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对我国社会经济贡献的回归分析

时间:2022-10-08 02:00:39

旅游业对我国社会经济贡献的回归分析

[摘要] 文章以我国旅游总收入为自变量,从GDP、居民就业量和城乡居民收入三方面用回归模型分析了旅游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贡献。在模型建立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得到相关结论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旅游总收入 经济增长 正相关 归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旅游业已成为我国第三产业甚至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2007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达1.09万亿元人民币,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2.6%,占GDP的4.42%。可见旅游业的巨大前景和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贡献。因此,用实证方法分析旅游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贡献,总结他们之间的回归模型和内在规律将有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旅游业这一朝阳产业的发展前景并促其更好的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从可查阅的国内外相关文献看,学术界对旅游业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研究呈上升的态势,但缺乏综合分析和系统研究。很多研究还停留在定性分析上,定量和实证研究方法不足。本文试图通过对1995年~2006年间相关数据的收集与分析,运用SPSS11.5软件和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我国旅游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贡献,并提出政策建议,希望能为相关部门提供政策参考。

二、旅游业对我国社会经济贡献的回归分析

在选取社会经济指标时,根据旅游业发展的特点,结合其对社会经济影响的程度和范围,文章选取了GDP、居民就业量和居民收入水平等指标来度量。针对“非典”造成的影响,我们对数据进行了平滑化处理,用2002年和2004年的旅游收入平均数代替2003年的数据。

1.旅游业对GDP增长贡献的回归模型分析

旅游业对GDP的贡献可用旅游收入和GDP之间的回归模型体现。本文以中国旅游网和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资料为准,选取最近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消除价格波动的影响,文章用CPI对数据进行了调整(见表1)。TTI为我国旅游总收入(国内旅游总收入与经过汇率调整的入境旅游总收入之和)。CPI表示居民价格消费指数(以1995年为基期,1995年的CPI=100)。RGDP是经CPI调整的国内生产总值, RGDP=GDP/CPI。RTTI是经CPI调整的旅游总收入,RTTI=TTI/CPI。LN(RGDP)和LN(RTTI)分别是RGDP和RTTI的自然对数。

数据来源:据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旅游网的资料整理所得

数据的散点图表明图形与线性函数及幂函数类似。然后进行曲线估计,发现线性函数的拟合度为R2=0.968,比幂函数(R2=0.956)高。但考虑到要分析旅游收入对GDP增长的绝对贡献和相对贡献量,我们分别做了线性回归和弹性(幂函数)回归分析。采用OLS法建立的旅游收入对GDP贡献的回归模型为:Y=85.908+22.068x(Y为GDP,x为旅游总收入)。其中R2=0.968,=0.965,F和T检验均通过,回归效果显著。DW=1.735,模型变量无自相关。

旅游收入对GDP贡献的弹性回归可采用模型:Ln(RGDP)=a1+b1Ln(RTTI)。其模型为:Ln(RGDP)=3.814+0.831Ln(RTTI)。其中R2=0.956, =0.951,F和T检验均通过,回归效果显著。DW=1.478,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Du

结果表明旅游收入与GDP高度相关,是GDP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线性模型表明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GDP将相应增加22元。弹性模型表明GDP对旅游业的弹性系数为0.83,即旅游收入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将拉动GDP增长0.83个百分点。

2.旅游业对居民就业增长的回归模型分析

旅游业对居民就业的贡献可用旅游总收入和国内就业人数之间的回归模型来体现(见表2)。DEP表示国内就业人数;TTI为旅游总收入;Ln(DEP)和Ln(TTI)分别是DEP和TTI的自然对数。

数据来源:据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旅游网的资料整理所得

从散点图看出,图形类似于线性函数和幂函数。接着进行曲线估计,幂函数的拟合度高于线性函数,故选择幂函数回归模型:Ln(DEP)=a1+b1Ln(TTI)。通过SPSS11.5软件,采用OLS法建立的旅游收入对居民就业贡献回归模型为:Ln(DEP)=10.478+0.85Ln(TTI)。其中R2=0.994,=0.994,F和T检验通过,回归效果显著。DW=1.68,模型变量无自相关。

