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0t/a乙基香兰素装置工艺设计

时间:2022-08-01 02:42:54

4100t/a乙基香兰素装置工艺设计

4100t/a Ethyl Vanillin Unit Process Design

Shi Bo

(中石油东北炼化工程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吉林 132022)

(China Petroleum Jilin Chemical Enginneering & Construction Co.,Ltd.,Jilin 132022,China)

摘要: 文章采用乙基愈创木酚-乙醛酸法制备乙基香兰素,此法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易于控制,产率高,产品纯度高,三废污染少。与传统工艺相比,该工艺具有流程简单,能耗少,污染少,转化率高等优点,能满足环保和经济要求。本设计主要完成了氧化及萃取工段的氧化塔,脱羧塔以及萃取塔的工艺设计计算,确定了塔高、塔径等。

Abstract: Ethyl Guaiacol is prepared by acid ethyl vanillin; this process is simple, and is easy to control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high yield, high purity and less waste pollution.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process, the process has a simple process, less energy consumption, less pollution, high conversion rate, etc.; it can meet the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requirements. The process design calculation of oxidizing column and decarboxylation tower in oxidation and extraction was completed and height and diameter of tower.

关键词: 乙基香兰素 氧化 工艺

Key words: ethyl vanillin;oxidation;process

中图分类号:[T-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32-0023-02

0引言

乙基香兰素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合成香料之一,乙基香兰素(又称:乙基香兰醛,3-乙氧基-4-羟基苯甲醛),相对分子质量166.18,以乙基愈创木酚一甲醛法先将乙基愈创木酚和甲醛于15%HCl中缩合成3-乙氧基-4-羟基苯甲醇,再将间硝基苯磺酸用Al 和15%HCl于5℃以下还原成间苯肼磺酸,3-乙氧基-4-羟基苯甲醇和间苯肼磺酸缩合水解得乙基香兰素。[1]此法工艺路线长,产品产率低,无工业化生产。以黄樟素为原料,黄樟素经碱处理后,双键迁移转化为异黄樟素,然后氧化为胡椒醛,胡椒醛在氢氧化钾的醇液中反应,生成原儿茶酚,再与卤乙烷或硫酸二乙酯于加压下进行乙基化,即得乙基香兰素[2]。此法路线长,工艺复杂,且同生成异乙基香兰素,产率低,故在使用上受到限制。在综合权衡多方面因素的前提下,本装置采用乙基愈创木酚-乙醛酸法,此法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易于控制,产率高,产品纯度高,三废污染少,国外己有较成熟的工艺, 国际市场上的乙基香兰素大部分采用此法生产[3]。

1装置所采用的生产方法及基本原理

生产方法中包括配料工序、缩合工序、木酚萃取工序、氧化工序、乙基香兰素萃取工序、精馏工序、水结晶工序、烘干包装工序、回收工序(乙醇回收、回收木酚蒸馏)组成[4]。其中,配料工序的稀碱配制和乙醛酸钠盐配制采用连续方式进行,氧化工序的混合、脱羧、中和采用连续方式进行,木酚萃取、乙基香兰素萃取、精馏、乙醇回收、回收木酚蒸馏、烘干为连续操作,稀酸配制、缩合反应、氧化反应、催化剂水溶液配制、水结晶、包装为间歇操作。

缩合工序产生的木酚萃余相由萃取塔中进入到混合釜,通过泵将原料混合液从氧化反应器中部加入,反应器顶部汽体经换热冷却至沸点后变成液体,进入到回流罐,然后回到塔内作为回流使用。脱羧塔进料由氧化液储罐中进入到预热器预热后,温度达到100℃左右,然后经由计量泵进入到脱羧塔中脱羧。产品经脱羧列冷器冷却后进入到脱羧液储罐中,用50%硫酸进行酸化,酸化后即为产物乙基香兰素。萃取塔进料由脱羧液储罐中经泵由萃取塔上部加入,萃取剂为苯。萃取后采出分为两部分。塔顶采出为油相,主要含乙基香兰素和苯。然后进入到萃取液列冷器,经加热后大部分苯变为苯整汽,而乙基香兰素为液体,故经过旋风分离器分离后苯由旋风分离器上部采出,而乙基香兰素则由旋风分离器下部采出。

2工艺设备选择

2.1 氧化过程在氧化反应装置中,由于需要通入压缩空气,因此反应器采用鼓泡塔反应器。而在脱羧中禁止有氧气的存在,故而将氧化和脱羧操作分为两个塔,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更多副反应的发生。[5]

2.2 中和过程经过氧化脱羧工段后产物为乙基香兰素钠盐,故而需要将其酸化,此酸化过程用的是50%的硫酸,此过程不但可以将乙基香兰素钠盐变成乙基香兰素,还可以将其他的碱及碱性物质全部酸化,防止乙基香兰素变成钠盐[6]。

