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小组合作学习走向深入

时间:2022-10-08 12:02:19

引导小组合作学习走向深入

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已在我县教育界形成了星火燎原之势,它增加了学生间的交流和交往,促进了学生社会情感的发展,大面积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群体共同发展,使师生教学相长。但如何提升学生的合作素养,增强合作的有效性,还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研究。

我认为,在班主任层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合作的指导和训练。

一、学会尊重,小组第一

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互相学习的场所和机会,在互动中,小组成员把各自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教给其他成员,朝着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标努力。但这是建立在小组成员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的。

国外研究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穆里安曾作过这样精辟的概括:合作学习存在六种类型的消极学生:沮丧的学生、未被承认的学生、灰心的学生、缺乏动机的学生、厌烦乏味的学生、炫耀聪明的学生。前五种学生主要是因为任务太难或他们最初参与的努力被其他组员忽略而变得消极。

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同学都有巨大的潜力可待开发,应尊重其他同学的人格,从而摒弃一切伤人自尊的做法。对于那些自我意识较强,轻视他人的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认识到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的道理;要教育他们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善于发现同伴的优点,学会鼓励自己的合作伙伴;要教育他们在积极参与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其他同学的存在,关注全组的利益。而对于那些学习水平偏低;缺乏合作勇气的学生,教师要肯定他们的能力,并为他们创造发挥潜能的条件、机会和情境,更多地关照他们,从而使他们对学习充满自信与希望。

我经常这样引导学生:你和组里的同学是伙伴关系,可能你是组长,他们是组员,但这只是分工的不同,你们每一个人都是重要的,只有把自己与其他成员的努力协调起来任务才能完成好。所以,你在完成自己的那项任务后,还应该帮助本组的其他成员。我还说明小组评价标准,那就是只谈小组的整体表现。只有小组当中的每个人都取得成功,才算真正的成功。

小组长(都是优等生),作为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最为倚仗的学生,对他们的培训更要非常重视。学期初,我曾当着所有学生的面,这样要求每个组长:①要在小组内进行角色分工。最好组内每人一职且不断轮换(像在白板上板书这样的事情大家可轮流承担,以尽情展示各自的才华),从而使组内人人有事做,特别要避免一人主宰合作学习的现象发生;②要带头做好并经常提醒你的组员――组内同伴之间要发现别人的优点,多表扬别人,相互肯定。不能只关注自己学得怎么样,更要关注同学在学习中遇到了怎样的困难;③要带头宽容,比如,你们当中的一个成员生了病,因为作业未完,而影响了小组成绩,大家应该抱有同情心,等他身体康复后要帮助他完成作业。小组成员之间应该“风雨同舟”,共同进步。班级每月将评选出三名优秀组长(共有九个组),主要考查你能不能带领小组所有成员共同进步,各组比一比哪些组的进步更大,比一比哪个组长能力更强。

除了反复的说服教育、明确要求外,我和同事们还采取小组加减星、写反思等有效评价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这种侧重奖励优胜小组的做法,大大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落实课前预习

课前,学生要做一些必要的准备。首先,要提前阅读活动单的内容(活动单是我校校本研究的结晶,是小组展开活动的重要载体),搞清楚讨论的是什么问题。

其次,每个学生都要先独立思考。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必须先有自己的见解和认知,只有学生的思考达到一定深度才能组织小组讨论,哪怕它形式上再“热闹”,其效果也可想而知。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不能由别人或小组来替代的。为体现“先学后教”的理念,保证预习的效果,我校适时地对活动单的板块进行了调整,增加了预习一项。这样,不仅学生知道了该预习什么和该怎样预习,而且便于老师检查、督促和了解学情,因为有单可查了。让每个学生先独立地做一做、想一想,或者把想法写一写,然后再参与小组交流,在倾听其他人的观点时就能产生更多的共鸣,收获自然也更大,这样就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三、学会倾听,有序发言

班内的分组是依据全班学生的学业成绩、个性能力等因素来划分的,要使每个组都包含综合素质低、中、高这三类学生。这种异质联合的优势明显,逐渐成为一种广泛采用的合作模式。可它也有不足的一面,在实践中就会出现这种情况:组内四个人,一两个优生“独霸讲坛”,他们凭借优良素质,在小组中扮演着核心人物,主宰整个小组,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欠缺参与的主动性,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这样,就使得小组学习存在着参与机会不均等的现象。这样的合作是名不副实的,是不利于合作的深入开展的。

我利用晨会课、班会等时间启发学生反思:如果你的意见确实很精辟很精彩,可无人倾听,你作何感想?那又怎么会发生信息的互换和智慧的碰撞呢?所以,在小组讨论时,不能抢着说,应该一个一个地讲,课前组内可协商固定好发言的先后次序。别人在发言时你应该认真倾听,耐心听别人讲完后,再发表自己的看法。你想别人怎么对你,你就应该怎么对别人。

我还要求组长多给后进生发言的机会,关注他们的想法和意见。记得开始抓这种行为习惯养成的时候,我每天跑五六次教室,不断地过问,向组长和其本人了解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布置。

为了不让小组出现“旁观者”,还可以采用制约手段,进行合理调控,促使每个成员都参与讨论。如通过使用表现卡,以保证每个成员的参与机会。办法是每个学生分到三张卡片,在小组中每表现一次(发言或表演)交出一张。用完三张就暂时不能表现了,直到每个人都用完了表现卡,才能重新领三张卡。

四、学会讲题,相互问答

教育家阿希姆・福尔丁斯说:“任何事情只听到或者读到一次,一个月内就会逃出记忆;如果把它教给别人,它便变成身上的一部分,除了死亡,不会被夺走。”学生将教师、教材教给的东西复述,不但有助于理解和记忆,而且可大大提高学习兴趣。

正基于此,小组合作还可以以这样的形式出现:同学间互相提问、互相讲解、互相补充、互相纠错。在互相讲说的过程中,他们以说激思,以说验思,以说校思,以说定思,他们从“听明白”到“想明白”再到“讲明白”,实现明白境界的三级跳。帮人改错等于帮自己防错,这样,同学出现的错误就成为学习资源。这种合作形式更会延伸到课外……所以,每个学生都应该学会向同伴发问和辅导同伴。

这样的合作符合学情,既服务了教学,又远离了做秀,实在是一件极有益的事情。

上一篇:兴趣中学习,学习中提高 下一篇:激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