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艺术发展瓶颈以及解决措施

时间:2022-10-09 09:49:56

戏曲艺术发展瓶颈以及解决措施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更新:2014/12/31 栏目:戏剧论文 【热点导读】:理解人物和体现人物 论中国现代幽默喜剧的英雄化 “反思十七年”与中国戏剧的当代

精品源自物理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字方针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并且对新农村文化建设做了一系列的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二十字方针中,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大力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素。在农村,戏曲文化艺术可谓是农村文化生活中最为传统、最为流行、最具影响力的戏曲文化是农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情感之根,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为民、重诺守信、勤劳勇敢、聪明智慧、爱憎分明的传统品德,其深邃丰盈的文化内涵,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得天独厚的根基,是农民和谐生活与幸福指数的重要资源。当前,随着城乡一体化的逐步推进,这些土生土长的艺术形式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新农村民间戏曲艺术的发展面临着种种瓶颈制约,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对策。

一、解决河南新农村民间戏曲艺术发展瓶颈制约问题的必要性

河南地方戏曲于明末兴起发展至今,曾出现约68个剧种,戏曲资源之丰富,全国很多省份都难以企及。它们各有流传区域,形式风格多样,乡土气息浓厚,深受观众喜爱。然而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西方各种文娱形式的的大量传入,我省民间戏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喜欢地方戏曲的青年人寥寥无几,格调不高的地方戏曲在农村艰难生存。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府为弘扬中华传统艺术,开展地方戏曲丞救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除了豫剧、曲剧、越调等大剧种外,河南很多地方戏曲文化传承传承难以为继。因此,从以上现状来看,河南新农村戏曲文化的建设迫在眉睫。另外,从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角度来看,研究戏曲文化就是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从文化传承上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包括戏曲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的基础支撑;从地域的角度看,民间戏剧遍布各地,覆盖面很广,活跃在全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大乡镇间,而且在民间生活中扎了根,它与各地历史、、风俗、文化相结合,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点、浓厚的地方传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从农村的实际情况看,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农村文化建设还是相对滞后,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农村文化艺术建设,是贯彻落实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这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结合河南省的实际,通过加强新农村戏曲文化艺术建设,把中国传统文化及民间戏曲艺术正确地纳入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来,切实提高河南省新农村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和谐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农民在生产工具机械化的同时,达到农民素质知识化,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切实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正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举措。

二、河南省新农村民间戏曲艺术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解决新农村民间戏曲艺术发展制约瓶颈问题上,要坚定地贯彻党关于文化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为指导,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因此,我们应坚持以下方针:第一、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这里的为人民服务特指为广大农村农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伟大事业服务。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坚持多种戏曲艺术形式并存,用真善美克服假丑恶,从而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戏曲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第三,坚持新农村戏曲文化重在建设的方针。有五点要求,一是要把建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立为本。二是要树立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三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吸收一切优秀戏曲文化成果。四是采取多种形式生动活泼地开展各种群众性的创建活动。五是贵在坚持,讲求实效。总之,新农村戏曲文化建设,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村级为重点,大力加强农村戏曲文化建设,逐步形成“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村级戏曲文化建设新格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文化保障。

三、解决河南省新农村民间戏曲艺术建设的瓶颈制约问题的主要对策

新农村民间戏曲艺术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阵地建设当地政府要把有限的经费向乡镇倾斜,以解决目前农村文化生活发展滞后问题,确保政策到位和经费兑现,并建议政府在继续推行扶持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戏曲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以便能够让更多更广泛的农民群众参与进来,增强文化活动的覆盖面,以体现执政为民,实现城乡统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团体,经济实体参与戏曲文化产业园区,特色乡镇戏曲文化的开发和建设。改革和调整乡镇戏曲文化管理机制,扩大乡镇文化机构职能。

(二)建立戏曲人才储备库建立乡镇农村戏曲文化骨干人员的人才库,形成县、乡、村三级一线的文化骨干网络,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影响力,为丰富活跃文化生活做出贡献。同时逐步在基层文化单位实行人员从业资格制度,建立完善在职人员岗位培训机制,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通过公开招聘考核等方式引进农村文化事业管理人才,建立健全乡镇文化机构,进一步完善农村文化工作基础。

(三)加强文化骨干、文化干部和专业人才队伍的培训农村文化建设队伍是活跃农村文化、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力量。培养一支稳定而健全的农村文化队伍是农村开展丰富多彩文化活动的重要保障。因此,要切实加强对乡、村文化队伍的 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和专业水平。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培养农民文化骨干,充分发挥民间戏曲艺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戏曲文化方面的作用,稳定和发展专兼结合的农村文化人才队伍,逐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加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功能健全、覆盖广泛的新农村文化服务网络是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戏曲文化事业、繁荣广大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保障。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要以文化工程项目为基点,加快推进农村“三大”文化工程,健全农村广播电视、文化和影视戏曲服务网络,满足农村居民基本公共文化需求。不仅要确保中央业已确定的三大农村文化项目的建设与完善,还要建立保证这些项目长期正常运行的长效机制。

(五)多方位筹措资金制约农村戏曲文化建设的最大障碍就是经费问题,增加投入至关重要,需要多方渠道,多方面筹集资金:要加大政府主管部门对农村戏曲文化建设的投入。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戏曲文化建设的积极性。通过发展壮大乡村经济为乡村戏曲文化建设提供主要资金来源。总之,河南新农村民间戏曲艺术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解决好束缚新农村戏曲文化艺术发展的瓶颈制约,从政府层面上来讲就要进一步构建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门组织协调、行政主管部门具体实施、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建的工作格局,切实解决新农村民间戏曲艺术发展中的瓶颈制约问题。

精品源自物理科

上一篇:艺术的左膀和右臂 下一篇:水墨艺术和陶瓷绘画艺术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