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筝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

时间:2022-07-13 07:36:24

关于古筝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

古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弦乐器之一,有“群声之主,众乐之师”之美称,它曲目优美,音韵古雅,风格多姿,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学习古筝的人数骤增。但是,古筝教学仍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因此,研究古筝教学,是摆在古筝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而现实的课题。

一、把握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

宋学家、教育家朱熹概括孔子的教学经验时指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古筝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个体音乐素质、生理条件、琴感和悟性、反应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因材施教,必须在兼顾普遍性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找到各自的突破口,走上适合个人的成长和提高之路。做好因材施教,首先应该辩材识材,学生具备什么样的条件,综合素质怎样,教师必须了然在心。

(一)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进行教学

1、幼儿阶段

幼儿的各种心理过程都带有具体形象和不随意的特点,抽象概括和随意的思维只是刚刚开始发展,接受比较慢、耐心不够、自觉性欠缺,如果仅仅依靠语言的力量很难在幼儿身上收到满意的效果。那么教师应耐心细致,不厌其烦,逐点讲解、示范,有时甚至要手把手教。对于难以理解的动作要求、音乐术语,运用形象的比喻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在教认音时可将低音区1 2 3 5 6比喻为穿鞋子,高音区l 2 3 5 6比喻为戴帽子。又如在进行音阶式勾托练习时可让学生想像爬楼梯,比一比哪一个又稳又好。针对幼儿喜欢热闹、喜爱表现的特点,在启蒙阶段可以安排8人左右的集体小组学习形式,让同龄人在一起感受学习的愉悦,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在集体环境中小朋友会有一种好胜好表现的心理,因而采用组与组比赛、学生登台表演的方式会使学生学起来感到劲头十足。

2、青少年阶段

青少年的学习以掌握系统助理性的间接经验为主,对学习的主动性要求增强,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古筝学习中,有的学生表现力比较强,有的学生记忆力好,有的学生手指比较灵活。教师应该多利用、鼓励他们的长处去引导、开拓不足之处。青少年重视学习策略和技巧的完善,教师应该多启示,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探索。还有青少年学生自尊心、叛逆性都比较强,教师应该对这类学生循循善诱、正面引导。

(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进行教学

在艺术活动中,同年龄的习筝者发展水平各不相同,教师也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1、程度较低但悟性高的学生

针对这类学生,应让他们从基本功入手,多练一些练手指的练习曲。在具体训练中,要求他们把每个音都弹得结实有力,毫不含糊,每个地方都要精益求精,而不应该为求速度而不求质量。如大撮、小撮、四点、轮指等,由浅入深,加大训练量和提高练琴质量。在训练中,我还要求学生随身携带圆形物或方形物(如乒乓球)进行辅助练习,从而找到小关节运动的感觉,掌握和保持半握拳头的手型,手指根部得到控制,并且提高了手指的快速运动能力。

2、程度高、悟性高的学生的教学

对于这类学生教师教起来相对上手一些,但也要注意不能因此而忽略基本功,还是得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同时还得抑制学生有可能发生的骄傲情绪,应该让他们懂得谦虚和学无止境。可以多让学生参加一些比赛、活动,看看外面的世界,通过比较,知晓自己还有哪些差距,还应该在哪些方面下功夫。这类学生,还要加强他们的自主参与辨析。

二、注重兴趣的培养

从学习心理的角度看,学习兴趣与学习的关系主要表现:当学生对某门科学产生学习兴趣时,就会产生力求掌握该学科知识的需要。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而学习效率的提高又会加深其对该学科的兴趣。因此,古今中外的人都十分重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古筝教学中,我认为,在基本曲目循序渐进训练的基础上,选择能培养学习兴趣的曲目很关键。

(一)选择旋律优美的筝曲作为教学内容

在高雅的古筝艺术中,有大量旋律流畅、真挚感人、优美动听的曲目。如果让学生欣赏到动听的音乐,与之产生共鸣,就会有一种冲动的欲望,特想把这首曲子也弹得动听。例如,有一位家长坚持要我收下他并不想学琴的孩子,但我发现这个孩子乐感较好。在给这个学生上第一节课时,我先让程度较深的学生表演《渔舟唱晚》、《雪山春晓》等曲目,这时我发现这个学生的眼睛瞪得大大的看着、听着,完全陶醉了。听完后,这个学生拉着妈妈的衣角说:“妈妈,我想学弹琴了。”

(二)选择改编的流行歌曲作为教学内容

随着电视等传播媒体的进入,不少优秀的流行音乐已成为学生们的偏爱。于是,在选筝曲方面,有时我会适当选择一些近段流行、受学生们喜爱又思想内容健康的歌曲进行改编,让学生演奏。

(三)选择合奏曲作为教学内容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儿童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食物的需要更为强烈。”古筝演奏由单一变为群体的合奏,其本质是学生融入到某一项活动中去,体会出一种参与感,一份成就感。合奏能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听辨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通过合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瑰丽和魅力,以此同时还能满足学生的竞争、表现欲望,让他们乐在其中。

三、抓好三种能力的基本训练

古筝音域宽广,表现力丰富,其演奏的技巧、技能性很强,必须经过多年系统规范到位的训练,强化巩固提高。

(一)独立能力

手指的独立是学筝伊始就要求做到的。有的学生因为要求不严,训练不到位,分开练还可以,一到应用即变形走样,这是练琴的大忌。因此手指独立不能只看分解训练中的状态,更要注意在不同触弦,不同强弱,不同音色变化中观察其基本功是否保持稳定,运用自如,得心应手。正确的做法是让力量较为松弛的经过臂、肘、腕、掌,相对集中地达到指尖;指尖必须是用力的集中爆发点和控制点,而且手指的活动尽量在指尖的小关节,动作越小越好,从而手指的灵活性得到加强,以便于演奏快速的乐曲。我总结了一下要领为:手型圆、指尖站、手腕稳、肩松弛。有些学生手指软、独立性不够好。我的做法是先用单指练习.再慢慢练小撮,再练大撮、琶音等,而且不能忽略左手的练习。事实证明,这样训练见效快且比较稳固。再者,训练手指的独立能力还要注意弹奏的手指只是用一刹那的爆发力,而其余四指应该收回放松,弹奏的手指与之独立,弹完后马上收回放松,又进行下一个轮回。

上一篇:声乐学习中的共性与个性 下一篇:民族地区高校艺术教育接受理论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