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 自主 多元 宽松

时间:2022-10-08 02:14:08

开放 自主 多元 宽松

皮亚杰说:“孩子的心如同一只清新多样的瓷杯子,用手轻轻弹击,会发出各种悦耳的声音,它很珍贵,但又是易碎的,而且一旦破碎便无可复原。”是的,孩子的个性发自内心,溢于言表。如果说孩子的个性是美丽多样的瓷杯子,教师就应该给这只美丽的瓷杯子以必需的空间和光亮,珍惜它,爱护它,还要用科学的方法使这只晶莹剔透的杯子焕发出属于自己的璀璨的光华。现代教育研究认为:个性发展是人创造性发展的重要基础。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孩子的个性得到和谐、充分的发展?“小班化”的诞生为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创设了一条“绿色通道”。实现小班化课堂教学,就是把学生生命个体发展的主动权还给了他们,从而让他们的个性如百花一般,在宽广的绿草地上自由自在地绽放独有的美丽。具体做法如下:

一、变封闭为开放,给学生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权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始终是教育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对教育影响具有选择性,他们可以积极地接受某种影响,也可能以消极的态度抵制某种影响。传统的大班化语文教学,学习内容总是由教师确定,然后再带着学生按部就班地学完整篇课文。虽然也注意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但那种教学一般强调的是学生接受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是把学生当作教学的客体,而非自我阅读、自我理解、自我发展的主动性的教学实践。在小班化课堂教学中,给了学生以确定学习内容的自,成功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例如:在教学《四个太阳》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喜欢什么颜色的太阳?为什么?

生:我喜欢绿色的太阳,因为夏天太热了,如果天上挂一个绿色的太阳就会很凉快的。

……

生:我喜欢彩色的太阳,因为春天太阳一照,桃花红了,柳树绿了,迎春花黄了……

……

生:我喜欢红色的太阳,因为冬天很冷,我们的手和脸都冻僵了。

……

正当笔者对他们的回答很满意时,一个学生说:“老师,如果冬天有红红的太阳,就不好玩了。”笔者愣了一下,便问:“冬天有了红色的太阳,多暖和呀,你为什么说不好玩呢?”他是这样回答的:“如果冬天有红红的太阳就会很暖和,雪也会化的,我们不能堆雪人、打雪仗了,那就不好玩了。”(很多孩子也都开始随声附和了)这个问题是笔者没想到的,于是笔者接着说:“刚才这位同学说得有道理。是呀,给冬天画个红太阳,把雪都融化了,就不好玩了。那么,你认为可以给冬天画一个什么颜色的太阳呢?”

(这时学生来了兴致,七嘴八舌,各抒己见)

生1:我看可以画蓝色的太阳,这样雪不会融化,而且天气又好,我们就可以出去玩了。

生2:我觉得应该画透明,不会太冷也不会太热,而且不会把雪化掉,我们还是可以痛快地玩。

……

由于课堂上的充分肯定,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每个学生都感到了有一种自我探求的需要,再加上学习的内容由自己决定,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来选择,学生的大脑皮层产生极度兴奋,从而使他们的思想个性得到了尽情地释放,风格迥异的观念、看法也会骤然产生。同时,“你认为可以给冬天画一个什么颜色的太阳呢?”这样更加大了学生学习内容的自由空间,学生能在愉悦的心态下兴致盎然地读书、讨论,争先恐后地解答问题,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我要学什么”,而是主动地“我要学什么”,从而学生的个性在讨论中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和发展。

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让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自由选择阅读内容和顺序,不仅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跳跃思维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在阅读中显得更多样,更活跃,更独特,而且激发了学生快速探求知识的欲望。

实践证明:实行开放式的小班化教学,给学生以学习内容上的自主选择,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淋漓尽致地展现学生的思想个性。

二、变有序为自主,给学生学习方式的自由选择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就要给学生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利。

学生学习过程好像操作Windows XP,打开窗口出现一排菜单,点击鼠标进入,或者获取知识,或者提出问题,或者亮出自己的观点参加讨论,还可以到其他地方去求知、下载、拷贝、重新组合。

例如: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屏幕上出现目录单:1.朗读;2.理解;3.欣赏;4.练习;5.退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哪项学习形式。朗读能力较好的学生,可选择2,随老师的引导理解全诗,然后进行欣赏与学习;学习超前的学生,由于自己对全诗的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可直接选择4。练习形式呈阶梯形,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练习,量力而行。遇到困难,则可以返回2,对全诗进行再理解。这样学生就能够“吃饱”,并且“吃好”,不会出现“饥饿”和“消化不良”的现象。学生们各做各的练习,很专心,也很投入。

显然,实行开放式的小班化教学,还学生一片自由选择的绿洲,给学生的求知过程带来了崭新的变革,不但使他们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操作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和谐、充分的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教育的生命线”。学生一旦有了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力,课堂上就会呈现“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景象,学生的个性就会在学习探索中展露无遗。

又如,教学“美丽的小路”一课的生字时,我让学生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说说“你是如何记住这个美丽的‘丽’字的?”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说着,有的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这个字,有的用减一减的方法记住这个字,有的用比一比的方法记住这个字,有的用组词的方法记住这个字,真是方法各异,多种多样。此时,课堂上呈现出相对无序的状态。看着大家争先恐后地想要回答,我耐心地听着。最后一个小朋友的回答让我现在还记忆犹新,他是这么说的:“这个美丽的‘丽’字一横和下面两个就像我们教室的窗户,一横就像上面那块横着的玻璃,下面两个就像窗户上两块竖着的玻璃。”

