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新探

时间:2022-10-08 12:31:04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新探

摘要:物理教学中运用实验能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直观、形象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物理知识,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技能,发展各种能力。那么如何搞好物理的实验教学。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214-01

1.科学探究、教学方式多样化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比如在《物态变化》第二节中。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都是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再讲解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以及过程和特征。而按照新的教育理念,是以熔化和凝固知识的内容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究熔化和凝固过程的经历,而不能只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熔化和凝固概念规律上。首先应该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例如"水结成冰、冰熔化成水"这样的典型事例引出熔化和凝固这种现象;然后结合事例引导学生猜想熔化和凝固的条件,让学生自己探究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再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所给的事例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想。学生对自己的猜想做出记录,以便验证同实验前猜想的情况进行对比,这是一种学习方式。有了猜想之后就要进行验证,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用什么方案进行验证自己的猜想,并组织学生对设计方案进行交流;教师应根据探究的方案进行适当的指导,在学生交流方案的基础之上教师要进行适当的评价、归纳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装置,如熔化实验中提出如下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 ①在做海波熔化的实验时为什么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对着试管加热而是要把试管放在水中,通过烧杯对水进行加热?②烧杯中要放多少水才合适呢?③温度计的测温泡放在什么位置才比较合适?怎样才能把温度计的测温泡放在合适的位置?

④实验当中需要记录哪些数据,如何记录?⑤实验操作的程序是如何进行的?⑥怎样才能保证实验过程操作安全?

学生清楚这些问题以后实验方案也就确定了。就让学生进行操作并收集相关资料。这时教师要注意搜集学生操作过程中所出现的有关问题,包括学生操作是否规范、学生的参与是否积极主动、学生的操作是否有安全隐患等等。在学生完成实验探究以后所得出的结论可能并不十分理想,如熔化的温度偏差较大,所画的图像并不能明显看出熔化过程等。这些问题出现,对于传统教学观念来看实验是失败的。但是新课程标准已经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摆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因此我们不能只注重学生实验的结果,更要注重学生对探究过程的参与程度。不管实验的结果如何,在得出实验结论之后都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本次实验可让学生考虑这样一些问题:①你的猜想和实验结论一致吗?②你的结果和其他同学相比有没有差异?如果有差异原因在什么地方?③在探究过程中你是否发现了新问题?④你对这个装置是否有所改进?⑤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案等等?

通过这些问题的交流和讨论,如果学生的实验结果并不理想,但他能找到实验结果不理想的原因是什么这也是一种收获。可见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主要在于不仅注重探究的结果,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参与实验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意识。

2.教学过程的设计应突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新课程教材注重了在每章、每节的开始尽量以学生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事物或现象引入,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逐步引导学生探究事物或现象背后隐藏的本质和规律。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也应力争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这样既拉近了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心社会的科学情感。比如在《汽化和液化》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应该避开一些比较抽象的、一般化的物态变化和一些非常严密的物理概念,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日常生活当中的实例(比如晒衣服的问题)出发,认识到一种具体物质--水的物态变化过程。

"水从衣服上跑掉了",从这个学生很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来认识汽化现象。再比如探究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教学时,这个知识点一直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也是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的一个分化点。密度知识是在学习质量的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 联系生活,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形式应该进行改革。尽管在探究活动后需要一些定量的计算,但是尽量避开复杂的计算,应该像教材那样的例题和作业,设计一些有实际背景、有实际意义的习题。再比如《光的反射》的教学,我们不要把教学的重点只放在知识的落实上,只注重掌握光的反射定律,更重要的是应该从实际问题出发,如公路拐弯处的反光镜,电视遥控器不一定对着电视接收口才能调台等;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物理知识在实际当中是很有用的。因此我们可以从学生熟悉的实例出发来引入所要探究的内容,并通过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来解决这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新课程标准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同"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所以物理教学中不能只局限于教材知识内容本身,而应结合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的兴趣、能力水平,开展相应的探究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践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如在探究"熔化和凝固"的实验中,从实验结果或者熔化图像上很难看出明显的熔化过程,对于所出现的问题,教师一方面应注意保护学生的这种问题意识,同时我们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能力水平,积极地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一些专题讨论。在进行专题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参与到学生之中。对研究方案的确定、如何查找资料、安全操作措施等方面给学生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又如在学习了光的折射现象之后,学生会产生一些问题:①不同的介质对光的折射是否相同?②清晨看到日出的时候太阳是在地平线以上还是在地平线以下?③海市蜃楼这种壮观的场面是怎样形成的?

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常常会表现出较强的欲望,为此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专题的探究。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到课堂中无法学到的知识。

上一篇:创设实验探究情景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下一篇:发挥实验功能 提高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