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工程论文范文

时间:2023-09-17 12:19:34

影响工程论文

影响工程论文篇1

关键词:隧道环境

沉埋隧道的特征一座沉埋隧道具有两项基本特征:(1)它是某一地下结构场地的一部分,要在繁忙的交通条件下保证施工,而并不意味这个地区是被充分地利用了的。因此,施工空间是很宝贵的。

(2)它基本上是一预制结构。

最终将安装在河流或运河底部位置的隧道管段是在其它地方以非常接近工厂条件的方式筑造的,这种条件在现场和工地是不大可能达到的。施工规划上的优点和将管段制造与工地准备分开进行在后勤上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还有极易于实现有效的质量控制的优点。

隧道工点在环境上的影响同样也大大少于隧道完全都在现场施工的情况;如像空间的需求和施工运输,这两个问题就大大的缓和。

当然,这些优点的先决条件是有现成的可用于管段制造的适宜工地。它必须满足一系列有关环境影响的条件。在如荷兰这类人口密集的国家里,要找到合适的工地很不容易,而且很显然,一旦选定一可用位置,可多次使用就相当引人。因此,隧道施工的总体规划是一个供讨论的普通主题。

两端的地下结构一座新隧道连结到原来既有的地下结构中去,往往实际上是取代一既有的跨越水域的设施,如轮渡或桥梁。它也可为一既有隧道或桥梁的补充设施。无论决定建造一新隧道的理由如何,它的位置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既有地下结构布置的制约,而且其施工设计也要满足现有交通运输只受最小程度干扰的要求。这就意味着设计人员在隧道位置方面很少有选择的机会,因而不得不根据这一既定位置的条件和要求来修改隧道设计。

这一情形主要影响连接隧道本身的引道部分。然而,因为引道由穿过含水地层的分段组成,就有可能要求用新的措施以控制引道建造基坑排水影响的范围。

引道沉埋隧道几乎总是位于沉积地带,在那里,隧道引道降到地下水位以下。在其完成时,它们是不透水的结构,周围的地下水不能渗入,存在的仅是单纯结构性质的环境影响。

然而在施工期间,环境问题则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建造起结构物,必须开挖一施工基坑直至地下水位以下若干米的深处,传统施工方法要求在施工期中持续不断把水排干。除非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否则排水势必降低周围地区的水位,而且会导致一系列不希望的后果。沉陷将发生,周围楼房和建筑物的基础将受到影响,而且甚至深桩基础也将受到沉陷土体经磨擦传递至桩上的额外向下荷载。由于沉陷而堤坝高程下沉,而且农业地区的排水水位将会受到影响。

还有可能造成一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环境问题:施工区域内的泥土可能被污染。在这种情况下,施工基坑的开挖就要求格外注意,而且如有可能,就要采用诸如将泥土与水混合后经管道水力输送的特别方法。还必须有一个经批准能容纳被污染泥土的地方。

必须采取若干措施以防止由于抽、排水而造成被污染泥土迅速分布到大面积地面上。

在技术上,总是可能消除这些各种各样的影响。然而,由于做起来极为复杂而且会花费大量资金和时间,因此,目前倾向于寻找尽最大可能在水下建造引道和隧道进口的方法。最理想的是,排空施工基坑中的水应该是一排干整个引道又完全不影响周围地下水位的单项作业。

明显的结论就是尽可能将施工基坑设计成最终产品的一部分。

引道边墙可设计成像有不透水芯墙的堤坝,其形式有泥浆墙、塑料板围幕或是常见的钢钣桩墙。对最后一种形式(钢钣桩墙)(通过使用重型断面板桩和土锚)增加其挡土的功能,就可节省有价值的空间,而且可容易地达到在水下与不透水底板的连接。

底板可以用水下混凝土建成。这种方法已发展到能控制其高程和表面平整,以致达到在引道完全排干以后,只需要较少的修整工作。

另一种方法是采用不透水的塑料板材,加镇重安放于水下以盖住基坑底部和边坡。在荷兰,这种方法不仅用于隧道的引道,而且用于公络的凹槽段。

使用大面积的塑料板材,以泥土作镇重安放到水下,用在一主要公路交叉口起到了长期的良好效果,它表明此技术已经推广使用。不久,荷兰的隧道引道可能会向人们展示有茂盛的绿色边坡,从而取代了灰色的混凝土竖墙。

引道也可在别处预制并以浮运构件的形式安装。此种方法只需用疏浚船开挖沟槽而完全不必排水。不过目前还没有能充分处理浮力作用和基础问题的适宜设计。

管段制造上述对地下水与引道开挖之间的关系的讨论大部分都可以同样的方式应用于制造管段临时场地的开挖。昂贵的解决办法给工程带来不合理的负担。而且,这个制造管段的场地必须多次被附近的开阔水域淹没并打开以使预制成的隧道管段运至船坞处以便为另一些管段让出地方。很少会有足够大的地方可供一次制造所有的管段。

总之,由于选择制造管段船坞的位置不像选择隧道引道的位置那样要严格地用功能要求来决定,故选择制造管段船坞的位置具有可以灵活的优点。因此,制造船坞也就可以允许使用传统的排水法,如果由于上面列出的理由认为不允许使用传统的排水法时,而船坞又不得不与周围地下水分隔开时,这种地方使用不透水塑料板法由于其费用低就具有明显的优点。

