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健全人格 增强道德观念

时间:2022-10-08 07:38:05

培养健全人格 增强道德观念

一、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一位家长对我说:“现在条件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需要什么我们都能满足他。”岂不知,这样的家长,这样的说法,只能导致孩子自尊心太强而内心太脆弱,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缺乏健全的人格,只会形成追求生活享受,任性、自私、争强好胜等不良品格,必将影响和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幼稚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一个基础,若基础打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立。现在许多学生在家都是“小公主”“小皇帝”,要什么有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样的生活环境必然滋长了学生唯我独尊的霸气,在学校稍有不顺,就会大打出手,对同学不恭,对老师不敬,缺乏道德心和责任心,根本经不起大风大浪的考验。这种现状,要求教师必须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才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二、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好品质让人终身受益。品德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使之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而且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学生的可塑性是很强的,抓住这个时期适时开展品德教育,能为孩子今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大量事实证明,一个人的行为出现了问题,往往可以追溯到他的幼儿时期。所以说,孩子一旦养成了不良的品德,往往影响其一生。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坚持把德育教育渗透其中。如学习历史时,可以结合当前的形式,把日本强占我国的作为活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爱党爱国的高尚情操。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学校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小学生生活以及各项游戏活动之中。”也就是说,学校的德育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情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平时,我们应该坚持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德高为范,学高为师。”教师的道德情感如何与小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才。教师的人格,就是一种无言的力量。作为教师,在孩子面前保持健康的道德情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纪律、教学方式和行为习惯,都将对小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处处为人师表,以深厚的情感、进步的思想和文明行为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四、培养学生无私的爱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师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在体、智、德、美、劳等各项教育中,师爱是基础,是先决条件。“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这是现代教师应有的教育理念和自觉奉行的座右铭。教师职业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像所有的父母一样,教师疼爱自己的孩子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动物本能,而对学生的关爱却是出自教师的职责,是一种无私的奉献,这种爱才是神圣的、高尚的。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德,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对学生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从小处着手,从道德培养入手,无私的奉献爱心,把品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就会培养出更多适应时展和祖国需要的新型人才。

(作者单位:044000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西城初中)

上一篇:高中文科物理教学初探 下一篇:加强企业财务监督 完善企业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