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范文

时间:2023-03-06 07:11:21

高中物理

高中物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物理教学;重要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168-02

一、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高中物理是一门比较复杂难学的学科,从事这门学科教育的教师应该具有比较深厚的教学经验,而且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物理知识和技能,且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然而为了响应我国教育改革的号召,很多学校大量招收物理教师,但是对教师的要求却有所下降,不那么重视教师的整体素质,导致很多的物理教师根本就跟不上社会的发展需求。不仅仅如此,很多的物理教师对新技术的应用无法接受,也无法将其合理地运用在教学中。所以对于高中物理的教学而言,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一个好的教师才可以迅速地改变整个班级的物理素养。

2.教学设备缺乏。对于现代的物理教学,很多学校还是以传统的方式进行着授课,尽管有时会穿插着一些演示,但是由于教学设备的缺乏,很多的物理实验根本就没有办法展示,让学生难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力理解这些问题。所以,教师就只能是通过以讲带练的模式进行教学,不得不减少实验课程的比例,殊不知一些课程如果没有实验的辅助,根本就达不到教授的效果。例如电磁理论章节,教师只能通过自己讲解,而没有让学生进行实验练习,这样只能是让学生似懂非懂,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长期发展。

3.忽视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新课程明确了物理教学的任务要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是素质教育,其次才应该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能服务于社会并全面发展的人。然而在现实教学中,物理教育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而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它灌输给学生更多的是答题解题的技能性。这种太过于急功近利的教学方法,往往会收到相反的成效,这也是不适应学生发展的一个教学体系。

二、高中物理的重要性

高中物理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生活中最基本的一些知识,更重要是可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高中物理知识具有整体性和逻辑性,整个的物理内容再编排上具有一定的规律,学生在使用教材学习的时候,可以从宏观的角度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高中物理还会有很多的实验课程,这种课程的设置有助于学生通过亲手实验发现现象并总结出规律,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升;物理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概念的形成和问题的解决,这些内容需要一些例题和习题的辅助,而这些东西可以帮助学生将直观的结论运用到抽象的题目中去,保证了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使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深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采用一些思维引导的方法,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帮助他们养成了培养抽象思维的习惯。

三、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对策

1.学生方面。首先,作为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能走小差,不要以为自己什么都会,老师讲的很简单而不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就算是老师讲的都理解,也要在课堂上跟老师保持一个步调,不能够自己搞自己的,因为老师讲的东西也许在某个地方与你自己理解的有所偏差,如果错过了老师的认真讲解,你完全就是自学,相信自学的效果肯定没有听取教师讲解的好。除了认真听课以外,学生还需要学习老师理解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想法,以便自己以后在遇到相似的问题的时候不知道如何下手。另外,课上笔记本也是一个很好的记录手段,学生可以将老师讲的有特点易于理解的知识点记录下来,以便自己以后的复习和掌握。其次,学生也要懂得课下及时的复习,养成独立做题的习惯。对于课堂上新学过的知识,课后一定要全程回顾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结论、应用等,并且学会把现在学的知识和以前掌握的旧知识进行对比和联系,懂得思考其中内在的知识网的存在,这样以后学习的知识才能够被很全面地概括起来。另外可以通过一些练习题来检验和巩固自己所学到的新知识,加强自己对其的记忆和理解。

2.教师方面。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只有老师对物理知识有了全面的掌控,才能够以不变应万变的姿态对待在教学中遇到的任何问题,才会让学生对你深信不疑,进而有助于学生能够心服口服地向你学习和请教,树立老师的威信以及在学生中的信任度。学校可以多为老师提供出去交流的机会,为他们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奠定良好的平台。其次,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重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老师可以通过不断地变换教学方式使学生对物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分组讨论方式、比赛竞争方式、情景教学方式等;另外还要注重实验的作用,教材中会有很多的概念和定义是通过实验获得的,通过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探索的好奇心,也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让物理知识能够更加直观和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实验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学校方面。学校应该加强对物理教学的重视,尤其是对物理实验设备的购进,因为实验对物理的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学校为老师提供了很好的教学条件,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地喜欢上物理的学习,并不断地突破自己,培养自己的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是一门比较复杂难学的学科,要是想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教师、学生和学校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将物理的学习放到重要的一个位置。

参考文献:

[1]杨晓瑜.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学现状及对策[J].学园(教育科研),2013,(2).

