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0-09 05:09:09

“情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情景教学随素质教育的呼声被推向风头浪尖。作为教学的一种方式,情景教学备受教育研究者和教学工作者所推崇。但是所有的方式或者手段都在运用中因客观或者主观的原因存在其局限,同时在贯彻中会偏离初衷,本文就“情境教学”在数学学科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情境教学;问题;目标;对策

情境是数学教学的有力支配,是搭建数学教学的平台。是开展数学教学的根基。更是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可以说,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数学教学中的一剂良药。然而,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与深化,“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不断进入课堂、优化课堂教学的今天,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对数学情境教学的开展却产生了新的误解。进入教学误区。笔者在多次大型教研活动中发现其教学中存在的几大问题。这一切,不得不引起教师们深深的反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问题一:情境设置只为情景,脱离教学中心

当前,正倡导“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目的旨在设置情境,让数学走向生活,让抽象知识具体化、直观化。达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合理、有效地设置情境,将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走向轻松,并充满趣味。可是,这一切却使很多教师的情境设置走向形式化,并远离教学目标,失去教育中心。错误地把情境设置成一幅美丽的画面,使学生整堂课被陶醉在美丽的幻想中,在你说我斗中度过。这样的情境,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对策 新的课程教学倡导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形式,并不是让教师当观众,学生在课堂上随意表演。更不是让课堂变成一幅情境画面。而是强调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创设一个有利于开展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不仅要符合教学内容本身,同时要考虑地区实际情况及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既要体现情境中的趣味性,又要重视价值性。“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的宗旨是在情境中发现与教学内容有紧密联系的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做到提问有目的,有价值,绝不能让学生行走在茫茫的情境海洋中,感到困惑与不解。做到“数学因教学而情境,因情境而提问,情境服务于教学”。抓住这个中心。情境教学将不再是一场梦,不再为情境而情景。

问题二:情境设置过于拟人化、虚幻化,脱离现实世界。

教学中,教师可能为了设置某一情境,挖空心思,左思右想,创设出无数拟人化、虚幻化的情境。其实,这样的情境。弊大于利,在很大程度上将严重影响学生的思想,引起他们对现实世界的疑惑,对数学知识的不信任,造成学习数学与内心的矛盾冲突。同时将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之产生错误认识,形成错误思维,对未来发展形成巨大障碍。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内容时,一位老师设置了这样的情境:电脑演示三辆车,车轮分别为三角形、方形和圆形,进行运动,教师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确圆形车轮的优点与价值。然而。这样’的情境是不切合实际的,过于拟人化。在现实生活中。根本就没有、也不可能有车轮是三角形、方形的车,因为这样的车是无法运动的。所以,这样的情境不仅给学生以误导。同时也让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产生徘徊。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不正确的情境设置。

对策 情境创设必须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不能单纯地强调情境的虚幻与夸张,只为活动而情境。必须考虑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价值的再现,使教学中的每一名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生活价值与现实价值,让教学得到真正“实惠”良好的教学情境推动教学改革,助长教育灵魂。作为数学教师。必须认识到当前课程改革给教育教学带来的严峻挑战。让教育教学在情境中生长,在情境中发展,实现数学教学的社会价值。“情境产生问题,问题推动教学,教学服务学生。”永远是数学教学的真理。因此,教师创设情境的优劣。直接关系着数学教学的开展,影响着学生未来数学的发展。笔者认为,情境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而创设,实现情境的科学化、合理化与生活化。

问题三:情境取论知识,冲淡教学主体

新课程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然而,笔者发现,教师却忽视了一个关键的教学环节――总结归纳。错误地认为新课程改革就是学生自学,创设情境只为陶醉学生。忽视知识的归纳、总结和提高,导致教学走向低谷,忽视理论指导,造成情境取代一切,冲淡教学主体,使教育失去平衡,最终使学生迷惘。不知道自己在学什么,怎么学。

对策从数学的角度,正确认识情境创设的宗旨与内涵,联系教学目标,实现情境与目标一致。教师在每一堂课上所设置的情境,是在掌握目标、抓住关键的前提条件下进行的。所以,情境决不能取论知识,而是要在情境中探索、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形成规律、总结结论,从而在情境的有力支配下,建立起理论知识,凸显情境在教学中的地位,深化学习主题,达到教学中心,实现学生的学习目标,构建起“情境――目标”的有力桥梁。只有这样。教学中的情境才能得到价值的真正体现,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学习思维的目标,建立起和谐的数学教学课堂。

由此可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数学情境教学迈入课堂的今天,教师的教育教学自然地也应由主体转向引导。合理、科学选择和利用生活资源,是教师的职责。在此基础上,创设对教育教学有促进作用的情境,并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按照“情境服务教学,激发学生兴趣”的原则。切实体现“情境――目标”这一有效的教学途径,走出误区,走进生活,让情境教学化为教育的“催化剂”,学生的“交响乐”。

上一篇:通识教育背景下如何构建科学的《高等数学》课... 下一篇:浅谈农村初中数学两极分化的成因及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