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视角下现代学徒制高职教育模式探讨

时间:2022-10-08 09:46:23

工学结合视角下现代学徒制高职教育模式探讨

【摘要】现阶段工学结合人才教育方式已成为高职院校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社会迫切需要高技能人才的提供,为企业、为社会、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带来无穷的效益,因此,工学结合视角下现代学徒制高职教育模式研究成了热点话题。

【关键词】工学结合,学徒制,高职教育

现阶段,对人才的要求条件越来越高,又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实践经历有要求有创新精神与独特见解,迫使现在的学生们都快马加鞭提高自己的知识与技能,为的就是有份条件优越的工作,现在的工学结合制的教育模式也越来越受大家的欢迎,我们都知道,21世纪是技能型人才的舞台,各国都在大力培养新时期的高技能水平人才,然而,尽管人们都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我们也不能忽视目前多种因素给人才选拔的带来的阻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存在一定的发展问题,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下怎样应对工学结合视角下现代学徒制高职教育模式,更好的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型人才。

一、目前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发展的障碍

(一)关于校企合作的法律制度不健全。对于健全的工学结合下的学徒高职教育模式是政府部门、院校以及企业三方联合开展、相互配合的过程,然而在目前的现象来看,似乎政府在此过程中并没有较好的参与到体系中来。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是企业为院校的学生提供就职的机会,确保高技能人才进入企业发展,然而现在的情形企业并没有积极的与院校间进行紧密合作,积极性不足,没有建立院校与企业的有机结合,这个过程中缺乏政府部门的监督,工学结合技能培养得不到有效落实。没有健全的法律机制进行有效调节,致使现在企业与院校都有个谋私利的心理驱动,以及学院单出头靠关系人脉来维持这种合作关系,企业的不积极、不主动参与合作中为技能人才培养带来了很大挑战。

(二)“双师”教育模式不成熟。工学结合教育对教师的胜任提出了明确要求,就是教师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职业创新精神,专兼并任的双师队伍。由于现在很多高职院校过分注重升学率、扩大招生规模,而忽略了师资力量是否强大的问题。没有定期的对教师进行培训,没有技能考核,致使很多教师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的授课,讲授专业知识,没有创造性的教学思维注入,没有先进的思想提升,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学生的个人能力素质得不到提高,阻碍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发展。

(三)监督体系不完善。在工学结合下学徒制高职教育模式的实施过程还有一个严重问题,就是质量监督体系不健全,监督工作不到。在企业与院校结合过程中,企业缺少对学生技能方面的考核,有些甚至出现了质量检测与行业标准所需出现了脱离现象。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在合作工程中有监督,但监督不到位,顶岗、串岗现象严重,给真正有才能技能的人才求职造成了障碍,阻碍了工学结合技能人才的培养。

二、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技能人才培养对策

(一)加强政府调控力度。在工学结合实施过程中,由于政府没有起到该有的职责,导致企业投入合作不积极,工学结合型技能人才得不到好的发展,因此,要加大政府的调控力度,改善目前工学结合下学徒制高职教育发展障碍。制定相关条例与法规,明确效企间双方的集体职责与义务,健全法律机制,落实法律要求下的校企各作关系,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制定鼓励与奖励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建立校企间的政府部门相关委员会,督促校企合作,调解校企合作中发生的矛盾与纠纷,确保合作正常、有序进行,加快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进程,保障人才得到有效利用,为社会、为国家的经济效益打下基础。

(二)实施“双师”型教师激励制度。在工学结合下的学徒制教育进行过程中,对双师型教师的需求是迫在眉睫的,教师的技能水平与道德情操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与能力,因此,推进教师激励制政策是很有必要的。首先,要根据高职院校的教师需求,有计划的投入教学经费,保障教师技能学习的物质基础,提高教师的技能和教学能力,对教师的专业技能与校内外需求技术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对兼职教师也执行有计划的培训。其次,要加快优质兼职教师提拔步伐,聘请专职高职院校教授或研究人员来校与教师进行交流指导,共同探讨如何有效的提高学工结合教学进程,共同编制教学材料,针对目前学生的现状制定有专业性的教育方法,提高双师的技能水平。最后还要制定相关双师教师标准,包括考核标准和录用标准,定期的进行教师技能考核,激发教师内心的攀比技能欲望,更加主动的去学习高职技能,对于那些想进入高职院校的教师,在了解对双师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就会自觉的学习更多的有关高职技能的相关知识,为进入高职院校做充足的准备。

(三)有效实施监督工作。在在工学结合下的学徒制教育进行过程中,监督工作是确保合作落实的有利法宝,监督不到位就会有漏洞出现,工学结合工作等不到有效落实,因此,有效的实施监督工作是势在必行的。在新形式下,要加强企业与行业和院校的合作机制,确立三方都参与合作监督过程,摒弃以往的单方监控现象。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企业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条件,院方与用人单位制定相关的一切可能的技能训练,包括专业理论基础、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职业设计规划能力等,尽可能的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结束语: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对高技术性人才的需要是越来越急迫,技术科科技创新的基础,全球化市场竞争激烈,对人才的竞争尤为明显,每个国家都处在求贤若渴的状态,大家都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高职教育技能型人才是富国强民的主力军,如何培养高职技能型人才成了当今热捧的话题,也是21世纪要求科技创新的需要,因此,我们要大力支持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一切政策,抓好工学结合落实工作,提高双师型教师技能与道德水平,加大社会、企业以及政府的监督力度,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王丽婷,李芹.工学结合的内涵与类型解说[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59—61.

[2]朱雪梅.“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难题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6(7):37—38.

[3]应智国.商科类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战略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8,(8).

[4]单光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09,(12).

本论文是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专项课题《河北省职业教育发展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立项编号:1210031)的研究成果。

课题负责人:郭全洲;其他成员:李晔、王丽晖、王惠霞、付健全。

上一篇:以学生为本,让课堂“活”起来 下一篇:润物无声 花开烂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