高中物理范文第2篇

根据目前高中物理课程的设置情况和物理课的教学特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近、个个击破的教学原则,整个高中物理能力培养可分为过渡阶段、正常阶段、提高阶段、完善阶段四个阶段完成。

1过渡阶段。学生由初中进入高中,由于知识台阶较大,加之一开始就遇到受力分析、力的矢量运算运动规律、动力学等问题,学生会感到困难重重,束手无策。因此,在高一第一学期的教学中,教师除按要求培养学生的识记、理解和简单应用能力外,要着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功夫。刚上高一的同学,自学能力较差,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任务难以落实,可根据课文,每节课给学生适量的阅读时间,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减少课堂的单调呆板气氛,可采用启发、演示、讨论等多种方法教学,以调动思维,活跃气氛,激发兴趣;可将主要概念、定律、定理等内容通过听写方式让学生记录,既控制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手脑并用和速记能力;可设置一些课堂作业,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速算能力。

2正常阶段。通过第一学期的教学,大部分学生都应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达到正常学习状态。这时,教师的重点要放在按教学大纲和会考大纲的要求实施教学方面来。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在每节课中贯彻落实能力培养目标。通过第二学期和高二学年的教学,全面完成会考大纲中要求的能力培养目标任务,使学生达到会考的能力和水平要求,顺利通过会考关。

3提高阶段。会考是水平考试,高考是能力考试。进入高三后,由于理科学生要参加物理高考,而力学和电学部分又是高考的重点,所以,在选修课教学中,在重点提高力学和电学知识水平的同时,要着重开拓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创新的能力。教师的精力应放在精选习题、优化和组合试题上来,通过高质量的习题和试题,加强对学生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五大能力,使之接近高考的能力水平。

4完善阶段。根据近年来物理高考试题考查知识点多、覆盖面大、命题新颖、题型多样化、智能性强等特点,在总复习教学中,教师要确定好复习目标,制定出教学策略,处理好教师与教材、教师和学生、学生和教材之间的矛盾,把握好以下的原则:重点知识结构化———抓各部分知识的中心点,将知识以此中心组织起来,形成知识网络,找出各网络间物理量的相互关系。

基础知识系统化———打破原教材的排序结构,系统地划分、归类和排列基础知识。难点

知识问题化———以问题解决难点,精编一些含有难点知识的习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消化和理解知识,突破难点知识。

习题结构梯形化——基、中、难一起练,让学生做适量的习题,提高思路,强化联系,加深理解。

复习方法多样化———在研究知识、研究学生、精选习题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多下功夫。

二、确定各能力的培养措施

好的培养措施,既可达到培养目标,又可省时省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作为一个物理教师,应该因人、因材科学地确定每一能力的培养措施。如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启发、讲解、指导、讨论等措施,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恰当地安排习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做实验,观察自然现象,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培养其观察、实验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对某一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应用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想象、判断等思维能力。

三、能力培养在教学中的具体落实

各种能力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高中物理教学中自始至终的任务,大到三年的教学,小到每节课,甚至再小到一个概念的建立、一道题的解答,都牵扯到能力培养问题。而每一环节中,又有具体的能力培养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及大纲要求,明确每课时中能力培养目标,结合学生情况,认真备课,确定完成方案,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因人因材施教,完成培养方案。

四、检验能力培养结果,完善能力培养措施

通过一个阶段的教学,用考试或考查的方法及时检验本阶段的能力培养结果。着重有针对性和有目的地命好考查试题,尽可能多地覆盖各知识点中的能力要求内容。可采用个别或部分抽查和全体考查的方法进行检验。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又可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对学习和教学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高中物理范文第3篇

一、充分认识造成高中物理难教难学的原因,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关键

(一)初、高中物理教学互相不了解实际情况

初高中分离后的教学,使广大初中物理教师不了解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广大高中物理教师不清楚初中物理课程的设置与特点,人为增加了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困难。

(二)初、高中物理知识层次的变化特点

初中物理知识从生活实际、观察实验入手,直观性较强,相对简单,如密度、同一直线二力的合成、二力平衡、蒸发、沸腾、压强、浮力、杠杆等,都是生活中常见,容易理解的。初中对物理概念的引入一般比较直接形象,叙述简单,要求理解的程度低、思维能力要求也不高,甚至有的物理量的定义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而不是十分严密。如在运动学中不提位移只讲路程,为了避免矢量的方向性,又把速率的定义作为速度的定义教给学生。初中的物理规律少而简单,对规律的适用条件基本上不作重点强调,数学表达式也简单。对学生的要求主要是知道或理解物理学的一些基本知识,能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一些自然社会现象做出简单的解释,一般只要求对物理现象做定性说明,简单的计算,整个内容较少,且在升入高中前有大量时间进行练习,成绩可以短期内提高,造成了学生们认为物理很简单,学习很容易的感觉。

高中物理知识相对比较系统、抽象,前后联系紧密;经常需要对物理现象是做模型抽象、定量说明、数学化描述等。如:质点、单摆、理想气体、电磁场。高中物理概念相对抽象、复杂,对思维能力的要求高。例如:从“标量”到“矢量”的跨度,从“速度”到“加速度”,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再到“加速度的大小、方向的变化与速度的大小、方向的变化的关系”学生就更困难了。学生在理解这类问题时不但要克服以前形成的思维定势,而且要加深理解,困难可想而知了。而且高中讲的物理规律往往牵涉到多变量的过程,状态,数字表达式较复杂,还经常要用图象来描述,而且矢量进入物理规律的运算中和图象中,强调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因而对数学运用,数学结合,抽象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要求突然提高了很多。

