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读”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时间:2022-09-30 10:24:39

浅谈“读”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一直以来“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被广泛运用。在数学课上很少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不少教师认为数学课指导学生“读”就失去了数学味。其实不然,《数学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实践证明,在数学课上,特别是小学低年级数学课上适当的指导读,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读中理解

日常教学中经常听到老师们反思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只有对问题理解了才能解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帮助学生理解的方式之一。

例如,在学完20以内数的认识后,常会出现这样的题:

虽说方格里还未填上答案,看到题目后学生先读题,读出题中已有的数。当读第一遍6,8,12,16时,有一部分学生找出了规律:这些数按从小到大排列的,每次多2。再读第二遍时几乎所有的学生读题时已把答案也读了出来。

2.在读中体会

案例:

……

师:谁会读?

甲生:1千米=1000米。

师:还有谁愿意来读一读?

乙生:1千米=1000米。

(已经有个别学生皱起了眉头)

丙生:只听读的算式听不出来你读的单位名称是用“千米”还是“米”。

师:那该怎么读呢?谁有好方法?

(同学们都在思索、试读)

丁生:我来试试!读的时候数和单位名称之间有点间隔,比如:1……千米等于1000……米。

有很多同学认同此读法。

1千米=1000米和1千克=1000克的读法类似。在教学时感到单位之间的进率及读法学生掌握起来并不难,但学生在读出等式后自己总感觉哪儿有点不对劲。通过学生试读,自己找出了比较好的方法。“读”是语文课上必修课,在数学课上也同样适用。在“读”中,学生不仅读出了数学的韵味,也加深了对进率之间的理解。

3.在读中思考

学生喜欢绘声绘色读语文课本中的文章,但是否喜欢读数学课本呢?借助数学课本我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去读数学课本,对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有很大帮助。

如:北师大版第五册“买饮料”一课的例题:运动会上张老师给同学们买了2箱饮料,每箱24听,每听3元。共花了多少钱?

在读第一遍时可先思考这道题说的是件什么事情?有几个条件?几个问题?学生在回答完这些问题后再思考:估计一下,共花了多少钱?25×2×3=150(元)。

在读第二遍时,让学生再思考要求共花了多少钱,必须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先求一箱饮料多少钱?24×3=72(元)。

再求共花了多少钱?72×2=144(元)。

还有别的算法吗?还可以怎样算?再读第三遍。

先求2箱共有多少听?24×2=48(听)。

再求共花了多少钱?48×3=144(元)。

学生对此题进行估算、计算的思考过程是在一遍遍读的过程中逐步深入的,加强了对算理的理解。

4.在读中拓展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提高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要有所拓展。

例如,在学习“年、月、日”一课后,学生对算平年、闰年已基本掌握,但对什么样的年份除以4才是闰年,什么样的年份除以400才是闰年还不是太清楚。这时组织学生读课后“你知道吗”,通过阅读思考既解除这一疑惑,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5.在读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在这里对于“有用信息”的选择。学生必须通过阅读才能获得,所以培养学生“读”数学的能力显得非常重要。

“读”数学不但能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做题的习惯,还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检查的习惯。平时在学生写完作业后,把检查这项任务常常留给家长。我们常听家长抱怨:孩子写完作业不知道检查也不会检查。如果每次写完作业题教师都坚持要求学生“读一读”,读题目要求、结合题目要求再读自己的答案,这样错题就会大大减少,学生会在“读”数学中受益匪浅。

总之。数学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应当是一种意识,一种旨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自学能力和习惯的意识,而不是一种形式,也不仅限于低年级数学教学,它应当能渗透到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合阅读学习的内容和环节有很多,还有待于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去进一步实践和探索。

上一篇:引领学生当学习的研究者 下一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差生的形成及转化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