另一种不影响周围地下水位的排水方法是"抽水回灌法"此法乃将渗入基坑的水用泵排出,又用泵将这些水通过过滤井管回灌到水的来源区。只要渗透速度不是太大而且可保持大致是个常数,这个排、灌时闭路循环就可以保持。这个新的措施,现在正用在荷兰的一个扩大的引道施工坑,由于这个基坑又要作为制造管段的船坞故加以扩大。

基槽的建造沉埋隧道的构槽是用疏浚法开挖的。在本文中,我们只强调用疏浚法开挖基槽的要求能达到极高的精确度,而且这个要求将决定最适合这一工作设备的类型。鉴于严格的定位容差,最好采用锚定疏浚船或在定位桩上的疏浚设备。不过,由于它们不能自由移动,就可能成为船只航运的障碍。

假如在浚挖区域有水流或浪潮的影响,浚挖的基槽就会成为水流携带或沿河底推移的沉积物的积存处。如果基槽开挖后长期不放置管段,就会很快形成淤积。在上述情况下,基槽开挖和隧道管段安装两工序的相隔时间必须越短越好,因而对这两道工序的安排都需格外准确,可以采用一种专门的设备于安装管段之前清理基槽。在荷兰,这种操作目前已发展到用在东斯格尔迪特(EasternScheldt)防风暴海浪堤坝的墩柱安装中达到很高精度。

疏浚搅起了河底沉积物,造成在一定时间一定区域的河水浑浊。最终这些成为悬浮的细颗粒物质会散开并重新逐渐沉淀下来。尽管这一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有限,而且无害,但在一定范围内还是日益受到强烈的抨击。

如果要浚挖的泥土是已被污染的,事情就更为复杂化,因为在这种条件下,浚挖作业就会使污染扩散。现在浚挖技术已发展到通过使用一种专门的汲泥头来消除这一影响。采用从浮船上下悬帘幕将浚挖区域与周围完全隔开的方法也可减少污染扩散。

在这一方面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大家都注意到,在荷兰大部分水道底部都含有被污染的沉积物已很明显,因而浚挖这些泥土必然要承担一些特别的环境要求。

当前,这些要求尚未统一形成,而是针对每一具体工程提出不同的要求。希望这种拖延关键技术发展的混乱局面能迅速得以解决。

根据污染的类型和程度,可将被污染泥土分为1~4类。对于浚挖泥土(包括浚挖过程中的工艺用水)的弃置都按分类受到严格的限制;尤其是3和4类泥土都必须与外界隔绝,而且在可能的情况下加以净化。

在鹿特丹地区,已建成了一座储放这些固体废物以及其它有害物质的中心堆集场。此外,第4类浚挖弃土被放在临时的较小的堆集点,待其被净化后再转放至别的隔离存放处。在没有这类设施的地方,就必须按浚挖工程建立这种堆放点。这一措施很明显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管段的运输和安装疏浚工作和对航运的阻碍都是管段运输和安装带来的环境问题。要打开管段制船坞和加深船坞与安装点之间航道的浅水域就需要浚挖作业。前面有关浚挖的一些论述也适用这一情况。

安装工序中有一特殊的方面有可能涉及隧道基槽的最后清理。为了使清理和安装两工序间隔时间缩至最短,在管段安放到其最终位置底部回填砂之前已成功地采用了射水法清理隧道管段基底。用强力射水把要清除的最后一层沉积物冲成悬浮物,随后被水流带走。

在管段离开制造船坞,锚泊在临时码头和离开临时码头,浮运至安装点以及安装期间都有可能阻碍航运。只有最后一道工序才会造成航运在短期内临时完全中断或部分中断。

在这个方面,一座沉埋隧道穿过一条河流与穿过一条运河存在着差别。在后一种情况下,由于没有水流影响,就使得在沉放和安装用可更好地控制管段。这种控制上的有利,就允许沉埋管段隧道采用更长管段单元,但这必须有足够大的制造船坞。

所以在荷兰,以往绝大多数沉埋隧道的管段单元长度都在100~150m之间变化,在跨越阿姆斯特丹和海域间北海运河的赫姆隧道(Hemtunnel)工程中还用了长达268m的管段单元。使用较长的管段单元减少了安装作业的次数,从而也就减缓了对航运的阻碍。

对于沉埋管段隧道工程来说,妨碍航运似乎很适合定为一环境问题,但并不是一个重大问题。

回填这道工序包括用砂回填管段基底部,回填塞槽,以及必要时于管段顶部建造一冲刷防护层。

回填材料必须是未被污染的。作业船在隧道上面施工时将干扰航运。不过,通过用安装在隧道管段内的设备进行部分作业,就能减少这类麻烦,譬如经穿过隧道底部的孔口泵送砂、水混合物来回填等。这一系统已在荷兰成功地应用过。

运营和维修涉及隧道运营的主要环境问题是通风。

由于清洁隧道边墙和维修路面要阻碍车辆运行,它们必须在适宜的时间内快速进行。平整光滑的壁面以及良好的表涂层有助于清洁作业,从而也减少了限制车辆通过隧道的时间。

影响工程论文篇2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水文测验工作

[DOI]10.13939/ki.zgsc.2015.45.079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而且自然灾害比较多,所以水文资料对我国经济建设有较大的作用。但是,近几年水利水电的大力开发影响河道自然水流规律,导致很多水文站、测验站工作、环境、设备等发生较大的改变,影响水文资料的准确性和完全性,对我国自然灾害预测具有较大的影响。必须找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水文测验工作的具体影响,进而提出解决的措施,提高水文资料的准确性。

