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信息化建设在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时间:2022-10-09 05:27:12

ERP信息化建设在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10-000-02

摘 要 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带来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施工行业也不例外,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已经从计算机、专门管理软件在企业的日常工作中的大量使用,发展到企业的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以及基于网络技术上的管理集成平台。本文对ERP信息化建设在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 ERP 施工企业 财务管理 作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带来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施工行业也不例外,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已经从计算机、专门管理软件在企业的日常工作中的大量使用,发展到企业的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以及基于网络技术上的管理集成平台。但由于行业特点各不相同,受行业整体管理水平的影响,作为近几年企业界信息化建设的重点―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及类似管理集成软件,也在施工企业得到应用。

一、施工企业ERP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ERP概述

ERP即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它首先是一套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而作为企业管理思想,它又代表了一种新型的、集成的管理模式。ERP经历了MRP、MRPII时代的发展和不断改进,最终成为当今信息时代企业管理的主流工具之一。同时,ERP以管理信息的高度集成,成为计算机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CIMS的组成部分,是当今各个行业改进管理和构成CIMS系统首选的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软件。ERP目前主要是以计算机软件为主要载体。它的运用从软件的推广和使用开始,在企业中推广流程信息化基础上对企业管理模式进行整体重组和变革。一般来说,ERP软件系统主要包括四大部分,即财务管理、生产制造管理、分销与后勤管理及其他模块,这些模块通过数据信息共享共同发挥作用。

2.施工企业特点

施工行业是一种分工细致及劳动力密集的行业。施工项目管理具有施工人数众多、工序繁复、分散性、移动性和一次性等特点。其产品位置固定、形式多样、结构复杂并且体积庞大。同时,施工生产具有生产周期长、资源使用的品种多、用量大、空间流动性高等特点。施工项目具有强周期性和流程性,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招投标阶段、采购阶段、施工阶段和交验维护阶段。各阶段资源如何有效利用、促进和循环,对于施工企业降低整个施工项目的成本无疑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法。

3.施工企业ERP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信息化是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建筑业的分散性、非标准性、工人的流动性,给规范的现代化管理带来了困难。而通过信息化,可以克服时空距离,可以把材料、设备、人员的状态和布局实时反映在网络和视频上,从而实现精细化管理。目前很多建筑企业基础管理薄弱,数据不真实,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制约着公司的发展。通过实施ERP,可以规范管理、精确核算、明确责任、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决策水平,从而促进公司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2)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实现科技强企的必由之路。中国建筑企业由于战线长,分别在不同城市,项目部往往单打独斗,推广现代化技术比较困难。通过实施信息化手段后,就可以做大做强企业总部,让总部强大的技术力量为每一个项目部服务,从而有力地推动工程质量的提高和工程建设中的科技含量。

(3)公司规模的扩张使得信息化建设成为必然。公司规模扩张后必然面临两个问题:其一是管理半径迅速扩大的问题。快速扩张后管理半径迅速扩大,点多面广。在此背景下如何保持总部的管控能力,确保不存在管理上的空白、死角?其二是管理层次增加的问题。扩张后管理层次不可避免要增加,管理链条拉长,如何确保企业能够迅速获取市场、项目一线的信息,如何确保内耗不会消蚀企业竞争力? 信息技术能够搭建一个共享的信息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一方面解决总部和项目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总部能及时获得分散在全国、乃至全球的项目的全面信息;另一方面信息传递的速度几乎是零时间的,各个层面能在同一时间获得信息,并且基于这一平台迅速进行决策,决策结果能够通过信息平台迅速同步反馈给相关人员,避免了传统大企业的决策机制僵化、反馈速度慢的大企业病。

(4)信息化建设是企业是满足《特级总承包资质企业信息化标准》的刚性需要。建设部为了配合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重新就位,出台了《建筑业企业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标准信息化考评细则》,细则对特级资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综合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办公管理、工程设计管理和引导性建设都有详细和明确的规定。其中,要求使用综合项目管理各模块的项目占企业项目总数50%以上。

二、ERP信息化建设在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1.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

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进入门槛较低,总体上来看仍属于微利行业,因此,加强项目成本管理就成为建筑施工企业提高利润的重要手段。但是,一方面受我国建筑施工市场不规范、建筑施工价格改革滞后、宏观成本管理体制不完善等因素影响,另一方面受长期以来我国施工企业成本收集手段单一滞后、成本分析能力强弱不均等客观因素影响,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特别是项目成本管理一直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难题。事实上,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已经在成本管理上做了许多工作,有些企业的成本管理采用了事后成本核算和简单成本分析的方法,但缺乏科学的事前成本预测,缺乏严格的成本控制和事后成本考核。有些企业由于成本管理人员素质较低,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缺少现代管理方法的运用。有些企业从成本管理手段来看,仍以手工操作为主,缺少现代化管理手段。尽管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建立了成本管理组织,但对完善项目成本管理制度及成本管理的组织形式和方法等往往缺乏有效手段。

