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器乐在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因素分析

时间:2022-10-08 02:34:35

影响器乐在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因素分析

摘要:器乐教学是音乐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在我国的很多学校并没有开展此项教学。本文将充分和全面地分析导致这一情况的因素,认识到器乐教学的重要性与影响,从而在未来能够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全面提升全体学生的音乐素质。

关键词:器乐教学 小学音乐教育

如今在世界各国对器乐教学都非常的重视,在欧美国家,几乎每所中小学校都有不同的音乐社团、乐队甚至是乐团,学生可以自主的选择喜欢的乐器进行学习。通过器乐的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放松心理、丰富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乐器的演奏直接感受到音乐文化强大的冲击力、自身的审美体验、个性的释放。通过学生之间的音乐表现,来增强同学之间的凝聚力、感情的交流。然而我国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规定器乐教学至今,只有很少一部分的学校真正将器乐教学纳入学习课程中来,很少有学校坚持开展各项音乐活动、组织同学进行乐器表演与活动,这其中到底存在着哪些原因呢?

一、历史现象

从最早出土的距今7000多年的骨笛中可以发现,我国的乐器演奏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存在了,到了周代的“八音”和编钟等,随后大量古琴、琵琶曲也逐渐被后人所知。在明清时代,大量戏曲和说唱音乐的繁荣,民间各种山歌、小调的传唱,更是将中国的音乐艺术推向顶峰。

在二十世纪初,中国日渐受到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开始了宣扬民主、科学、文明“学堂乐歌”的时代。此时期的创作,多数是在欧美现有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填词,这一时期的大量歌曲开始传唱,也涌现出很多音乐家、作曲家,而在这时的器乐创作方面,似乎正逐步被淹没。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不断涌现出大量的爱国歌曲,人们更多地接受到了歌曲的力量。到了“”时期以及后来的“”时期,开展各种歌咏活动,似乎歌曲的演唱更能表达人们心中的情感,这时的乐器虽稍有发展,但是还不及其它音乐形式普及,在群众中缺少广泛的认知度和亲切力。

二、国情因素

(一) 物质基础

从现实的角度上来看,中国的贫富差距比较大,如果坚持在全国都开展乐器教学是不切实际的,中国仍还有很大一部分老百姓生活很困难,在贫苦的农村甚至连吃饭都成问题,很多家庭没有能力让孩子上学,更不可能让孩子进行乐器的学习。经济的程度决定着受教育的程度,在开展全面素质教育的中,想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全面发展,首要的还是要解决民生问题,解先决全体学生的物质问题后,音乐素质的拓展也就不远了。

(二)学校硬件条件

中国的音乐教学在很多领域甚至是世界舞台上都已经取得了举目的成绩,但是在基础音乐教育中,国家对音乐方面的投入比较欠缺,很多学校的硬件教学设施不齐全,有点达不到标准,还有很多的中小学没有配备钢琴教室与多媒体,音乐课也经常被其它学科占用,器乐教学方面相对于欧美国家还是比较落后的,这与国际音乐教育的环节直接脱轨。根据国际知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让音乐属于每个人”,“音乐存在于每个人的生存与发展之中”,应努力让每一位小学生都能够学习音乐、演奏音乐,这还需要各个方面都做出努力。

(三)师资力量欠缺

我国中小学的音乐教师大部分都是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很多教师并没有进行钢琴以外的乐器方面的学习,在音乐课堂开展的课堂乐器一般是一些小巧、易学的器乐,如竖笛、口琴、葫芦丝等。但是我们的学校教师很多不具备专业的乐器演奏技能和专业的演奏知识,学校要开设乐器教学课程只能采取外来聘用制度,而非本校的教师。这样虽然能够解决教师的教学问题,但是另一方面也会导致课堂质量的下降,与学生学习的间断,外来教师并不熟悉本校的学生和文化,在学生与学校之间势必会产生一些隔阂。专业教师的欠缺直接导致器乐课程无法开展。

三、学生与家长

(一)学生的压力

现今中小学生都面临着极大的学习压力与负担,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一致认为只有学好文化课程才会美有好的未来,疯狂的利用课余时间补习各种科目。很多小学生就已经开始了紧张的补习课程或是在课外学量的兴趣班,因而在对学校开设的音乐课不会十分在意,在很多人眼中音乐仍然是门“副课”。学习无主次之分,音乐课程的学习同样是增加知识、拓展视野、学习文化,但现实也让诸多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无能为力。现实的观念、公众的偏见、社会一致的态度,乐器普及教学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在乐器的音乐教育与学习中学生们没有热诚与兴趣去学习,学生们也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指引,很多想学乐器的孩子也渐渐被现实所覆盖。

(二) 课外学习

在学校班级当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学生在社会中的培训机构学习乐器(尽管相比较于过去的二十年学习人群有所增加,但是仍只是少部分),他们认为在学校以外的机构学习或者是找更加专业的院校教师学习,才能够得到更专业、更准确的教育,并且也能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和自由安排时间,在社会中学习人数逐渐增多,并出现了大量的培训机构、兴趣班,现今大部分的家长也愿意有选择的投入精力与资金在学生多方面的特长的培养,选择的增多也让培训机构市场的繁荣,却让学校传统的教育逐渐变得冷淡。

四、结语

我国正处在全面、高速的发展阶段,在对于小学音乐教育方面也正逐步的改善与提高。各种原因直接或间接地逐步形成了今天乐器没有普及到音乐课堂的局面,面对这样的形式,音乐工作者、教师、社会、家长与学生、学校都有多种多样的态度。要想要在未来逐渐让乐器走进每个学生的学习中,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程,这不仅需要强大的国力支持,还需要每一个人的心理的支持。这当中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教学模式再结合本国的国情,来提出一套可实施的方案。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的崛起、经济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意识的增强,在不久的将来,音乐课程将会出现崭新的春天!

参考文献:

[1]郭玉峰,刘冬云.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2]陆小梅.普通中小学器乐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J].广西教育,2013,(30).

[3]张毅.开展中小学器乐教学中的一些问题[J].黄河之声,2007,(17).

[4]江有标.器乐化音乐教育的思考[J].艺术百家,2006,(06).

[5]朱则平.基础音乐教学应该走向“器乐化”[J].儿童音乐,2012,(06).

[6]吕小芳.中小学器乐教学诸方面问题探讨[J].教育评论,1996,(03).

上一篇:舞蹈教学中开发学生智能问题的研究 下一篇:新课程理念下音乐教学设计的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