1 水文资料的测验方法

水文资料是进行水文计算的基本资料,根据这些基本资料能够预测未来自然现象的变化与发展,从而提出更好的预防措施,减少灾害对经济与人员的伤害。同时水文资料测验直接影响着水利工程的精确度,水文资料在测验的工程中为了获得统一、可靠,并且具有代表性的资料,以便及时获得相关水域的实时数据信息,一般利用三种方法进行分析。首先是水位流量关系,这种方法的实施首先要选取一段时期,比如一个月或者是一年,在这个时期内套用上一年度同时期、同地点的水位流量关系进行推流分析,比较对照二者流量过程示意图,利用临时曲线法实施定线推流,分析其存在的差异。其次是流量组合方法,水域上游一般不容易受水利工程的影响,水流比较平缓,流量与水域相关性比较好。在分析的过程中以流量平衡为基础原理,结合水的传播特性,选择一段时期内的流量与水位绘制工程图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是利用连时序法进行分析,这种分析方法是通过特点时期计算出来的H-ADCP数据,采集流速数据、定点时间以及流量点为分析依据,绘制出流量与水位过程线加以分析。

2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水文测验的影响

2.1 对水文测验数据信息的影响

水文检测工作要求数据要严格符合自然地区原始状态,苛求原始信息的准确性,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水文检测信息质量。但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达到一定的效果,人为地改变河道流量,这种情况下水文检测得到的数据就失去了原始性,直接影响水文检测质量的提高。另外水利水电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对水位、流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其产生变幻莫测的特点,导致水文检测人员很难抓住有效的检测时机,降低检测工作效率。其次,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有很多水文工程,这样的建设容易增加水文站区域含沙量,导致水文站取得的含沙量数据对水文检测没有实际参考价值,检测结构也很难正确地反映这个区域水文状况。

2.2 对水利工程径流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使径流、河流在时空分布方面产生变化,对于洪水的每一次冲击,水利工程的主要任务是调节洪水水流,削峰错峰,调节蓄水等。而在相同的水位条件下,当水文数据没有发生或者发生较小的变化时,在水利工程的蓄水作用下,上游水域可能会受回水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导致水位抬高,而在同一水位的流量比没有水利工程影响的情况下要小很多,当水位处于枯季时,水利工程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水流量,分化河流分布,以便达到将水流量变的更加平缓的目的。而且在这种情况下水利工程调节蓄水组用减少下流可能出现的不稳定脉冲次数,将中型水量的时间延长,同时缩短了低水流量的持续时间。这个过程改变了原来河流自然状态,所以对水文资料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水文资料失真。

2.3 增加测量难度,降低资料质量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会不同程度的改变河流流量、河流河道信息以及区域流量信息等,使得河流变化更加复杂,难以预测,增加水文检测工作难度,特别是低枯季非常容易受到水利水电工程的影响。在测量的过程中受水利水电发电随时变化影响,导致河流水位频繁变化,而且没有规律性,水流状态更加复杂,测量时难以掌控测量时机。同时泥沙工程受水利水电工程影响,导致收集到的水位资料没有代表性,降低了资料参考价值。

3 削减水利水电工程对水文测验工作影响的措施

3.1 完善水文检测制度化建设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水文检测工作属于两个不同的管理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重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水文检测工作的影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措施,保证水文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解决这个问题两个不同的管理部门要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本着造福万民的态度权衡工程建设对水文检测工作关系,使二者能兼容并蓄,共同发展。首先水利水电部门要强化与水文检查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积极听取水文部门相关意见和建议,严格控制工程建设对水文站的影响;其次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水文测验保护方案,并制定应急预警方案,将工程建设对水文检测的影响降到最低;最后要严格保障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合理性,使其建设不会对水文检测工作产生过大的影响,否则方案不予执行,从制度上解决对水文条件的保护。

3.2 积极引进先进水文检测设备

目前,由于受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影响,很多水文检测站工作难以进行。主要是因为水利水电工程蓄水、引水以及防水等因素影响测验河段内水流速、水位等,导致水流条件变化无常,降低测量准确性。而现有的设备、设施对受到影响的水文要素难以进行实际测量,导致测验精度不高。所以,为了减少影响水文站稳定发展的不利因素,必须引进、开发一批新的水文测验仪器设备,以便能够适应受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影响的水文站测量工作需求。

3.3 提高测验人员的严格谨慎精神

水文监测部门相关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积极响应国家水利水电建设要求,采取积极的态度进行工程建设。首先要注重与建设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向建设部门索取响应的赔偿;另外水文检测部门人员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前提下,要科学、全面的分析工程项目对水文情况的影响,同时做好相关方面的准备工作,在工作中以积极的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进行测验工作的开展,最大限度地提高测验准确率。

4 结 论

总之,水利水电对水文站测验工作的影响比较大,而且这种影响具有多元性,而水利水电在我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在防洪、灌溉以及发电等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同时对水力资源的开发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所以水利水电的发展势不可当,水文检测工作要积极配合其发展,二者要相互融合,加强合作,实现共赢发展的局面,将水文检测工作融入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实现稳定发展,使二者共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斌,刘文龙.探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水文测验工作的影响[J].价值工程,2015(19):169-170,171.

[2]邓建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水文测验工作的影响[J].地球,2014(12):287-287,290.

[3]王清华.试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水文测验工作的影响[J].科技与企业,2015(14):131-131.

[4]徐维东,魏庆军,赵伟坤,等.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水文测验工作的影响[J].科技传播,2013(9):107-107,97.

[5]余立志.浅析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水文测验影响[J].低碳世界,2014(18):122-122,123.

