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结尾几种延伸形式

时间:2022-10-09 02:06:08

数学课堂结尾几种延伸形式

课尾设计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课尾教学如何能达到“课结束,趣味犹存”的境界,这就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课尾设计,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用富有情趣的语言,叩击学生的心灵,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也让他们在笑声中消除疲劳,身心得到放松,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悟出道理,从兴奋中走出课堂,使浓厚的学习兴趣得到保持。为此,在课尾我们往往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知识、活动、游戏等,能引起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以达到会学不如乐学的境界。如有一位教师教学“质数与合数”时,课尾是这样设计的。即①座号是最小质数可以先下课?②座号是最小合数可以下课?③座号是质数可以先走?④座号是合数也可以走?⑤应留下是几号,为什么?此时,学生会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对数学会更感兴趣。

二、课尾设计,要为今后学习做好铺垫

课尾设计也应为后继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做好铺垫,留下供联系的支点。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在课尾不是简单地出示几道计算长方形面积的题目,而设计了如下一道题目。想一想:三角形(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这一问题既能巩固所学新知,也为今后学习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打下了基础。

三、课尾设计,要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课尾设计有目的把所讲的知识延伸到课外,把课尾作为联系课内外的纽带,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为课后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条件,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课尾设计用所学的知识为学校设计一个花圃,即学校有空地长20米,宽10米,设计一个面积为24平方米的平行四边形花圃,同时要注意合理与美观。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了解知识的价值,增进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

四、课尾设计,要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

一节课,教学任务完成了,学生作业完成了,学生没有问题了,就算结束了,这是一种普遍、正常的现象。但我们必须反思:学生没有问题了,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生学得不错,但反过来,学生没有问题未必是一件好事。课堂教学中,教师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但是,解决问题只是教师讲授的一种途径和方法,真正要让学生成为一个会思考的人,必须引发学生再思考的兴趣,即对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的思考,由此延伸到更为广阔的天地去。课尾设计时教师应给学生留下更多的“问号”,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节课,学生通过量、剪、拼、折等方式认识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课尾教师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那么,四边形、五边形的内角和该是多少度呢?又如教学“圆的认识”时,课尾可设计这样的题目,如何测量圆纸片上的直径长度?如何测量圆形水池上面的直径?如何测量树干的直径呢?引发出更多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五、课尾设计,要具有目的性与针对性

要想上出一堂好课,不光是要有一个好的开头,还要有一个精彩的结尾。而好的结尾,就必须要抓住这一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归纳与提炼,共同回忆所学的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梳理新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可以引领学生自我进行概括与总结。例如教学“正比例”这一内容,总结时应重点引导学生归纳成正比例的量的三个条件:一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二是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三是相对应的量的比值(商)一定。这样的课堂教学总结,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既让学生理解了正比例的意义,又能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内容。又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这节课,在课结束时,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哪位同学能将意义复述一遍?它的意义和分数的意义有什么不同?写百分数时应注意什么?百分数的分子为何会出现小数?”这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回答,从而使学生准确把握了教学内容。师:“老师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成功=99%的汗水+1%的灵感,希望同学们勤奋学习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达到100%的成功!”这样的结束有种“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感觉,课后必定会引起部分学生的反复思考。

六、课尾设计,应注意设置悬念与引导探究

设置悬念本是文艺创作、文艺演出中吸引读者与观众最常用的手法之一。教学中借用这种方法,可以给学生心理创设“愤”与“悱”的意境,让学生欲停不止、欲罢不能,使其注意力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也能给人留下回味无穷,让其发人深省,产生思绪联想,更有其茅塞顿开之感。悬念设置于课始,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悬念设置于课尾,则具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教学时要根据具体的内容,在周密筹划的教学进度中,精心设计悬念断课,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这样,在课余的时间里学生们才有自觉探究学习知识的愿望。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年月日”时,课尾是这样设计的:为什么闰年多出的一天会放在二月份,你想知道吗?这样,把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兴趣延伸到对数学文化的感受上,从而把学生引向更为广泛的数学阅读。

七、课尾设计,应具有欣赏性

课尾设计应具有欣赏性。这种方式就是通过与本节课学习内容有关的图片、录像或故事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和谐之美,在美的享受中结束一节新课的学习。如教学“轴对称图形”的课堂结尾,可以让学生欣赏美丽动物图片、建筑物图片、生活中的图案以及自然界美丽景象(水中倒影)等,使学生感受对称的美,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俗话说:编筐编篓,贵在收口。良好的课尾设计,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内容特点,采用合适、有效的结尾方法,帮助学生巩固和梳理知识,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清市岑兜中心小学)

责编 / 张 鹤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下一篇:给理性管理划道“感性缝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