二、适当调整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

(一)掌握初、高中物理学习中衔过渡的难点,缩小台阶

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从思维方法上,要求学生从形象思维进入抽象思维,完成认识能力的一大飞跃。初中研究力学问题,仅是力的初步概念,重力的常识,摩擦力只作为阻力的形式介绍而已。而进入高中后,一开始就要对较抽象的弹力、摩擦力,进行全面的定量研究,还要选定研究对象、采取正确的方法受力分析等,这些是横在新生面前凸起的第一个台阶,跨不过它,高中物理将很难过关。

其次,从能力要求上,高中物理教学应使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应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得到提高。在初中,物理规律大部分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在高中,如牛顿运动定律则要经过推理得出,而且在处理问题中要较多地运用推理和判断,因此推理和判断能力要求大大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提不高,就学不好高中物理。初中阶段以常识性介绍、说明为主要学习内容,对数学工具有应用只是简单的触及;进入高一,在学习和掌握力的合成和分解时,就体现了数学能力的培养和要求。学生要善于把数学知识运用于计算合力、分力的大小及方向,这对刚进入高一的新生来说,无疑是第二大台阶。高中阶段的学习,要对物理量和物理规律进行全面深入的定量研究,需要运用数学简明确切地表达问题,综合运用数学进行推理和运算。我们知道,物理知识不是公式的堆积,不作物理分析,乱套公式,不是数学本身的过错,而是不会运用数学。学生要善于把数学知识运用于物理,学会运算,以至最后得到物理结论,是在高中阶段应逐步培养和提高的能力之一。

(二)加强研究方法的训练,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作为学生来说通过学习物理,更为重要的是学到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这是受益终生的;作为教师来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学习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职责。

开始教学放慢进度,给一段时间让学生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使学生从中体会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如在对高一新课程第二章第二节《质点和位移》的教学,讲质点概念时,就要强调从形象中抽象出来的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的方法。第四章《相互作用》的教学时,对于弹力,也不能因为初中已学过而轻描淡写。而应从弹力的产生、大小、方向、作用点等方面认真分析,为以后不同性质的力做示范,通过比较学习能较好地掌握弹力、摩擦力。

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培养能力首先要讲清讲透概念和规律。对每一个概念和规律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弄清来龙去脉,弄清规律的性质、单位、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如:静力学中的合成和分解、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化率、动量和冲量、理想气体与真实气体等,都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其次,要重视物理思想与物理方法的教学。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现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平行四边形法则、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都是如此。另外,教学中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讲解习题时,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上,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并逐步介绍中学物理中常用的类比法、等效法、对称法、估算法、假设法、设直法等解题方法。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解题时的难点是不能把物理过程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回到物理问题中来,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闯过这一难关。

高中物理范文第4篇

一、初高中物理的差异

1.知识层面的差异。高中物理要求上明显加深加宽,有以下显著特点:①从直观到抽象。初中讲物体的运动,高中讲质点的运动;②从单一到复杂:二力平衡到多力平衡,从初中的匀速直线运动到高中变速运动和圆周运动;③从标量到矢量:初中的代数运算到高中的矢量运算;④在语言上从浅显表达到比较严谨的表达,物理量从定性讨论到定量的计算。

2.学习方法层面的差异。初中的学习由于教学的进度比较慢,对概念规律反复讨论,变化不多;初中生的学习方法比较简单、机械,不习惯于复杂计算;也不习惯于独立思考,只要记住公式,把题中的已知条件代入就可以知道答案。

高中的教学进度明显加快,课堂教学的密度大大提高,概念多,公式多,物理规律复杂,物理规律表达方法灵活,对数学能力要求高,例如力学对三角函数的要求,靠初中那种以机械记忆来学习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对定义和公式不理解,不注意适用条件,往往乱代公式,乱用数据。

3.思维层面上的差异。初中物理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求,是比较低的形象思维,对抽象思维能力要求不高,对物理问题简单分析就可以得出结论。

高中物理对思维方式要求比较高,常常要用到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比、等效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二、解决“衔接”问题的根本出路

要解决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就得研究初高中教材、学生,开展教学改革,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笔者以为应在以下几方面努力,以解决“衔接”问题。

1.加强初、高中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长期以来,初中物理老师不了解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高中物理教师不清楚初中物理课程的设置与特点,人为增加了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困难。因此,很有必要经常组织初、高中教师的研讨交流,包括教学情况和学情分析,这样会让初、高中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整个中学物理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在教学中处理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2.研究教材,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教师要认真研究初高中教材,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及标高,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了解学生在初中已学过了哪些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知道学生学习物理的水平。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

3.研究学生,注重循序渐进,做好过渡工作。首先我们要明白,学生在想什么,他们爱好什么,他们有了什么知识储备,他们的心理特性怎样,思维能力达到了何种程度,他们以前是怎么学习的,他们又需要哪样的老师。只有知已知彼,才能事半功倍。

①降低起点,分散难点,放慢起始教学进度。初高中物理由于多方面存在差异,对于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学生来说,宜于降低起点,分散难点,放慢起始教学进度,帮助学生熟悉高中的教与学的方法,便于学生接受、掌握新概念,排除他们的畏难心理,使他们能够打牢基础,顺利步入高中物理的殿堂。

