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羟乙基淀粉对感染性休克患儿TNF—α、IL—10表达的影响

时间:2022-10-09 03:20:37

【前言】6%羟乙基淀粉对感染性休克患儿TNF—α、IL—10表达的影响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1.1 一般资料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1年4月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儿5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区组配对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2个月~12岁,平均(7.1±3.6)岁,重症肺炎18例,消化道感染...

[摘要] 目的 探讨6%羟乙基淀粉(万汶)在感染性休克容量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按照区组配对原则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1年4月间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52例感染性休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予乳酸林格氏液,观察组予6%羟乙基淀粉(万汶)进行复苏。对两组APTT、PT、FIB\D-二聚体、血乳酸、APACHEⅡ、tnf-α、il-10等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 治疗前和治疗后24小时,APTT、PT、FIB\D-二聚体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治疗组血乳酸、APACHEⅡ、TNF-α、IL-10分别为(5.8±1.2)mmol/L、(20.9±2.6)pg/mL、(103.3±10.2)pg/mL和(11.9±2.6)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9±1.3)mmol/L、(26.4±3.9)pg/mL、(114.5±17.6)pg/mL和(14.2±2.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6%羟乙基淀粉(万汶)在感染性休克的容量治疗中安全有效,可降低炎性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6%羟乙基淀粉;TNF-α;IL-10;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7-0076-02

感染性休克是当前导致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脓毒症的一个严重阶段[1]。脓毒症通常是指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当患者出现循环功能障碍即为感染性休克。由于儿科与成人感染性休克发生的病理生理不同,大部分患儿存在有效血循环量不足,因此液体复苏在儿科抢救感染性休克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旨在探讨6%羟乙基淀粉(万汶)在感染性休克容量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1年4月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儿5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区组配对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2个月~12岁,平均(7.1±3.6)岁,重症肺炎18例,消化道感染5例,颅内感染3例;死亡4例;对照组(26例)男13例,女13例,年龄1个月~12岁,平均(7.3±3.3)岁,重症肺炎15例,消化道感染6例,颅内感染5例;死亡5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及原发病的构成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均进行相应的血尿粪培养以及相关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明确感染病原。入选标准[3]:①按照2005年国际脓毒血症确立的诊断标准;②年龄≤12岁;③24 h内未使用血液制品且应用晶体或胶体液30 mL/kg以上。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先天性心脏病患者;②合并有心源性休克及心力衰竭者;③肾功能严重不全者;④合并有其他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恶性肿瘤者等。本研究所有患者家属均签订治疗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符合医学伦理学标准。

1.2观察指标及方法

所有患儿积极查找感染灶,根据培养结果规范应用抗生素,并给予对症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乳酸林格氏液,观察组给予6%羟乙基淀粉(万汶)进行复苏。对入选患儿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分别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血乳酸、危重症评分系统(APACHE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等指标并进行比较。治疗组进一步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两组治疗前后的TNF-α、IL-10水平进行比较;TNF-α和IL-10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试剂盒由英国diaclone公司提供,严格按照说明书所规定的操作规程和结果判定方法。APACHEⅡ总分71分,分值越高提示病情越重。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两组APTT、PT、FIB、D-二聚体、血乳酸、APACHEⅡ、TNF-α、IL-10等指标进行比较,其中APTT、PT、FIB、D-二聚体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治疗组血乳酸、APACHEⅡ、TNF-α、IL-10分别为(5.8±1.2)mmol/L、(20.9±2.6)、(103.3±10.2)pg/mL和(11.9±2.6)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9±1.3)mmol/L、(26.4±3.9)、(114.5±17.6)pg/mL和(14.2±2.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2。

3 讨论

长期以来,人们一致认为感染性休克是由于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直接对机体组织细胞破坏的结果[4]。随着大量基础实验的研究发现,感染性休克是由于微生物侵入机体后引起机体大量的炎性细胞激活和体液性炎症介质释放。过度强烈的全身炎性反应对机体反而有害,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各器官系统相继损伤,严重者可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5]。

研究表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感染性休克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TNF-α启动脓毒症的炎性反应,并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呈瀑布样放大反应,最终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 血管收缩力降低,血压下降。IL-10是由T细胞、巨噬细胞等细胞产生,是机体的保护性细胞因子之一,具有抗炎和抑制机体免疫力双重属性,对巨噬细胞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当机体受到毒素攻击时,IL-10的产生和表达明显增加。当抗炎反应占优势时,机体表现“免疫麻痹”,感染更易扩散,从而加剧感染性休克的病情[6-8]。

6%羟乙基淀粉(万汶)为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制剂,具有防堵毛细血管漏、有效改善组织氧合、促炎性因子释放下降、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内皮激活、从而降低内皮损伤、减少炎性反应等作用。本研究结果还显示,6%羟乙基淀粉明显减低血浆中TNF-α、IL-10的水平,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9,10]。由于休克时组织灌注减少,组织缺氧时,乳酸被大量合成,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6%羟乙基淀粉还有降低血乳酸的作用。治疗后,治疗组的乳酸水平(5.8±1.2)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9±1.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患者的凝血功能(APTT、PT、FIB、D-二聚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6%羟乙基淀粉治疗小儿感染性休克对凝血功能影响教小,是安全可行的[11]。

综上所述,6%羟乙基淀粉(万汶)在感染性休克的容量治疗中安全有效,可降低炎性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Lam SW, Bauer SR, Guzman JA. Septic shock, The initial moments and beyond[J]. Cleve Clin J Med, 2013,80(3):175-184.

[2] Lai PS, Matteau A, Iddriss A, et al. An updated meta-analysis to understand the variable efficacy of drotrecogin alfa (activated) in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J]. Minerva Anestesiol, 2013,79(1):33-43.

[3] Chillet P. the definition and epidemiology of septic shock[J]. Soins, 2012,766):32-33.

[4] 杨君,刘芳,朱曦,等. 胶体液与晶体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影响的Meta分析[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0,22(6):340-345.

[5] 王爱田,刘芳,朱曦,等. 优化的液体治疗策略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影响的系统评价[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2,24(1):13-17.

[6] 陈明富,石海明. TNF-α和IL-10等细胞因子在感染性休克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J]. 临床军医杂志,2010,38(5):864-867.

[7] Wong HR. Clinical review:Sepsis and septic shock-the potential of gene arrays[J]. Crit Care,2012,16(1):204.

[8] Ducrocq N,Bridey C,Levy B. The pathophysiology of septic shock[J]. Soins,2012,76(6):34-35.

[9] 郭崇勇,王建丰. 6%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对外科手术围术期凝血功能和肾功能的影响[J]. 临床外科杂志,2012,20(8):560-562.

[10] 黄丹,袁林辉,刘炜,等. 6%羟乙基淀粉130/0.4预充液对体外循环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J]. 山东医药,2011,51(25):74-76.

[11] 吕杰,赵慧颖,刘方,等. 乳酸林格液与羟乙基淀粉溶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影响[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2,24(1):38-41.

(收稿日期:2013-04-09)

上一篇:甲状腺癌不同范围切除后甲状腺功能的变化 下一篇:川芎嗪和多巴胺联用治疗难治性心衰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