2.3 萃取过程此工艺为年产4100t/a乙基香兰素,量较大,故而选用转盘萃取塔,转盘萃取塔不但处理量大,而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分离效率高,故而在乙基香兰素的工艺过程中运用较多。[7]

2.4 工艺生产条件一览表生产乙基香兰素的生产条件下方,如表1所示。

3设备计算

设计基础

年产4100吨乙基香兰素(含量99.9%),年工作日7200小时,木酚含量99%,732kg可以回收188kg(含量90%)粗制香兰素含量为82%,精馏收率92%,粗制收率82%,水结晶收率为95%(含母液回收)。乙基香兰素:乙醇:水=1:1:1.1,乙基香兰素的溶解度=0.12788kg乙基香兰素/kg醇水。

在设备计算中,主要计算了氧化工段及萃取工段所使用塔器的塔径和塔高。

3.1 反应器计算

3.1.1 鼓泡塔的直径的计算。在空塔气速为uOG=0.02~0.135m/s的范围内,n=1.6和C=0.145~0.400

取uOG=0.05m/s

D=1.128(■)■=1.291m

故反应塔的直径可圆整为D=1.5m。

3.1.2 静液层高度和鼓泡层高度计算。

静液层高度 HO=■=■=14.985m

对于基本的有机化工中使用的鼓泡塔反应器,高度一般很高,当■/uOG?叟30,气含率?孜G沿塔高可视为常数。当■/uOG=282?叟30,?孜G沿塔高可视为常数。

鼓泡层高度

HGL=■=■=17.694m

3.1.3 反应器的总高度

H=■=■=19.3199m

即反应器的高度为H=19.3199.

取反应器的底座为1.5m,故反应器的总高度为20.8199m。

3.2 萃取塔计算进行转盘塔计算时,流体力学及传质关联式

中都涉及到需试差计算的弗鲁特数:Fr=g÷(dR・N2)

先假设转盘直径dR,然后进行试差验算。假设dR = 0.8m

由于传质方向从连续相到分散相,故Fr=(?椎2)0.5=2S

?椎2={■}0.25{■}0.6(1)

计算临界转盘速度

Nc=■

式中,Nc 为临界转盘速度;N为实际转盘转数,r/s;Fr为弗鲁特数;σ为液体界面张力,N/m;

μ为液体粘度,Ns/m2;ρ为液体密度,kg/m3;Δρ为两相密度之差,kg/m3;Dc、Dd为连续相、分散相的扩散系数,m2/s。

先计算Φ2,代入公式(1),则

Φ2={■}0.25・{■}0.6=207.803

塔直径:D=■=1.58m=1.6m

塔内件布置见图1 。

根据上述计算,设计时转盘塔直径取1.6m;转盘直径取0.8m;固定环开口直径为1.1m;转盘间距为0.53m。根据资料查知,采用10个理论板就可使乙基香兰素的萃取率达到99%。根据经验数据,理论级的当量长度取1.5m,因此塔高为15m,上下两分离段各取1m,即萃取塔总高为17m。

4结论

采用乙基愈创木酚-乙醛酸法新工艺生产乙基香兰素,反应条件易于控制,反应选择性高,产率高,产品纯度高,耗电少,三废污染少,有利于工业化,是我国乙基香兰素生产工艺的发展方向。本工序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氧化,脱羧,萃取以及蒸苯。与传统工艺相比,该工艺具有流程简单,能耗少,污染少,转化率高等优点,能满足环保和经济要求。通过乙醛酸法,扁桃酸经过氧化,脱羧生成乙基香兰素,再经萃取工序,生成含量为82%的乙基香兰素,供精馏使用。

本设计主要完成了氧化塔,脱羧塔以及萃取塔的工艺设计计算,确定了塔高、塔径等。

参考文献:

[1]马沛生.化工热力学(通用型)[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

[2]陈新志,蔡振云,胡望可.化工热力学.第二版[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4.

[3]国家医药管理局上海医药设计院.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1994,12.

[4]张洁.异丙苯的Antoine常数.化学工程[J],1989,12,25.

[5]黄文焕.化工设计概论[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6.

[6]Mujumdar A S,Wu Z H1 Thermal Drying Technologies .NewDevelopment s and Future R &DPotential [C]1 Proceedings of the5th Asia2Pacific Drying Conference . Hong Kong . 2007 : 1281.

[7]Curcio E, Profio G D, Drioli E. A new membrane - basedcrystallization technique. Tests onlysozyme [J].CrystalGrowth, 2003, 24(1-2):166~176.

――――――――――――

作者简介:时博(1982-),男,吉林省吉林市人,助理工程师,学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化学工程与工艺。

上一篇: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下白垩统沉积特征研究 下一篇:高职学生职业指导的实践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