②加强直观教学,重视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化,经常只考虑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从而建立物理模型。这样一来,会便使物理概念、模型很抽象,初进高中学习的学生,感到学习起来很困难,不容易想象。针对这种情况,应该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掌握物理概念,建立物理模型。

③加强基础训练,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不强,分析、回答问题时逻辑性、条理性较差,学生习惯于初中的算术法解题,而不善于运用代数法解题,往往只会记死公式,对公式应用的条件,范围不太注意,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学生习惯于初中的套公式型的定向思维,我们就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去上当,由此训练学生多因素、全面地考虑问题,从而扭转他们的定向思维习惯,逐步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思维能力和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4.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学法引导和能力的提高。解决“衔接”问题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能力。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而忽视学生自主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和培养能力在教学中只是一种自发状态,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要加强能力的培养,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①精心备课,用教法促学法。长期以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直接表现是“重教法”而“轻学法”这种意识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尤其突出,在设计教法时忽视或不设计“学法”。“学法”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老师的教法,是糅合在学科知识的传授课过程中的,既传授学科内容,也潜移默化物理的学习方法。

②培养自学能力。在各种能力中,自学能力显得尤其重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主要采取加强课前预习和课堂指导阅读的方法。老师在课前列出预习提纲,让学生进行自学,上课时老师让学生根据预习中的疑点提出问题,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提问,然后老师再根据提问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学生已基本掌握的内容就不讲或少讲,学生中存在问题较多的教材内容,老师就详讲或着重讲。

③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高中都有探索性实验,在教学中让学生做一些“探索性实验”是利于他们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的,并可以改变验证性实验中部分学生不认真、不动脑乱凑数据的现象。实验中,每个学生都是带着疑问来进行探索、研究物理规律的,因而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实验更认真,思维也更活跃,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研究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高中物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激发兴趣 培养信心 学法指导

高中物理教学难的问题较为普遍,多数高中生感到高中物理内容多、难度大。随着高考物理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高考成绩偏低,使大多数学生产生了害怕心理,有些学生认为高中物理难学,直接影响着高中物理教学,解决好这个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古人说得好,“欲善其终,必先善其始”。教师若能正确引导学生掌握物理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学生对高中物理的学习态度,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本文笔者就高一物理教学难的成因及对策做一探讨。

1.“攻书莫畏难”,树立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

初、高中物理学习要求有所不同。初中物理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对物理现象过程的阐述基本上是属于定性的,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物理知识和技能,而高中物理不仅内容多、难度大,而且使用定量的方法去研究探索比较复杂而抽象的物理现象及过程。而高一新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方法、学习习惯基本上还停留在初中的水平上,一下子不能有大的改变。“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在高一阶段,特别在学初伊始,必须蝇尹学生区别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内容的要求、方法的不同,使学生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我们应该正视物理学习有一定的难度,使学生认识到,只要掌握一定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努力,定能学好物理。

2.循序渐进,加强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教材的文字叙述通俗易懂,语法结构简单。所叙述的物理现象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且比较表面。其规律不太复杂。运用的数学知识基本上是四则运算。且其公式参量也较少,实验原理简单,易于操作,因此,学生对初中物理并不感到太难。所以,就整个初中物理而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还没有高中这么明显。高中物理每节的内容较多,篇幅较长,语言叙述较为严谨、简练,叙述方式较为抽象、概括、理论性较强。描述方式较多:有文字法、公式法、图像法,它们互相补充,互相完善。对同一物理现象或规律从多侧面观察它、研究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方式的要求大大地提高和加宽了。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由于高一学生的阅读理解、逻辑思维、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比较鉴别、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空间想象、灵活应用等能‘力都还一时没能很好地形成,因此,必然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造成障碍。这是目前课程体系让人无可奈何的客观存在。妥善过渡,降低台阶,给学生一个缓冲、适应阶段。开始时,适当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新课的引入,尽量从初中的角度切人,注意新旧对比,前后联系。另外,对教学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要作必要的复习与讲解。在进行例题分析时,不仅要分析清楚物理过程,也要对数学运算作较为详细的分析与演析,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例题、作业和测试题一开始不宜太难,期中和期末的测试题应根据学生实际,以免学生盲目乐观或丧失信心。其次,对书本上精练的概念、定律、定理的叙述,要作适当的语法上的分析,用浅显的语言剖析含义,从文字、公式、图像等多角度去阐述它们。最后,对学生中想当然的经验错误,一定要及时针对学生情况,帮助他们找出错的原因,并及时纠正。