影响工程论文篇3

论文摘要:当前,国内外建筑行业整体面临着巨大的降低成本、缩短工期的压力。因此,对水利工程快速施工进行深入的研究是十分必要和有价值的,是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介绍了快速施工的概念,并重点探讨和研究了水利工程快速施工影响因素。论文关键词:降低成本;快速施工;影响因素 1快速施工系统概述 1.1快速施工的定义 快速施工是指施工系统处在特定时间、特定工程和特定环境层次上的快速施工,这个层次施工系统的特点是: (1)系统的资源受到一定制约,如往往存在一定的投资制约,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制约。(2)系统中的对象和构成明确。(3)与硬技术相比,软技术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因为,对于一个处于特定时期的施工系统,其技术水平在设计后就已经基本确定且已蕴含在施工对象、施工设备、资源当中,大部分硬技术已经在设计中得到体现,例如坝型、主要施工设备的选择等。而软技术主要关系到管理技术、经验、管理模式等,它们对系统的运行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因此,在这一层次上,快速施工主要通过对软技术的管理来实现。 1.2 快速施工的评价 (1)宏观比较评价。选择同一地域、环境、规模相似的工程,同时参照工程的建筑物的型式、工程量、施工设备配置等指标进行比较,主要用来宏观评价技术进步和设备水平提高对施工速度带来的影响。另外,也可以将不同地域、不同国别的同等规模的类似工程进行比较,主要用来衡量地区差别、体制差别、技术差别对施工进度的影响。宏观比较评价的方法需建立在大量的统计调查资料基础上,对行业水平的整体发展提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2)间接评价。用施工过程中现实资金流与计划资金流相比较,可以间接推断施工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差异,资金流的变化趋势与施工速度的变化趋势通常是相似的。施工过程中物流的变化也可反映施工速度的变化。用工程完工后工期与投资比值对照合同工期与投资的比值,可以间接评价实际工程进度相对合同计划进度的变化情况。若前者小于后者,说明实际进度较合同进度是加速的,反之则是减速的。这种方法只能做事后评价,用来总结经验和教训。 总之,影响施工进度复杂而多变的因素决定了给出快速施工一个绝对的衡量标准是难于实现的,而且也不是一定必要的。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对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加以判断分析,对加强管理、达到快速施工的目的是非常必要的。 2 水利工程快速施工影响因素分析 快速施工是通过施工系统协调运转而达到的,因此,影响施工系统的主客观因素、约束条件以及工程质量、安全、投资等,都是快速施工的影响因素。快速施工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前提条件 一般的,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投资等是工程管理的控制目标,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缺一不可,因此快速施工的前提条件是: (1)保证工程的标准和质量。(2)保证工程安全。(3)保证投资的限额。第一个前提条件是指快速施工必须达到和满足工程质量标准,如工程等级、规范要求、技术要求等。第二个前提条件意谓快速施工要满足工程本体的安全,并保证人身、设备安全。第三个前提条件是指快速施工所增加的投入限制在不能突破工程概算、预算的范围内。 2.2施工过程中的空间冲突 施工过程中施工主体与施工对象相互作用也需占用一定的空间,如施工人员、设备的工作空间,这个空间称为工艺空间。因为施工主体要完成施工对象全部实物的施工,所以工艺空间包含了实物空间。在工艺空间中,存在两类特殊的空间,一类称为危险空间,如施工电源附近,爆破飞碴范围等。另一类称为保护空间,如浇筑不久的混凝土面,施工设备本身占据的空间等。在危险空间和保护空间这两类空间中是无法进行施工作业的。随着施工的进程,各类空间在不断转换,如建筑物升高而使工艺空间变小,混凝土浇筑面达到一定的强度后,由保护空间转变为工艺空间等。因此施工空间实际上是基于时间的,是四维的空间。在施工过程中,各类空间在时间维上不断地转换,两个建筑物或两道工序之间的工艺空间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在转化过程中它们之间必然发生一些交叉和重叠,这种现象就称为空间冲突。显然,空间冲突的存在制约着施工速度。 实际上,加上时间的因素,有些空间冲突是无法避免的,如在同一个工作

影响工程论文篇4

关键词:市政工程;质量因素;文明施工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市政工程施工项目逐渐增加。但是由于市政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制度并不十分完善,严重影响了市政工程施工的进行,对城市化建设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在今后的市政施工质量管理中需要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保障施工项目的质量,为城市化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影响市政工程质量的五要素

1.“人”的因素对市政工程质量的影响

在市政工程建设中,施工管理更重要的作用。在建筑材料,施工工艺的变化,天气变化,建筑设备磨损等等,都会影响施工质量,都会产生质量变异,造成质量事故。这些都是导致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再加上市政设施一般在城市内部建设,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大。施工时间选择在白天,影响道路通畅人们出行不便;选择在晚上,又会产生噪音污染,影响人们的休息。

2.“机械”的因素对市政工程质量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市政工程机械化程度也相应增加。机械化程度是好还是坏,是否有效地利用,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所以,在工程施工方案的确定中,选用先进,可靠,适用,符合技术标准要求的设备,对提高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要保证各种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和检修,使其保证稳定的性能,达到施工工程质量的需要。

3.“材料”的因素对市政工程质量的影响

工程材料属于机械和材料对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工程材料泛指构成工程实体的各类建筑材料、构件配件、半成品等它是工程建设的物质条件,没有材料就无法施工,是施工质量的基础。特别是对于市政工程,材料种类少、用量大,一种材料出现问题,就会对整个工程产生重大的影响。

