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认知风格与游戏的相关研究综述

时间:2022-10-09 01:50:24

儿童认知风格与游戏的相关研究综述

【摘要】认知风格是重要的个体差异变量,多年来众多研究者在不同领域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其中,有研究探讨了学龄前儿童的认知风格与游戏之间的相关。研究表明,不同认知风格的儿童在游戏类型的选择和游戏中的人际交往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教师在游戏活动中的指导方式和游戏环境创设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认知风格;游戏

认知风格指个体信息加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贯和持久的倾向及特征,它反映了认知结构的个体差异。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研究者围绕认知风格作了大量研究,获取了丰富的成果。60多年来,研究者提出了种类繁多的认知风格类型,其中研究最为透彻、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field dependence / field independence)。

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代表了认知风格的两极特点。场依存性个体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倾向于以外部环境为指导;场独立性个体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倾向于以内部感知线索为凭借。“场依存―场独立”理论最早由心理学家Witkin于20世纪40年代在有关视知觉的研究中提出。大量后续研究表明,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能够反映学习、记忆、思维、问题解决、情感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具有普遍性、稳定性、两极性和价值中立等特点,是典型的认知风格。[1]

场依存―场独立认知风格是重要的个体差异变量,多年来众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此作了大量研究。其中,一些研究探讨了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儿童的游戏活动特点。研究表明,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个体在认知、个性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表现出的行为差异在儿童早期的游戏中也有相应体现,不同认知风格的儿童在游戏类型的选择和游戏行为上表现出显著差异。本文对有关学龄前儿童认知风格与游戏之间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对教师在游戏活动中的指导方式和游戏环境创设提出若干建议,以期为幼儿园更好地开展个别教育提供参考。

一、场依存―场独立认知风格与游戏之间的相关

场依存―场独立认知风格的影响不仅表现在认知过程中,也反映在社会性活动中。有关社会行为的研究表明,场依存性个体比场独立性个体具有更强的社会定向。场依存性个体对社会线索更敏感,更喜欢与人有联系的情境。通常,他们乐意与人交往,会依靠权威人物或同伴的帮助形成自己对某一事物的看法,并且通过他人来肯定自身价值。

相比之下,场独立性个体对社会线索不敏感,缺乏社交技能,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往往表现出不体谅他人、与他人保持距离等特点。通常,他们自主性强,喜欢独立工作而不是与他人合作。但在另一方面,场独立性个体做事注意力集中,有主见,能力较强。

美国学者Saracho、Coates等人的研究表明,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个体在社会行为方面表现出的差异在儿童早期的游戏中也有相应体现。场依存性儿童比场独立性儿童在游戏中具有更强的社会定向,他们更多参与社会性游戏,表现出更多的社会行为,如合作、互助等。[2]

社会定向反映了场依存―场独立认知风格个体差异的核心特点,并且在儿童早期的游戏中得到了较充分的反映。以下具体分析不同认知风格的儿童在游戏中的差异表现。

二、场依存―场独立认知风格反映在学龄前儿童游戏中的差异

当人们将游戏作为一种社会认知行为来加以考察时,可以发现儿童认知风格个体差异的相应表现。Saracho(1998)对儿童的场依存―场独立认知风格个体差异与儿童在四类游戏(运动游戏、结构游戏、操作游戏和戏剧游戏)中的行为表现以及对各类游戏的偏好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3]Saracho确定了四项指标来评估四类游戏中儿童游戏行为的社会定向水平,这四项指标分别是:(1)在各游戏区的活动频次,(2)游戏过程中与他人交往的能力,(3)参与游戏的社会化水平,(4)游戏中的领导能力。

考察结果表明,儿童的认知风格与游戏间相互作用可以总结为四点[4]:首先,从各游戏区的活动频次来看,场依存性儿童参与四类游戏的频次普遍高于场独立性儿童参与的频次;其次,场依存性儿童比场独立性儿童表现出更强的交往能力,常采用多种方式与同伴交流,包括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如手势、图片、物体等);再次,场依存性儿童在游戏中表现出更高的社会化水平,他们较多参与合作游戏,而场独立性儿童则更多进行单独游戏;最后,在游戏的领导能力方面,场独立性儿童较少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自主性较强,他们在游戏中更容易担当游戏的发起者和组织者角色。

下面具体从儿童对各类游戏的偏好以及游戏中的行为表现来阐述不同认知风格儿童的个体差异。

1.对游戏类型的偏好[5]

(1) 场依存性儿童更多参与戏剧游戏,其原因可能是他们对人际交往更感兴趣。

(2) 场独立性儿童对分解、组合等游戏更感兴趣,因此较多选择结构游戏;另外他们在运动游戏区域活动的频次高于场依存性儿童,在游戏中场独立性儿童倾向于独自活动。

(3) 与其他三类游戏相比,场独立性儿童在操作游戏中的表现较为出色。

2.游戏中的行为表现

Steele(1981)将儿童在游戏中的行为分为角色装扮、交流、活动性(活跃、好玩与否)、幽默感、攻击等五个方面。[6]据此进行的考察结果表明,5~6岁儿童的两种游戏行为(角色装扮和活动性)与认知风格之间有明显相关,并且场独立性儿童比场依存性儿童表现出更多攻击。Coates等人(1975)的研究表明场依存性学龄前儿童不仅更多地参与社会性游戏,在游戏中也表现出具有较强的社会技能,并且对他人的表情较为敏感。[7]Saracho(1999)认为,场依存―场独立认知风格反映在社会行为特征的差异上,而社会行为特征的差异与儿童游戏行为差异之间的相关意味着儿童的游戏行为取决于他们不同的认知风格。[8]研究表明,游戏中单独活动和不友好的行为更多地体现为场独立性儿童的特征;场依存儿童在扮演社会角色时更能以较高的社会化水平与同伴进行交流。研究还表明,场依存性儿童更多地参与社会性游戏,而场独立性儿童则更多地参与非社会性游戏。前者更多以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开展游戏,尤其是同伴互动;而后者更多地进行单独和平行游戏。