3.注重加强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

初中物理,由于涉及的问题简单,现象直观,容易理解,‘篇幅少,容易记住。题型简单,按学生的话说:“只要记住了公式,把题中已知条件代进去就可得答案。”进入高中后,由于定义、概念、规律、现象、公式多,题型花样多,加之科目多,如果仍靠初中那种以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显然是无能为力了。由于理解能力差,即使背得到定义、公式,因不解其意,不注意适用条件,乱代公式,而对万花筒式的题型变化,更是束手无策,望而生畏,失去了信心。而对一些形同质异、形异质同的问题,由于遇到一些似乎两个看起来一样的问题,但要用两个不同的物理规律来解;而两个看起来完全不同的问题,却可以用同一规律来解的情况,而觉得物理好像真是无章可循。而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必须在高一时,就应尽最大努力去培养他们。当然,整个的完善和提高,应贯穿于全高中阶段。

4.讲究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加强直观性教学、提高物理学习兴趣。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针对这种情况,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教学生动风趣,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例如:在讲势能时,可向学生说,当天花板上有一根鸡毛向你头顶上落下时,你将怎样?学生肯定会说: “这有什么可怕的。”如再问,若你头顶上的电风扇落下呢?学生肯定会下意识地手盖头顶, “那还不快跑”。从而说明物体的势能和质量有关。“万事开头难”,我们在高一教学中,除传授知识外,还应教会学生如何学好物理,注意学生的学习心理的疏导、学习习惯的养成等,架好初、高中物理学习的桥梁,共同提高物理的教学效果。

高中物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物理教学;差异;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352-01

在多年的高中物理教学中,常听见学生反映,高中物理难学,以此对应的每一轮教改,物理也首当其冲成为师生议论的话题,选修物理的学生人数比其他科目少。如何帮助学生渡过高一物理学习的难关,竖立学习物理的信心,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呢?结合自己初、高中跨过年级的教学经验,下面把自己的认识和体会谈一谈。

1.初、高中物理衔接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1.1学习内容方面的差异。初中物理教材与高中物理教材对比,有以下几个特点:(1)知识从简单到复杂,如初中二力平衡到高中的多力平衡甚至于不平衡;单一物体到连接体;直线运动到曲线运动等。(2)从直观到抽象,如初中的声音的世界,物态变化,透镜成像到高中的质点,电磁场,电磁波等。(3)从现象到本质,初中贴近生活实际,直观性较强,实验具有趣味性,而高中则要透过现象深入到本质和规律层次,如安培力和洛伦兹力等。(4)从静态到动态、从标量到矢量,初中以研究静态、状态量为主,一般只考虑物理量的大小而不涉及方向,高中更注重动态、过程的研究,物理量不仅要考虑大小而且还要考虑方向,如初中的匀速直线运动到高中变速运动,加速度等。此外还有从平面到立体、从定性到定量、从零散到系统、从宏观到微观等。

1.2学习过程的差异

1.2.1知识内容要求的差异。初中物理要求学生了解,知道的内容多,需要理解的知识少,物理规律不复杂,实验原理简单,易操作,对建立物理模型,思维的深度要求比较低。高中物理则要求通过实验转化为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重视理论上的分析推导,定量研究的多,教学内容比初中深奥,抽象。

1.2.2教师教学方法的差异。初中物理内容少,问题简单,重点概念和规律反复强化巩固,习题类型较少,变化不多,老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和纠正。学生紧跟老师转,记住公式,做好笔记,一般就能取得好的成绩。高中内容多,难度大,教学密度高,教学进度明显加快,各部分知识相互关联,教师对重难点没有更多的时间来强调,对各种类型的问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需要学生课后分析、思考、练习才能真正适应复杂多变的习题类型。初中的学习方法解决不了问题,感觉听懂了,实质上一做题就错。

1.2.3习题求解的差异。初中物理知识比较零散,所学的代数运算和几何知识用来处理初中习题游刃有余。高中的物理习题则有目的、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物理中来,这种学科间的交错联系给学生运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带来较大的困难,增加了物理学习的难度。

2.解决"衔接"问题的方法

2.1认真研究初、高中教材,注意知识的同化和承接。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指出"应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初中学过哪些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差异,有针对性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用旧知识同化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承接。

2.2重视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的训练。在物理教学中,无论是概念的建立、规律的得出、还是习题,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很重要。中学物理教学常用的研究的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出规律,讨论规律的运用范围及注意事项,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将抽象变形象,形象变具体。如在习题的讲解中怎样审题,怎样利用已知条件,怎样挖掘隐含条件,如何切入思考,化整为零并找出联系。让学生在求知的同时获得思维的开拓,提高理解知识的能力,触类旁通,必要时给学生简单的补充相关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利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构建数理模型。

2.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与时俱进,用风趣幽默的谈吐,巧设悬念,利用物理学史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注意物理与日常生活、生产、现代科技的密切联系,用我们的物理知识认知身边的物理现象,尽可能的多做实验。此外融洽师生关系,针对学生的疑难解惑,循循善诱,以情促知,使学生在思想感情上与教师共鸣,"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因生施教",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规律,重视知识结构的形成,内容的拓展,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激发学生的潜力,师生共学,一定能让学生顺利进行高中阶段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郭九胜.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师如何把握和使用教材.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0年11期

高中物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教学的要求;思维方式;实践性

进入高中,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进而影响了学习物理的积极性。那么,高中物理课程究竟难在哪里?