4.“方法”因素对市政工程质量的影响

“方法”是项目建设中,在整个施工期间采取的技术,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和组织设计等。影响建设工程质量和进度取决于施工方案正确与否,也是工程施工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所以,工程施工方案的制定,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考量,争取做到提高质量,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加快施工进度,把施工成本降到合理的最低水平,在工程施工方法上所遇到的问题,同样需要预先制定好防御措施,不要到出现问题时才去找解决方案,要防患于未然。

5.“环境”因素对市政工程质量的影响

影响市政工程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地质,气候,环境。这里的环境因素可细分为工程管理环境,劳动环境和人文环境。环境因素复杂多变,因此,要根据具体的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制定相应的措施,紧密结合施工技术和方案。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以确保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

二、市政工程文明施工的具体措施分析

1.完善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任何事情没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作保障,都会出现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也是如此。施工单位要明确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形成全过程的管理控制,不断加深工程质量管理法规和质量管理的力度,落实岗位责任制,细化内部管理流程,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2.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管理

建筑施工的材料质量直接影响施工质量,当前由于市政施工中缺少对材料的管理,导致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采用一些比较劣质的施工材料,严重影响施工质量。在今后的施工管理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管理工作,一方面要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施工材料管理,减少由于材料管理不当导致的材料质量问题。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施工材料的检查工作,减少劣质材料的使用。对于材料的管理工作要定期进行检查,对于材料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需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杜绝劣质材料的出现,保障施工质量。

3.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切实落实

对于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施问题,虽然面临着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但是要想将制度切实落实也并非是不可能的。首先,施工部门要结合当前市政工程施工的所处环境,在原有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对制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使其符合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的要求。其次,要尽可能将制度中的内容和操作流程细化到每一个操作人员的身上,对操作人员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规定,并利用科学技术对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追踪和动态分析,及时将数据反馈给安全施工管理人员,以此来给管理部门人员提供对制度进行完善的重要依据。

4.加大安全文明施工的监督力度

相关部门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适当配置安全文明施工监督人员,监督人员不仅需要有较强的责任心,而且还要有耐心和细心。在开展监督工作的时候,尽量不受主观因素评定监督质量,可采用随机、突检的方式对工程施工进行检查。上级安检部门应严格监督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详细记载每一环节安全文明施工数据。当发现施工安全文明出现问题时,及时给予提醒并严格要求其改正,否则将给予法律制裁,以减少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的阻碍。

5.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采用合格的工程材料

工程材料对于工程质量的达标具有重要意义,若材料的质量无法过关,那么势必会影响到工程的整体质量。同时,选用不合格的材料进行施工,还有可能给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当对施工所采用的材料进行严格的筛选,加强对材料质量的选择,材料符合国家安全使用标准的同时也应考虑是否在建筑工程预算范围内。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实现工程的安全文明施工。

6.加强监理的监管力度和监管能力

扩大对施工质量的监督工作范围,进一步完善有关监理工作的法律法规,增强市政质量监督部门执法力度,为监理单位做工作打好基础,同时监理单位应认识到监理的职责,保证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监理部门要着眼于工程工期进展和质量,采用法律的手段控制工程进度、质量、工程造价和合同管理,协调生产过程中各有关单位的关系。一方面监理公司要对市政工程监理人员进行特殊培训,使其一人多能,为公司增添技术实力;另一方面监理单位要有适应市政工程质量监理的仪器设备,使优秀的人才和先进的器械结合起来,使检测手段逐步实现现代化,从而增强监理公司的质检实力。

7.明确目标并细化,加强基本工序的质量管理

施工环节应有规划,把工程总质量目标分成若干小目标,划分成若干工序,把每道工序看成是实现项目质量控制总目标的一个具体步骤。工程项目的质量是在施工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施工过程中项目质量受影响的因素最多,因此,施工过程中的工序质量控制是施工阶段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必须做到每道具体工序的质量控制到位。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必须严格按照预定的计划和技术标准实施。管理的实质是对事先制定的质量标准与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标准之间两相对照,对比之下是否存有偏差,分析影响质量的制约因素并消除,使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如果偏差处在允许的范围之外,就必须采取整改措施。另外市政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交叉施工的情况非常多,要控制好工程质量,就要求监理人员对每道工序都严格执行检查制度,使每一道工序都在合理的控制之下进行。

8.实施项目过程管理,推行目标管理

项目质量主要形成于施工过程,施工过程同时也是质量控制的根本环节。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基本任务有两个:一是项目质量保证;二是建立一个科学管理系统,稳定地生产合格的、优质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应重点抓好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质量检验工作,严格监督每一道工序的质量控制。除了施工过程,项目交付后的使用也是考验工程实际质量的过程,作为项目质量管理的出发点和终点使用过程是企业内部质量管理的延续,使用过程中质量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提高服务质量,包括交付前和交付后的服务,促使施工单位不断地研究和改进施工方法,确保工程质量,保证竣工工程的实际使用效果。

综上所述,市政工程的质量控制是各级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任务。市政工程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市政工程的质量控制任务既繁又杂,应当牢牢抓住市政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对待、谨慎分析、小心控制、严格把关,以保证市政工程管理再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刘新成.市政道路工程项目中的质量管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

[2]宋述生,田知永.浅谈市政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施工措施[J].科技资讯,2012,05:157.

