密联系起来。

首先对于作品中的每一个字都要在正确呼吸的支持下发出,就像穿珠子一样,把气息当作是线,将每一个字都贯穿起来,每一个字都在一条线上,在一个平衡的状态上。其次在发声时,吐字要清晰且声调要明亮,咬字要有“字头,字符,字尾”的过程,情绪在字头上表现,每一个字都要归韵,所有的韵母都是连着在一个稳定的状态里发声。在演唱中国作品时,对于风格较强的一些作品,四声(调)必须加进去,连贯地归韵,发声咬字的着力点与说话所发出的声音的着力点一样,并且要将韵母拉长去唱。最后,完美的语言还要跟情感相结合。发挥歌唱的想象力以情带声,要根据情感来确定语言中的节奏、抑扬、快慢、轻重、强弱、韵味以及语调、语气、语势的表现,丰富作品的感彩,从而增强歌曲的表现力。

上一篇:中职舞蹈专业学生素质提升之我见 下一篇:关于古筝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