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09 06:41:45

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

【摘 要】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是搞好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主动学习能力;中学文教学;主动探究;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1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得知识,形成能力……”这里的“自主语文实践活动”,也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开发其语文学习潜能,激发其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其语文学习的独立性、合作性、创造性。学生主动学习,乃是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具有主体意识和自主意识,能不断激发自己学习激情或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力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学习过程或学习方式。本人认为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谈一谈。

一、激发学习的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

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愉快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学习过程中重要的成份,是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孔子曾强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又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他才会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探索问题。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的机动。可以采用借助多媒体平台展现图片、音乐的渲染、实物的演示、表演体会等。如戏剧教学,让学生扮演作品中各个不同的角色,表演戏剧的故事,学生兴趣盎然,非常投入,这样的情境的创设,和谐而轻松的氛围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求知欲,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明确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教学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促进学生主动而展开的。主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学生有的侧重于字词句篇;有的倾向于内容形式;有的着重于听说读写等等。所以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学习目标都能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那么学生就能很主动地投入自主探索学习之中。自学的目标的自主确立是学生主体重新构建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一刀切”地用集体自学目标取代学生自己的自学目标,教师要精心创设自学情境,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过程的多元化,重视主动过程中学习主体的不同能力培养。

三、培养学生学习写作的能力,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难点

要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要让我们的作文教学有所成效,我们就必须努力探寻新的教学方式,必须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培养每个学生的写作兴趣,努力挖掘每个学生的写作潜力,树立每个学生写作的信心。

(一)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树立学生写作信心。

要让学生对作文感兴趣,首要一点就是要让学生觉得作文不难写,要先解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出作文题的时候一定要选和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较为密切的材料,要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训练的最初,应尽可能给学生从简单的写起,并在写之前不给学生过多的提示,就明确作文要求,让学生自己去揣摩题目的内涵和材料主旨。学生对一眼就能看得懂的作文题,心里不会感到反感,而是暗暗窃喜,甚至是很有成就感,这样无疑就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先学”后,紧接着老师会给学生适当的点拨和评价,这也就是所谓的“后教”。老师肯定和赞许,换来的绝对是学生对写作的十足的信心。

(二)活跃学生写作的思维,印证学生写作的潜力。

写作的过程,是学生观察生活、思考人生、组织语言、表达情感的一个复杂心理过程。“先学”,能让学生有自主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能让不同经历、不同个性的学生交流讨论,互相启发,使学生得思维处于一个极为活跃的状态,挖掘了学生思想深处的精髓,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对作文有很深的认同感,作文的积极性达到一个更高点。

如:我就只给了学生这么一段材料:“藤比树小很多,矮得多。它要长大。为了藤的成长,树就在旁边扶着它,当它的梯子。刮风了,给它当墙;下雨了,给它当伞。有了树的扶持,藤的成长就容易多了,周围的杂草也不敢欺负它。它长大了,长粗了,树为它高兴。可藤却忘了树,它爬上树冠,遮蔽了树应得的阳光,昂着头,向世界炫耀自己的本事。树无言地承受一切,仍一心祝愿藤繁茂兴盛。”要求学生自渎材料,然后从材料中提取正确的立意。经过十几分钟的思考后,很多学生都能抓住材料的焦点,赞扬树的宽容,批评藤的忘恩。在肯定学生的立意的同时,我又鼓励学生再深入主动,看看是否还有些更新的见解,有的话就大胆地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对或错。一听到能自由说,学生的兴趣顿时高涨起来,诸如“人就该学藤,借助外物展示,成就自己”、“树的无言不是宽容,而是溺爱,是害了藤”等一些新的见解就体现出来了,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写作潜力也体现了出来。

(三)调动学生的独立意识,让生积累自主智慧。

“先学后教”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先审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充分交流习作素材;让学生自由编写提纲;让学生自主评价……每个环节都注重让学生自己探索,自由表达。整个过程都以学生为主体,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根据学情来确定的“后教”,也一切都围绕学生的活动进行,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维护学生的习作自信心。②老师的总结,其实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晶,引导学生探求出最佳立意的时候,我提醒学生注意原因和立意之间的联系,很多学生很快就意识到所找出的原因其实就是材料的最佳立意。掌握这一方法后,记叙类的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对学生而言就不再是难事了。

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学习精神

学生已经习惯教师代劳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问题,总怕与老师的答案不完全一致,怕出错,不愿意说,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就得不到提高。他们总期盼别的同学来发言,然后都举双手赞成,所以答案总是唯一的。其实语文教学中有些问题就有不同的答案。阅读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理解和感受不会完全一样。众多的看法和想法,因为是自己的思考、感悟所得,就是自己的见解。如教授《滕王阁序》一文时,我就指导学生分成不同的合作小组进行预习。成立绘画小组,要求就课文内容画出“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成立音乐小组,要求学生找出恰当的音乐为课文配乐;成立诗歌小组,要求学生用诗的形式写出自己的学后感,成立解疑、质疑小组,对课文内容提出疑问;也正是按照这一要求去预习,去准备,课堂上时而音乐飘飘,时而书声琅琅;时而是声情并茂地赞颂,时而是唇枪舌剑地辩论。课堂的氛围,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

总之,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使《新课程标准》真正走进课堂,只要我们的课堂充满乐趣,学生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快乐成长,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使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与适用技巧》(人教论坛,2009.10)

[2]《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3]钟启泉.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 下一篇:谈少年举重运动员的抓举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