影响工程论文篇5

1.1对气候的影响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会从一定程度上改变工程建设地区的气候状况,工程建成之后,原有的陆地变成了水体,积水量大大增加,水分在太阳的照射下蒸发,水汽增多,这使得当地的气候变得较以前更为湿润,不仅会改变当地的降水量,还会改变当地的降水范围和降水强度。另外,因为原本与大气接触的是陆地,而现在变成了水体,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当地的气温,一般情况下,水利工程建成之后,会使工程建设的周边地区的气温上升。

1.2对水文的影响水利工程建设会使得工程所在区域的水文形势都可能发生重大改变,破坏天然的水文状况。水利工程建成之后,周围水体区域的水流速度、水域深度、水流边界等各方面都会发生变化,如果是在河流的上游建设水利工程,那么上游的水流速度会减慢,这使得水、气界面的交换速度降低,污染物的扩散能力下降,从而使得水体的自净能力会减弱。另外,大部分水利工程都是在原有的天然河道上进行修剪,这就使得原有的河流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局部河段的水深和含沙量会发生改变,这同时会给河流的上游和下游的水文和泥沙带来影响,而水深和含沙量的改变又进而会影响到河流的水质、水温。

1.3对泥沙的影响水库建成并且蓄水之后,上游的水流速度减缓,水库携带的泥沙会在库内淤积,然而水库的泥沙淤积会使得水库的容量减小,使得水库的运行效率降低。在河流上游建筑水坝,会阻断天然河道,使得河流中的泥沙运动规律发生变化,这是水利工程建设所带来的最大的生态问题之一。水库在蓄水之后,会使得水流速度降低,水体中含有的悬浮物质渐渐沉淀下来,对航道的应用产生影响,使得水库的库容减小,还有可能使水体遭受严重污染,严重时还可能发生洪涝灾害,危及周围的老百姓。

1.4对土壤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建成对周边区域的土壤也会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有利有弊。一方面,水库建成之后能对周围的农田起到保护作用,使得农田不致淹没或受到水体冲刷,同时,由于调节地表的径流,土壤中的水分结构也发生改变,因而土壤更适宜农作物的生长。然而,另一方面来说,水库蓄水之后,沿岸的地下水会升高,因而会浸没土地,使得水库周围的土地沼泽化,盐碱度增高。土壤浸没时候因为通气条件差,土壤中含有的微生物大量减少,因而造成土壤肥力下降,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另外,土壤过分湿润、盐碱化程度过高,会引起植物干旱,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影响。

1.5对生物物种的影响

1.5.1对于水生生物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兴建使得水位太高,破坏了原本水生物生长和产卵的水文条件和水生环境,从这个角度来说,水利工程建设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繁殖和生长。水库导致的地下水位抬高使得浸没区域的植物死亡率升高,而且土壤中的盐碱度高使得水体中的氮磷的含量增高,加速了原有的植物的死亡。

1.5.2对陆生生物的影响对陆生生物的影响有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指的是由于水库的蓄水会使得原有的大片陆地被水淹没,原本在此片土地上生存的陆生生物的栖息、觅食和繁殖环境均受到了严重破坏,导致大量的陆生生物的死亡,原有的微生物多样性降低,两栖动物和鸟类都通过寻觅更好的栖息地而逃离当地,而且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会阻碍动物的迁移,因而造成当地的生物物种大量减少。间接影响指的是水利工程建设区域的气候、土壤均会发生变化,土壤沼泽化和盐碱化都会导致大量的物种消亡。

2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2.1加强施工期的环境保护工作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过程中个,应该注重把环境保护融入至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当中。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在水利工程的设计阶段,就应该全面细致的考虑周围区域的植物、动物生长环境,为其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尽量避免破坏周围区域的生态系统,同时为动物气息提供良好条件。在施工期间尽量应用一些有利于植物和动物生长的环保材料,在水利工程完成阶段,应该对周围环境进行评价,对环境产生不良因素采取及时的改进措施。

2.2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为了防止水利工程建设对附近区域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建立一种稳定、规范的生态补偿机制。“谁损害,谁补偿”,明确破坏生态环境和补偿的主体,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期间,抽取一部分工程资金用作生态的补偿,对工程建设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改善,以稳定生态环境平衡。这不仅可以还原当地的生态系统,减少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且可以促使当地经济发展。

2.3完善移民政策对于水利工程建设附近区域的居民应该对其进行妥善安置。对当地淹没的土地和房屋和一些其他设施进行价格评估,并对其进行补偿。完善政策使得当地居民享有长期的水电开发效益,移民区的地方政府和移民代表可以代表股东对工程建设的决策进行参与和管理。

3结语

水利工程建设对建设区域的生态环境有多方面的影响,包括对当地气候、水文、泥沙、土壤和生物物种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不能以破坏生态平衡为代价,保护建设区域的生态环境应该成为水利工程建设的一部分。水利工程建设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和谐发展的理念,在工程建设中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

影响工程论文篇6

当前发生的不少交通问题都与相关人员交通工程管理意识淡薄有关,不注重对工程的预估和评析,导致道路断裂、桥梁塌陷的事件时有发生。交通工程管理人员的意识淡薄直接影响到交通工程质量,只有管理人员从思想上重视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将延工、误工等情况扼杀在摇篮中。交通工程管理一般都包括多项内容,施工工程则重要包括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等内容,其中每个环節都有可能对施工质量产生影响,故而,对可能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进行归纳总结,将有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

1.交通工程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1.1 设计因素

一个工程的设计是整个整个工程的核心内容,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施工质量的好坏,也就会直接影响桥梁质量,但是,设计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情况,造成无法按照设计内容施工,这样就对施工质量产生了影响。