一、物理教学的要求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用两年时间学习物理,对力、热、光、电磁、振动和波、原子和原子核等物理现象和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初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高中阶段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从理解、推理、分析综合、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实验等五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并为高等院校培养人才。也就是说,高中物理教学,在面向全体学生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能力方面要求很高,兼有选拔功能。人们形容高中物理教学是“蜻蜓点水”,面广,高考则要求“高台跳水”,有深度,主观上造成了物理课程的

难度。

二、思维方式

义务教育阶段,物理强调直观性,重感性认知,学生的思维活跃,大多属于形象思维。高中物理所研究的物理现象和过程都比较复杂,并且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不是很紧密,分析物理问题时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分析,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有统计证明:在目前的高中教学上,运用逻辑思维是形象思维的几十倍。高中物理教学中建立的理想模型,如“质点、点电荷、弹簧振子、单摆”等,就突出了抽象思维,“一题多解”则强化了发散思维。学生在学习物理中暴露的很多问题,是思维的滞后和混乱。

三、教材的把握

学生抱怨教材不详细,是对教材的理解有误,教材只是一种教学资源。新课程改革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倡学生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有目的、有选择地学习,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只是高中物理教材与高考定位差异太大,部分学生难以适应。

四、知识的综合

物理核心内容的学习,涉及同时运用众多的知识点,需要学生掌握归纳推理、类比分析和演绎等多种方法,这类习题知识的综合性强,能力要求也较高。着重培养学生分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运动情景的研判,再现运动过程和轨迹,理清众多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运用掌握的物理公式、规律,借助于数学运算,才能得到结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稍有疏忽,就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所以,物理知识的综合运用,客观上增加了应对的难度。

五、数学的融入

与化学、生物相比,物理与数学关系最为密切,因为物理公式表示了物理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数量关系,而结果的获得则必须通过数学计算。同时,在分析物体受力、运动状态、运动轨迹和规律时,数学中的图象、三角函数、几何、数列、极限、微积分等知识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基本工具。一定程度上讲,数学的学习情况直接影响物理的学习。

六、实践性

物理学建立在实验事实基础之上。学生面对探究的课题,涉及进行知识的建构: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确定实验方法及步骤。在实验过程中,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误差的来源和控制、结论的表述、规律的总结、实验的安全性等,这些都超出了中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而在具体实验中,对实验仪器性能的了解和挑选、正确的操作和熟练的使用,恰恰是学生的薄弱环节。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难学,有主、客观多方面的原因。学生要学好物理,必须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应当根据自身特点,有意识地转变思维方式,提升理解、推理、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保证学习过程中思维流畅,分析准确、高效。积极动手进行探究实验,胆大心细,通过提高实验能力,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素养,使感性的知识上升为理性的规律。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学好物理。

高中物理范文第8篇

一、初高中物理过渡衔接困难的主要原因

1.初高中教材跨越大

初中物理以观察、实验为主,多注重学生的记忆理解和感性认识能力的培养,只作定性分析,定量计算较少,课堂教学任务少,教材跨度小且连接较紧密,学生接受知识较容易。而高中物理时间紧、任务重、扩展宽、引申多、定量计算量大,不但对学生的记忆理解力,而且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都较高,教材跨度大,衔接不是很紧密,学生不太容易接受。

2.学生学习心态和学习方法调整不及时

较长假期的放松和刚入学对高中学习环境的不熟悉,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心态,不少学生的不适应也是造成入学初期成绩下滑明显的主要原因。另外,独立主动地获取知识、灵活应用知识,建立完整的物理情景解题,这些是初中生更应注意调整的,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学生及时调整学习方法来适应。

3.教学方法不适应

由于教材的差异性和教学目标的不同,现阶段很多高中教师与初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另外学生在初中形成的思维定势,不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一些高中教师过于注重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而不是细致入微、循序渐进,这使高一新生感觉很吃力。这些并不能靠刻苦就能在短时间内改善的。

二、稳妥过渡的途径和方法

如何稳妥地过渡,根据初高中物理过渡衔接难的原因,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希望能帮助学生走出误区,降低迈入高中学习的台阶。

1.注重新旧知识的过渡和衔接(同化和顺应)

同是物理知识,但初高中还是存在差异的,这需要高一学生注意新旧知识的过渡和衔接,学习中尤其需注意知识的同化和顺应两种学习方法的结合使用。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知识和内容整合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顺应就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认知模式所容纳,需要改变原有的模式或建立新的模式。初中物理基本上对每一章都进行了讲解,但比较简单、单一化,例如在讲速度时,初中给的定义就是路程比时间,而高中对速度与速率进行了详细的区分,引入了位移概念。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补充和扩展,细化知识体系。而在讲解力时,多数初中生认为力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高中教材中通过各个力产生的原因、物体运动状态的分析可以知道,力不能传递,而是有新的力产生。学生需要重新建立新的知识体系。对此高中教师应对初高中知识进行分析比对,及时帮助学生更新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又如,力学中从初中的二力平衡到高中共点力的平衡再到牛顿第二定律,电路计算中两电阻的串并联到高中各电阻的混联再到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这些都是在原有知识上进行深化,所以需要学生在学习中把新知识整合到原有体系中。学生应自己学会建立知识体系:淘汰的知识,延续的知识,引申的知识,更新的知识,这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梳理和建立的。