可见,儿童对游戏类型的不同偏好以及游戏中的不同行为表现反映出儿童在认知风格上的差异。

3.认知风格对儿童游戏的影响与儿童的性别和年龄有关

研究表明,儿童的性别和年龄是影响认知风格与游戏间关系的重要因素。因年龄和性别的不同,场依存性儿童与场独立性儿童在游戏过程中有着迥异的行为表现。

从性别差异来看,Coates等人(1975)的研究表明,不同认知风格的4岁和5岁儿童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呈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9]大多数场依存性女孩选择玩“娃娃家”游戏,而场独立性女孩则选择“娃娃家”之外的游戏。相比之下,场独立性男孩更多参与任务导向游戏,而场依存性男孩更多参与社会导向游戏。研究表明,总体来说,在游戏中,女孩比男孩表现出更强的社会定向。表1对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儿童在游戏过程中表现的性别差异特点作了概括。[10]

从年龄差异来看,学龄前儿童的认知风格和游戏间的关系反映出明显的年龄特点。[11]研究表明,场依存性、场独立性儿童的游戏行为随年龄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特点。表2综合描述了3~5岁不同认知风格的儿童在游戏行为中的发展特征,游戏行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表现反映出认知风格的稳定性和情境的可塑性。

三、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尊重儿童个性,关注个别差异”是当今教育关注的热点,也是今后教育发展的趋势。因此,幼儿园如何开展个别差异教育是学前教育领域探讨的重要问题。认知风格是重要的个体差异变量,它与儿童游戏之间的相关研究成果,为学前教育领域内的个别差异教育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在实践中,我们认为,教师的指导方式和游戏环境创设可以借鉴有关研究成果。

1.教师的指导方式

认知风格领域的研究促使我们对儿童的个体差异进行重新审视。传统的观念往往偏向于关注儿童在智力、年龄方面的个体差异,而忽视了儿童在认知风格方面的个体差异。前人的研究表明,儿童认知风格对其游戏行为有重要影响,结合当前“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要求,我们有必要在游戏活动的指导上考虑儿童认知风格这一因素,在为儿童的游戏提供支持的过程中,意识到认知风格差异的特点。希望教师关注儿童个体差异以及由此而导致的行为表现上的差异,从而采取更好的应对策略。

考虑到儿童认知风格的不同特点,我们建议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采取不同的方式。场依存性儿童的特点是独立自主能力较弱,思考问题不能脱离具体的事物和情境,教师在指导中要加以启发并给予一定的示范。另外,场依存性儿童更喜欢在集体环境中活动,对他人的情感变化较敏感,比较在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在受到批评时,活动表现容易受到影响。因此,教师要尽量避免当众批评和指责,多以鼓励与期望的形式指出其不足。[12]

场独立性儿童的特点是比较善于独立思考和个人钻研,并能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活动或完成某项任务。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其优势,给予他们独立探索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是必要的。[13]

教师要观察分析儿童在游戏活动中的个体差异,了解儿童的认知风格类型,并且结合对儿童学习倾向、智力水平的了解,实施个别差异教育。

2.幼儿园游戏环境的创设

适宜的幼儿园游戏环境是保证儿童游戏质量的重要条件。我们建议从以下两方面来创设环境以满足不同认知风格儿童的需要。

其一,开辟丰富的游戏活动区域。不同认知风格的儿童对游戏类型有不同的偏好。例如,场依存性幼儿在自由游戏时间里,更喜欢玩社会性游戏(如:戏剧游戏、角色游戏等);场独立性幼儿更喜欢玩比较复杂的结构游戏和操作游戏。为此,我们要设置多种游戏活动的区域以供儿童选择。

其二,对游戏活动区域进行区分。考虑到场依存性儿童易受外界刺激的干扰,注意容易分散的特点,游戏中安静的活动区和喧闹的活动区最好能分开,从而减少无关刺激对幼儿的影响。另外,对场独立性儿童来说,游戏区域最好提供适当的私密空间,从而满足其独自游戏的需要。

参考文献:

〔1〕Saracho O N. A factor analysis of preschool children's play strategies and cognitive style. Education Psychology, 1999, 19: 165~178

〔2〕Saracho O N. Research direction for cognitive style and educ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 Research, 1998, 29: 287~290

〔3〕Saracho O N.Cognitive style and kindergarten pupils ’preferences for teachers.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2001, 11: 195~209

〔4〕Coates S,et al.Field dependence-independence, social-nonsocial play and sex differences.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 1975, 40: 195~202

〔5〕Steele C.Play variables as related to cognitive constructs in 3-to-6-year-olds.Journal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 1981, 14: 58~72

〔6〕Riding R J,Reyner S G.Cognitive styles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London : David Fulon, 1998

An Introduction of Studies on Children’s Cognitive Style and Play

QIAN Qiong, GUO Liping

(Depart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variable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 cognitive style has been studied by scholars of various fields. Some researchers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gnitive style and play of preschool children. The study reveals that children of different cognitive styles show distinctive differences in the preference and performance in play. On the basis of a review on these researches, suggestions are given for teachers’ instruction method and setting up play environment in the paper.

【Keywords】preschool children;cognitive style;play

上一篇:幼儿社会技能 下一篇:德国不来梅州学前全纳教育的理念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