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习惯提高有效教学之阅读策略

时间:2022-10-09 10:33:13

培养良好习惯提高有效教学之阅读策略

要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阅读能力,教师应帮助学生逐渐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策略。科学的策略可以帮助读者克服语言障碍,推断出整篇文章的主要意义,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总是应用各种策略,不断得进行分析归纳以达到正确了解之目的。掌握正确的科学的策略,往往会事半功倍,讯速而准确的抓住要点,策略不正确,则常常如坠入云里雾里,对所读的东西不知所云,因此,需要学生掌握科学的、正确的阅读策略。

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阅读的效率。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阅读,利用空余时间读一些短篇读物,英语杂志,英语作品等,可以选择具有较强时代性和实用性的,内容丰富多彩的报纸,有的学生在阅读时往往会有复视的习惯,即读完一个句子或段落后回过头去重复阅读。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往往 过分依赖于复视以养成一种习惯。改变这种不良习惯的办法就是让学生阅读大量难度适宜的 读物,他就不会因遇到生词或不太懂的短语、句子或段落而回过头来再看,以至养成复视的习惯。还有如摆头阅读,指词阅读等也应一一克服。

二、学会猜测词义和语义

语言学家Goodman认为“阅读是一种心理语言的猜测游戏,是一个选择过程,在获得这个心理语言活动过程中,学生根据语言符号不断的猜测、舍取,然后检测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初次见到生词时,可根据它的构词形式,上下文关系和情景关系对它的可能含义作假设,如可以利用词的结构------词根、前缀、后缀进行推测,词根-logy是, subject. Science(学科,科学)的含义,下面的单词在有上下文情况下就容易猜测了,For example: zoology(动物学).biology (生物学)。一般说来,词缀可以提供语法意义,如ness是名词,full是形容词,ly是副词。

三、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就认为,创造的关键是直觉。因此,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语感,这也是实施素质教学必须关注的问题。

运用整体阅读法,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在教学每一篇新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标题、体裁、开头或Pre-reading等推测文章的结构或主要内容。例如:在教学A man who never gave up 时教师可先提问以下问题:(1)What is the meaning of the title ? (2) What information can you get from the title ? (3) Why does the writer choose this title ? ? (4) Can you get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from the title ? (5) Do you like the man who never give up ?在学生对课文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在对学生进行以下提问:(1) Who is the man in the picture ? (2) When and where was he born ?(3)What was he ?Is he great ?(4) What did he like to do when he was a pupil ? (5)Did the teacher like him ?Did she think he was a good pupil ?(6) What did his mother do when he was sent away by the teacher ? (7)How did his mother teach him? What did his mother think of his son?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 进一步阅读文章。最后,可以设置以下问题供显示课后讨论:(1) What kind spiri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passage ?(2)Do you want to be a person like him ?Why or Why not? How can you be a person like him? (3) What do you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 同时训练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培养跳跃性思维。学生在阅读之前,一定要时刻提醒学生在阅读是没有不要逐句地读,而要根据有关问题,找到与之有关的信息。限时和限量阅读可以促使显示靠语感和直觉快速的捕捉信息。经过训练,学生的阅读努力会有极大的提高。

四、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中国人与英美人在文化上,即在风俗习惯、价值取向、社会规范、思维方式等方面都有诸多差异。一位语言学家说,每个词都曾经是一首诗、一幅画、一个比喻或一个象征。好多英语词汇的背后都有厚厚的文化积淀。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充分了解对方的文化“底细”。这文化“底细”,就在对方的历史沿革、风俗习惯、、寓言神话中。如果我们只了解所学的语言的词汇、语法、结构,而不知道这种语言的社会文化内涵及其文化背景知识,则无法理解这种语言所表达的某些真正意义,就可能造成了解上的偏差,对跨文化的交流造成困难,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外国文化,特别是英语国家文化。比如在称赞和反应方面中西方存在的差异

(1)A: Your spoken English is very good. (你的英语口语真棒。)

B1: Thank you.(谢谢。)

B2: Oh, it’s not very good.It’s ordinary.(哪里,不好的,只一般般。)

(2)A: You did a very good job.(你干得不错。)

B1: Thanks a lot./Thank you very much./Many thanks.(谢谢。)

B2: No, I haven’t done enough. The achievement is the result of joint efforts.(不,我做得还不够,那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上两例中,听到别人赞扬,西方人一般表示接受,说明自己认为对方的赞扬是诚心诚意的;而中国人通常表示受之有愧,做得很不够或者说自己的成就不过是客观条件造成的,表现出谦虚的品质。这说明了中西方文化在深层文化价值观念上的不同之处。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也可以设计中外文化对比的课外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英语阅读教学还要做到课内外相结合,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学生的语感获得后,才能更好地发展各种语言能力,提高文化、精神等综合素质,从而完成语言积累、语感积淀的过程,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上一篇:培养初中学生数学解题反思能力的重要性 下一篇:浅谈学生学好高中生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