施工企业实施ERP系统之前,由于没有实现信息电子化、集成化,各种统计报表只能由各下属单位上报到总部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汇总编制,报表数据经中间层加工处理,缺乏真实性,信息滞后,总公司无法及时准确地了解下属单位与项目部的信息,统计及审批工作很难及时迅速完成,跨单位即时的溯源查询无法实现。财务监管力度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和下属单位的增加,被逐渐削弱,对下属单位的经营状况与在建项目的生产与成本发生情况无法及时掌控,数据经过层层上报、逐级汇报后无法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常常造成费用支出失控,既定预算无法严格执行,成本核算和过程控制成为施工企业企业管理中的盲点。

实施ERP系统之后,施工企业在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均要关注并即时维护项目预算与成本的相关数据,并且利用信息技术,准确、及时地对公司及各个下属单位项目施工生产的数据进行采集、汇总、存储、查询和检索,并及时提供各种统计、分析报表、台帐,使相关业务处理实现网络信息化,解决公司及各个单位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传递交换问题,最重要是实现了对在建项目生产成本的实时监督管理。通过ERP系统的实施,施工企业完成了集中式成本管理模式的建立,将施工企业下属单位及各在建项目部的财务信息与业务数据进行有效地集中管理,不仅可以即时提供项目管理人员需要的各种成本信息(包括材料费、人工费、机械租赁费、项目管理费等项目成本信息),同时也提供给各层面管理人员所需要的各种财务信息(包括货币资金、应收应付、存货及固定资产、投资及债权债务等财务信息);并且借助ERP系统的集中控制模式对施工企业公司组织内部的各成员单位与项目部,能够按公司的管理重心进行统一财务核算与成本动态监控,达到项目实时成本集中管理的最终目标。

2.使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更加严谨

近几年来,随着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向集团化转换,企业规模不断扩张,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一方面由于建筑施工行业的特点,施工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地域流动性强,履约保函和保证金、项目初期垫款、质量保证金等资金需求现象普遍存在,加上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影响,企业资金压力越来越大,已然成为制约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瓶颈,严重弱化了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都还没有完全实现信息化,企业内部成员单位众多,各单位甚至项目部都根据各自业务需要设立银行账户,客观上也造成了整个企业的资金和账户高度分散且相互独立,存款和贷款双高、整体管理协调难度大、规模不经济等现象。在这种形势下,如何保证建筑施工企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加强资金管理,细化资金运作,提高资金运营效率。是否能够建立以资金为链条的高效快捷的财务管理模式就成为衡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直接影响到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施工企业通过应用ERP系统对财务的流程进行了优化组合,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减少了财务和货物收发之间的往来,在收发货登记的同时记账凭证就可以自动的生成,减少了管理和流通的环节,使管理的效率大大的提高。在ERP管理系统中,对于备用金的管理模式是每发生一笔备用金在系统中都可生成一条单独的记录,每冲减一笔备用金也会有相对应的借出时的记录这样更有利于备用金的管理和控制。

3.使财务报告和财务管理分析更加及时准确

实施ERP系统后,由于信息技术的支撑,大量的信息存储在企业的数据库中。在这种随机的存储方式下,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核算方式和报表计算,通过不同的报表处理模块,获得相应的基本财务报告。由于ERP系统中引进了便于决策者决策的财务管理分析系统,决策者可以方便地得到适时、准确的财务信息,便于决策。

4.降低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

目前,由于建筑市场尚不规范,工程招、投标管理没有完全法制化、规范化,不正当的竞争依然存在。特别是工程投标依然采取各种手段进行恶性竞争。施工企业为了争得施工项目,通常是以降低标价、提高标准、缩短工期或减少应有的费用项目等为代价承揽工程,造成施工项目到手后经营风险极大。同时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偶然性的不可预见因素出现,也会给施工企业带来一定的管理和经济风险。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投资主体的法人化程度不断提高,许多业主在投标过程中增加了风险抵押或履约保证金的比例和数量,越来越多的业主要求履约保证金用货币资金支付,这样又加大了施工企业货币资金的额外沉淀量。工程结算按比例付款和质量保证金制度又会积压一定比例的应收工程款等等,最终都凝聚成财务风险。加之由于施工企业向BOT、BT等投资经营领域发展,子公司需要母公司或其他成员企业为其借款提供担保等等,又增加了投资和融资风险,使得施工企业的各种风险进一步增大。

实施ERP系统后,施工企业可以针对可能造成财务危机的因素,建立财务预警指标体系,采取监测和预防措施,才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控制财务危机。

5.促进了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

ERP系统的使用让管理者的管理思维的模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让管理者的思想产生了一次重大的变革。通过ERP管理系统的应用,优化了财务管理的模式,提高的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命力。管理人员需要不断调整管理的思路,根据企业的自身的情况,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ERP系统的完善需要不断的累积大量的经验,管理人员在系统的升级改革中扮演者主导性的角色,必须不断提高对ERP系统的理解和应用的能力,与ERP系统互相配合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

三、结束语

总之,实施EPR给施工企业的管理方式、管理思想等带来了新的变革,而作为企业管理核心的财务管理分析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只有正确认识ERP系统的特征,并且将其运用到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才能使ERP系统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充分的体现,实现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罗鸿.ERP原理•设计•实施.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张晶,张良.中国企业ERP实施关键成功因素分析.管理世界.2005(12).

[3]李志刚,任泽民.基于电子商务导向的ERP发展探讨.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04).

[4]霍国庆.企业信息资源集成管理战略理论与案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当前企业财务面临的风险和隐患 下一篇:关于我国预算会计改革思路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