模型表明我国旅游业收入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将带动全国居民就业增长0.85个百分点,说明旅游业发展对解决我国居民就业的巨大贡献。当前分析普遍认为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增加1人,便可以增加5个间接就业岗位。这说明在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发展旅游业是增加居民就业的有效途径,也预示着我国旅游业在解决居民就业压力上有着更广阔的贡献空间。

3.旅游业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回归模型分析

旅游业对城乡居民收入的贡献可用旅游总收入和居民收入情况之间的回归模型体现。一般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纯收入反映居民收入情况,故本文分别以旅游收入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纯收入做了两次回归分析,得到两个模型(见表2)。

散点图显示线性函数拟合度最高,分别为R2=0.987和R2=0.961。用SPSS11.5统计分析软件和OLS法建立的线性回归模型为:Y1=1636.057+1.162x。Y2=1146.221+0.273x(Y1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Y2为农村居民纯收入,x为旅游总收入)。

两个回归方程的拟合度及显著性检验均通过。DW检验通过。从回归方程可看出,旅游收入的增加能相应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但它对城镇居民收入的贡献大于对农村居民纯收入的贡献。在当前水平下,旅游收入每增加1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1.162元;但农村居民纯收入仅增加0.273元,这反映了旅游收入对城乡居民收入贡献不平衡的现状。

三、结论、建议及问题展望

1.结论及相关建议

(1)旅游业发展对我国GDP的增长有较大的拉动作用,但这种贡献作用还未完全发挥出来。目前,我国旅游总收入只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4.2%,而世界平均水平为10%。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这种贡献作用会借助旅游“乘数效应”逐渐增大,使旅游业真正成为国民经济巨大的增长点。

(2)旅游业发展对居民就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旅游发展对增加就业的贡献是世界公认的,在我国当前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应充分发挥旅游业对增加就业的贡献,让失业人员转移就业。

(3)旅游业发展能增加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旅游业“收入乘数效应”,可以把旅游业的收入直接或间接的转移成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但它对农村居民收入的贡献大大低于对城镇居民,这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防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可以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扩大农村居民的参与程度,发展乡村旅馆和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尽可能多让游客在旅游当地消费,增加农村居民在旅游活动当中的收入。

2.研究展望

旅游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贡献涉及到许多方面,只对GDP、就业和城乡居民收入情况的回归模型分析可能不够全面。1995年~2006年的数据只在一段时间内反映了他们之间的相关关系,样本的有限性降低了说服力,不足以反映其长期的趋势和规律变化。今后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探讨我国不同地区旅游业发展对区域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的回归模型,并进行一定的旅游需求及发展预测。

(2)研究不同经济周期内旅游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模型。

参考文献:

[1]Rebecca Torres, Janet Henshall Momsen.Challenges and potential for linking tourism and agriculture to achieve pro-poor tourism objectives[J].Progress in Development studies, 2004

[2]Michael Ka-yiu Fung, Japhet Sebastian Law, and Louise Wing-kam Ng.Economic Contribution to Hong Kong of the Aviation Sector[J].The Chinese Economy,2006

[3]Joseph Kurtzman.Economic impact: sport tourism and the city[J].Journal of Sport Tourism,2005

[4]Linda Lundmark.Economic Restructuring into Tourism in the Swedish Mountain Range[J].Routledge,2005

[5]Yiping Li.Exploring Community Tourism in China: The Case of Naashan Cultural Tourism Zone[J].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2004

[6]Joseph E. Mbaiwa. The Problems and Prospects of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Okavango Delta, Botswana[J].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2005

[7]李冰州杨 剑陈 旭:我国居民旅游消费模型研究[J].软科学,2004

[8]周四军张墨格:中国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统计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6

[9]汪 侠梅 虎:旅游地顾客忠诚模型及实证研究[J].旅游学刊,2006

上一篇:循环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下一篇:制约河南武术市场运行的因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