2.加强“实际化”减少“课本化”的学生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有许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学生,只有当他的手的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起来。”我认为这句话正中物理教学的靶心。对此需加强情境化和直观化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发觉生活的活生生的实例实验,帮助学生构建学习物理模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教师通过实验演示的直观教学使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可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教师应尽快让学生能从课本中走出来,让他们明白高中的知识体系实际是我们的生活。如刚一开始学习力时,力产生的原因、方向、受力物体等都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一些直观的生活实际实验,如交通工具的运动和各种体育运动,运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将微观的、抽象的转化为宏观的、具体的东西展示给学生。教师可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从生活中的实际形象启发引导他们进行抽象思维。学生也应注意培养观察生活现象和教学实验,学会发现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而这些问题应是自己真正发现并思考过的,不再是课本中、练习题的油墨字,而是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哪怕是多向老师、同学、自己问个“为什么”。学生应从简单的问题开始培养自己的多思、多问的学习习惯。

3.教学过程中注重教法和学法指导

(1)备教材、备学生、备衔接,这是高一教师在备课时最需注意到的三个问题。在备教材、备学生时更应仔细思考高中教材所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曾研究的问题的差别和内在联系,确定课堂教学情境中如何启发与指导学生,顺利利用旧知识同化新知识。教师应让学生觉得高中知识似曾相识,又有所不同,不会有太多的畏难的情绪,能够接受新知,巧妙地同化和顺应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

(2)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强调兴趣的源泉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利感”。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物理学科又有它与众不同的魅力和特点,能否利用好这些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创立出学生想听的想知道的物理课内容,教师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心,能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打下基础。

(3)更多地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物理过程和情境。初中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往往比较直观、简单、片面。而高中物理却抽象、复杂、多变,一个条件发生变化,结果也许就截然相反了。高一教师在讲解习题过程中,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方法上,让学生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特别是多过程问题,更应该逐步分析清楚,教导学生应“少做、多思、勤问”。

总之,对于进入高中学习物理的一年级新生来说,台阶客观存在,而且跨度不小。面对高中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心理,以及物理这一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抽象能力、运用数学的解题能力都比初中有更高的要求,学生能否在尽量短的时间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顺利地跨过这个学习台阶,是影响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搞好高初中物理教学过渡,降低高初中物理的学习台阶,是一个需要多方合作、统筹安排的过程,这需要教师和学生不断努力。但学生更需注意的是,只有好的学法加上自己的刻苦才会有所回报。

参考文献:

[1][前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张熊飞.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

[3]朱永新.高中物理的台阶.华中师范大学.延边教育出版社,20001,5.

高中物理范文第9篇

1.记忆: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应熟记基本概念,规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结论,即所谓我们常提起的最基础的知识。同学们往往忽视这些基本概念的记忆,认为学习物理不用死记硬背这些文字性的东西,其结果在高三总复习中提问同学物理概念,能准确地说出来的同学很少,即使是补习班的同学也几乎如此。不敢绝对说物理概念背不完整对你某一次考试或某一阶段的学习造成多大的影响,但可以肯定地说,这对你对物理问题的理解,对你整个物理系统知识的形成都有内在的不良影响,说不准哪一次考试的哪一道题就因为你概念不准而失分。因此,学习语文需要熟记名言警句、学习数学必须记忆基本公式,学习物理也必须熟记基本概念和规律,这是学好物理科的最先要条件,是学好物理的最基本要求,没有这一步,下面的学习无从谈起。

2.积累:是学习物理过程中记忆后的工作。在记忆的基础上,不断搜集来自课本和参考资料上的许多有关物理知识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来自一题,有的来自一道题的一个插图,也可能来自一小段阅读材料等等。在搜集整理过程中,要善于将不同知识点分析归类,在整理过程中,找出相同点,也找出不同点,以便于记忆。积累过程是记忆和遗忘相互斗争的过程,但是要通过反复记忆使知识更全面、更系统,使公式、定理、定律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样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绝不能象狗熊掰棒子式的重复劳动,不加思考地机械记忆,其结果只能使记忆的比遗忘的还多。

3.综合:物理知识是分章分节的,物理考纲能要求之内容也是一块一块的,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小综合,等高三年级知识学完后再进行系统大综合。这个过程对同学们能力要求较高,章节内容互相联系,不同章节之间可以互相类比,真正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连为一体,这样就逐渐从综合中找到知识的联系,同时也找到了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4.提高:有了前面知识的记忆和积累,再进行认真综合,就能在解题能力上有所提高。所谓提高能力,说白了就是提高解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针对一题目,首先要看是什么问题―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还是原子物理,然后再明确研究对象,结合题目中所给条件,应用相关物理概念,规律,也可用一些物理一级,二级结论,才能顺利求得结果。