1.2 人为因素

在路桥施工中每个环节都是由相应的工作人员来才做完成的,所以,人为因素就成了影响公路桥梁施工质量因素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参与到施工中的人员一般可以分为:领导干部、技术人员、现场施工人员。而认为因素影响施工质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领导干部的整体素质。任何组织的领导阶层都是这个组织的核心,施工中也一样,领导干部是整个工程的决策者,桥梁施工的整体方案制定、材料选取、施工进度管理等方面都需要其决定,有着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和较强的领导能力及决策能力的领导干部,可在在很大程度上确保工程质量,反之,不仅工程质量难以保证,甚至企业的发展也令人堪忧。(2)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技术人员是直接参与带工程中的,他们负责着施工中的各个具体环节,如砼工程、桩基工程、预应力施工等。而且,这其中的每个环节都会影响到桥梁的质量,施工人员的施工经验和专业知识技能是保证桥梁质量的所必备的,如果施工人员总体经验不足、专业技能把握不到位,则会对桥梁施工产生严重的影响。(3)现场施工人员整体素质。现场施工人员一般素质较低,缺乏理论知识,但他们却直接负责着桥梁施工的具体工作,如不能严格按照技术人员要求进行施工,从而导致桥梁施工质量得不到保障。

1.3 材料因素

原材料是桥梁施工的基础,原材料的选取决定着整个桥梁的质量,其选取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否则会出现严重的工程事故,如在桥梁施工中,混凝土、钢材选取不当,将直接降低整个桥梁的承载能力,严重时将导致桥梁垮塌。同时,施工中由于材料质检不严格,造成劣质或不合格产品进入施工现场。

1.4 施工设备环境因素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我国装备制造技术也随之迅速提升,在现代公路桥梁施工中,大型起重机、打桩机等现代化工程机械逐渐代替了人力操作。然而,由于我国各装备制造企业的水平参差不齐,施工设备质量也存在很大差别,这样会对桥梁施工质量优劣产生很大的影响。影响公路桥梁施工质量的环境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技术环境、劳动环境及管理环境,然而劳动环境对桥梁施工质量影响最为严重,比如气温、土质、空气湿度等都会对混凝土施工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2.交通工程管理影响因改进措施

2.1 加强质量监管对策

要想确保城市交通的正常运行,交通工程管理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管,保证每一个施工环节都是按照施工规范实施的,同时还要进行精细化管理模式,狠抓施工质量。在验收方面也必须要严格重视,只有各项指标全部达标的工程才能被验收。其次,施工单位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制,这样不仅提高管理效率,还能对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事先预估并提出解决对策,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加快了工期进度,提高了工程质量。此外,还要实行分层管理,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让各项任务在分层中一层一层的传递下去,一旦出现问题,能够很快的找到问题的源头并进行改正和管理,防止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2.2 加强施工管理对策

除了加强质量监督,加强施工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1)加强对施工阶段的控制。首先,工程管理人员应该树立对施工各阶段工作高度重视的意识,细化管理工作,将每一个质量细节都控制到位。还要对各阶段施工进行定期评比和检查,一旦质检部门发现问题,管理人员应当以书面的形式对施工单位进行通告,并要求其及时改正。(2)让广大职工树立质量意识。除了要建立健全的施工质量保障体系,定期为员工开展专题讲座,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讲座可以采用通俗易懂的讲课方式娓娓道来,让员工明白质量问题的重大意义,同时也可以讲授一些技术与细节问题,规范员工的操作,保证施工质量。质量管理人员还应在施工现场进行监督,对员工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减少事故发生,提高施工效率。(3)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好的规划是成功的一半,在开工之前,应该开展技术交流与讨论,制定准确的施工方案。技术负责人还要就施工的具体内容对机械人员、施工负责人等做技术交底,对施工中的细节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论述,让各部门工作人员都明确自己的注意事项,这样施工管理才能更好开展,现场工序管理也能够更加有序,各部门都按照事先的规定有序的完成任务。

2.3 加强养护管理对策

加强养护管理也应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1)提高公路养护管理现代化水平。现代化技术能增强数据的有效性,还能节省大量的人工。例如,加强软件建设能够获得大量准确、及时的数据信息,这些数据可以作为公路运营和养护的依据,促进公路交通的发展。高科技检测还能代替人工检测,更加快速、准确。国外在高级公路养护上就是运用了先进技术,让公路的寿命和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国可以借鉴相关技术,促进我国交通业的可持续发展。(2)建立健全专业化的养护队伍。可以采用竞争机制来确定养护队伍,只有竞争力强和更加负责的养护队伍才能被投入到公路养护中。同时也要加强对养护队伍的培训力度,从各方面提升其道路养护水平。还要为养护人员配备机械和安全装备,使其达到高素质、专业化的发展要求。政府还应制定一系列规范的养护要求和操作流程,加强对养护人员的监管,让养护工作更加高效。(3)加强养护机械的现代化建设。为了适应公路养护的需要,养护标准应该更加严格化,这也是保障交通运输业能够更好发展的前提。当前,交通工具和工程都在不断革新,更多新技术和新产品相继出现,这给公路养护提供了更好的平臺。运用现代化的设备和管理手段,不仅能够促进交通工程的顺利开展,对实现现代化养护也有着重要意义。必须为公路养护提供更好的机械装备率和配套服务,增加机械养护的功率和用途,提高养护效率,从而更好的为高等级公路建设服务。

3.结语

影响工程论文篇7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 教学模式 任务教学法 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051-01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主干专业课之一,而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也是相关专业学生较好的就业方向之一。《环境影响评价》课程重点讲述水、气、声、固、土壤、生态、区域开发等的环境影响评价,探讨各开发行为产生的不良影响,并结合当地环境质量现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各项规范,提出减缓或消除不良环境影响的措施[1]。课程内容较多,理论及实用性皆强。在课程结束后,一般都要进行相应的课程设计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技能,有助于将学生培养成工程应用型人才,为其今后从事相关环评工作奠定基础。本文针对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从课程设计题目设置、案例分析法及任务教学法的应用等方面,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进行了改革与实践。