“像,真的很像。”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着。

“那里面的两点呢,窗户上是没有黑点的。”有同学迫不及待地提出疑问。

“我还没说完呢。那两点是影子。有两个很爱美丽的女孩,她们的镜子不够大就把窗户当镜子,那窗户上的两点就是两个女孩的影子。”

这就是实行开放式的小班化教学带来的惊喜。

这次的教学实践给笔者这样的启示:如果是在以前的大课堂上,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就主观地打断学生的发言,或是因为学生的发言不符合自己的心意而另请他人发言,这种课堂上的强硬行为也许不会看到后头的精彩。课堂上也许会呈现出相对无序的状态,而这种暂时的无序状态有可能正是学生求知欲望最旺盛,情绪最亢奋的时候,同时也是灵感、顿悟产生的契机。这时,教师就让学生按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的方式方法虽然各不相同,但殊途同归,而且由于学生采用的是自己喜爱的方式方法,因此都可以牢记这个生字。

给学生选择学习方式方法的自由权,允许学生采用熟悉的方式学习,为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机会,让他们在实践活动的空间伸缩自如,游刃有余。既有利于学习时主动参与、积极交往,又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积极性。

三、变单一为多元,给学生多样化的思维空间

学生在自主实践活动中,由于知识经验等的影响,他们相互间对事物的理解(包括字词、文章内容,中心思想)不可能完全一致。清代学者赵翼曾在《书怀》中说:“人心亦如画,意降戛创。同阅一卷书,各自领其奥。”他认为事物之间没有相同的,人的内心世界也各不相同,阅读同一本书,各人的体会心得也相异。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篇课文的学习,如果没有学生的个性参与,也是苍白乏味的。

因此,在阅读实践中,教师有必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多维空间,让他们把不同的看法,独特的见解都展现出来,小班化让每位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个性是完整的,创造力、想象力等品质是个性健全发展的表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习:内在的财富》报告中指出:“在一个以社会和经济改革为主要动力的迅速变革的世界里更重视想象力和创造性;他们是人的个性的最明显的表现。”所以,在小班化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把“单一思维”扩展为“多向思维”,形成创造想象的空间。

如教一上“我会拼图”一课,让学生说说用圆和半圆可以拼成什么?有的说:“小白兔。”有的说:“小猪。”师再问:“在这些图上随意添加,可以拼成什么?”这一问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

有的说:“可以拼小白兔吃萝卜。”有的说:“可以拼小狮子在森林里开运动会。”也有的说:“可以拼月亮绕着地球转。”

……

然后,教师再以“圆”为例,给它配上不同的颜色和背景,启发学生想象,让他们说说可以拼出什么。

A生:“可以拼成棒棒糖,让小妹妹不再哭鼻子。”

B生:“可以拼成小闹钟,让我上学不迟到。”

C生:“可以拼成飞碟,它会飞到月亮上 ,看玉兔快乐地跳舞。”

D生:“可以拼成黑猫警长,抓走所有的老鼠。”

……

通过让学生进行联想,使几个看似平常的事物,变得奇特而生动起来。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突破思维定式的能力,又使每位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更具跳跃性。允许并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感受课文的意境,用自己的审美观去体味课文中的形象,能极大地丰富阅读教学内容,提高主体参与的有效度,展现自己不同角度的看法。教师角色也由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转换为学习的参与者和点拨者。这样的课不再是纯粹为了学点现成的知识,而是为了学生的个性和谐发展。

四、变严格为宽松,善待学生的表现欲和选择作业的需求

宽松的小班化教学氛围,适宜的教学情境,能使孩子的想法、做法无拘无束地展现,这种展现对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极为有利。面对那些尚且幼稚的想法和做法,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宽容和理解。

阅读的结果,采用什么样的方式予以表达,这是个值得探索的课题。

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路”时,我出示了一个句子:兔姑娘又从小路上走过,皱起了眉头,说:“呀,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然后问他们:“如果你是兔姑娘,这时你心情怎样?你会怎么读这个句子?”

学生1:皱着眉头,满脸不高兴地读起来。

(因为美丽的小路不见了,兔姑娘是很难过的。)

学生2:一脸惊奇,速度较快地读。

(因为才几天不见,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兔姑娘很奇怪。)

学生3:左顾右盼,好像在寻找什么,“不见了”读得特别慢。

(因为本来想再欣赏一下美丽的小路,可是看不到了,兔姑娘很失望。)

学生4:边做动作边读,朗读速度较快。

(因为看到美丽的小路不见了,兔姑娘心里很着急。)

这一片段的教学,可以看出学生在情感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由地将内心对失去美丽小路后或失望,或惊异,或难过,或着急的情感,自然而然地融合在朗读之中,朗读成了学生个人情感自然真实的宣泄,能有效地发挥学生潜能。学生的发言与众不同,并富有独特见解,这正是小班化教学带来的成果,也正是学生个性化表达激荡出的浪花。

以往的大班化课堂教学,课堂作业、课外练习采取一刀切,教师出的题往往后进生“吃不消”,优等生“吃不饱”,这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更不用说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了。而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设计相应要求的课堂练习、课外作业,使每个学生都有选择练习作业的自,都能体会成功的快乐,看到自己的进步。

孩子犹如梅花,或以曲为美,或以奇为美,或以疏为美,育人犹如养梅,倘若“斫其身,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则会使“梅皆病”,古人尚且“辟病梅之馆以贮之”,使其恢复其本性,何况我们培养的是现代新人呢。

因此,新世纪的教师有必要而且有这个能力,把个体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让孩子的个性发展在宽阔的“绿色通道”上开出奇葩。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长河小学)

上一篇:老牛基金会的环保成绩单 下一篇: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区别与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