高中物理范文第10篇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改进策略方法建议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分支,更是最为主要的一部分,它是通过教师进行实验使学生直观性地进行分析、阐述物理知识和概念的一个过程,对物理教学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一、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和生活结合在一起

在生活中,有很多废弃材料都能够成为物理实验的原材料。例如,喝完的易拉罐就能够被应用在“静电平衡导体内部的电荷”中。在这个实验中所需要的原材料是“法拉第圆筒”,一般学校没有这项原材料,需要教师自己改进。可以将易拉罐的外部的油漆刮下来,将易拉罐倒立着粘贴到验电器上面,组成简易的法拉第圆筒,这样的教学效果虽然没有真正的“法拉第圆筒”效果明显,但是效果仍然很好。

又如,典礼结束废弃的气球也可以成为物理实验的原材料。将两个气球充气,一个充成较大一点,一个充成较小一点,将两个气球的嘴接上,然后放手。结果发现大的气球更大,小的更小。这是因为大的气球内部压强小,小的气球内部压强大。故小气球内的气体被压向大气球,于是小的越小,大的越大。

在生活中的废弃资源有很多,将这些资源和实验器材结合在一起,既能够达到环保的作用,还可以达到资源再利用的目的。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生活中物理的重要性和随处可见性,增加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和学习兴趣。

二、锻炼学生的思维意识引发物理认知的差异性

调动学生对物理知识认识的差异性,提高学生的质疑率,加大学生对物理实验研究的兴趣。

相关心理学家表明,当出现质疑时,会增加对物体感兴趣的程度。例如,当看到一个比较陌生的成语时,会想办法了解它具体的含义,以便弄明白整个句子的意思,潜意识中加深了对整个句子的印象。但是当读到一句话时,没有任何一个陌生的成语,这时就不会对这个句子印象深刻,甚至很快就忘了。在进行新课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旧的内容引入到新的内容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探知的欲望。

例如,在进行某个实验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先错误后正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质疑,产生一定的疑问,从而进行教学,这样比正常的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以及求知度。

三、提高实验的可见性

在物理教学中,微小方法教学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思想。例如电流天平就很好地利用了微小放大的物理思想。利用这种策略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实验现象,提高实验的可信度及可见度。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效果。

可以将实验教学和多媒体结合在一起,通过多媒体能够有效地将物体放大,将实验步骤放大,让学生更清晰地看到实验的步骤,提升学生对物理原理的信任程度。同时,通过感官、色彩的刺激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摆脱枯燥文字的乏味。

例如,“布朗运动”就是典型的微型实验,如果教师单纯的进行讲解和分析,学生不可能完全的在脑海中勾勒出布朗运动的实验步骤和现象。所以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多媒体中利用“花粉”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的过程中所现实的画面放大,可以利用Flash、会声会影等相关视频制作软件,进行实验步骤的制作,在每一个图片中配上文字说明,能够有效地将微型实验从抽象变得具体化。在进行视频播放的过程中,可以就每个图片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讲解,针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观察、思考的过程中,在脑海中构建这样的物理概念,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意识和想象空间,提高学生对物理的认识,树立物理概念立体化认识图像,帮助学生摆脱传统实验教学看不到、想不到的弊端。

四、培养学生的发掘能力

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进行观察,一组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分别准备硬纸、水、酒精灯。将纸叠成盒状物,然后盛水,放在火焰上加热。这一现象的结果是纸张不会出现燃烧的现象,水的温度逐渐上升。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不公布实验结果,让学生思考实验的结果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实验结果?甚至可以让进行实验的学生进行错误的实验,让其他学生进行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怎样的实验才是正确的?在什么方面出现了问题?这样的探究实验,能够巧妙地让学生发挥出一定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望。

五、利用网络进行虚拟实验教学

网络是一个巨大存储器,其中涵盖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利用这种资源,将其和物理实验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网络实验虚拟教学的实验灵活性强,学生的自主性强,学生能够在实验当中根据自己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发挥出各自的创造能力,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而且,从实验教学本身来说,存在一定的缺陷。很多学校的实验教学器材不足,尚不能够满足实验教学的需求。但是在虚拟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够拥有齐备的实验器材,由传统的被动式教学变成主动式进行实验,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生上课紧张的现象。解决学校设备缺失、教学实验设备陈旧、课时少内容多的缺失。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从整体上提升教学效果。

六、结语

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提高实验的可见度、利用多媒体和微实验的结合,从文字专项图片,从单一转向多元化。其次,将物理教学和生活中的废旧物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帮助学生从总体上提升。再次,有效地利用网络虚拟实验教学,能够改变传统教学设备不足、设备太旧的弊端,提高学生的自我探究意识。最后,提高学生的差异性,帮助学生认识到物理的流程,改变学生一成不变的实验策略。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南出版社,2011.

\[2\]张伟.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与演示教具设计\[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1.

上一篇:物理降温范文 下一篇:物理学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