1 课程设计题目的设定

如何让学生从课程设计中学到有用的知识与技能,同时又符合《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的条件,切实可行,是课程设计题目设置的最根本原则。一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工作一般需要一个月以上的时间,若为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则一般需要两至三个月的时间,甚至更长。《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最多只有两周的时间,时间短。同时,受各种条件的限值,学生很少能够到现场进行踏勘,实施环境监测的可能性较小。如果设置的课程设计的题目过大过深的话,学生无法切身参与其中,只能停留在表面文字整理或参考其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字复制粘贴上。因此,课程设计的题目应该立足于学校内已经学校周围的建设项目上,可以房屋建筑或房地产建筑项目为主。此类项目特色鲜明,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容易识别。另外,由于是校内或校周围的建设项目,学生可以参与其中。在某此课程设计中,笔者以校内宿舍楼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为课程设计题目,让学生编制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并让学生对其产生的环境影响现场勘查与分析,对其产生的噪声污染利用声级计现场监测。该设计题目的设置,学生参与积极性很强,积极讨论制订监测计划,分工明确,分析合理全面,课程设计较为圆满完成,取到了很好的效果。

2 案例分析教学法在课程设计中应用

通常认为案例教学法应用于理论教学中,如在讲单项环评如水环评、大气环评时,都会讲解个相关案例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其后续应用能力的形成。但在后续的课程设计中,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仍较为欠缺,系统设计能力不强。这主要由于在课堂中所讲述的案例多为实际环评项目中单项环评部分的内容,针对一项目系统案例分析几乎没有。即使学生对单项环评内容较为熟悉,拿到一课程设计题目后,仍感觉无从下手,不知如何进行。因此,在课程设计中,最好一开始针对某一环境影响评价实际案例,仔细讲解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从总则一直系统讲解到结论与建议。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的学习,会系统掌握环评规律,学会一些在环评报告书(表)中常用术语及用语。对课程设计如何开展及进行会有综合的掌握与把握。通过实践应用,结果表明,在课程设计开始阶段,通过一个上午对某一实际案例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的讲解,对学生开始课程设计帮助很大,学生课程设计内容的展开与完成效果较未采用案例教学有明显的提高。

3 任务教学法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任务教学就是根据课程设计的内容,以学生为主题确定课程设计任务。学生根据自己的任务,合理制定实施任务的计划与步骤,并采用相应手段去实现任务,完成课程设计任务。任务教学法已广泛应用于目前高校教学中。任务教学主要分为下面三个步骤:前任务、任务阶段、和后任务,前任务主要是激发学生对任务的关注和兴趣,了解任务的细节和相关知识背景;任务阶段则是核心,主要是学生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去完成任务要求;而后任务阶段则是学生根据前面完成情况,进行相应总结,实现自己能力的提升[2~4]。

在《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中,以校园内宿舍楼建设项目为例,前任务阶段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熟悉建设项目的基本概况,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科技的要求。任务阶段则对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及步骤细化,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筛选评价重点,将任务分解至个人,如谁负责进行工程分析,谁负责进行噪声监测,谁负责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谁负责进行报告书编制等等。然后根据计划开展相应活动,进行成果总结,并编制相应环境影响报告表。后任务阶段则是学生对其工作进行后梳理,归纳总结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获得的有益经验,提升其工程实践能力,为其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奠定基础。

4 结语

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理论教学课程的有益而必须的补充,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在提高学生环境影响评价实践应用能力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课程设计题目的设置、案例教学与任务教学的有效应用等方面的实施,可显著提高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的实施效果。经课程设计锻炼后,部分毕业学生反馈,他们在课程设计中学到的技能非常的实用,能在很短的时间适应所从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新刚,陈海丰,陈芳艳.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环境评价与规划》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科技视界,2011(25):25-26.

[2]徐明.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1(25):27-28.

[3]令狐蓉.关联理论与任务教学法[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11):116-117.

影响工程论文篇8

关键词:蓄滞洪区;防洪;评价论证报告

中图分类号:TV87文献标识码: A

在我国自1992年建设项目审查管理实施以来,具有资质的编制单位都按要求编制了许多防洪影响评价报告,仅笔者就编制近二十份防洪影响评价报告,相关报告经河南省水利厅或安阳市水利局有关专家评审。在此,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常见的建设项目进行分析,提出防洪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建议,供评价人员参考。

在编制蓄滞洪区防洪影响评价报告时,应根据流域或所在地区的河道特点和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评价手段和技术路线。在防洪影响评价工作中除执行《编制导则》外涉及其它专业时,还应符合相应规范要求。具体编制要点为:

一、概述:概述一般应包括项目背景、评价依据、评价范围、技术路线及主要评价内容。

二、基本情况

基本情况包括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所在蓄滞洪区基本情况等。简述建设项目名称、性质、地点和建设目的,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工程地质,建设项目施工方案,蓄滞洪区基本情况,地形与水系,水文与气象,河道、渠系基本情况,必要时进行河道演变分析,河道演变分析应包括河道历史演变概况、河道近期演变分析、河道演变趋势分析,分析建设项目对河道行洪和河势稳定的影响。

蓄滞洪区内的防洪排涝与灌溉设施,安全建设工程现状,规划总体布局与实施安排,调度方案,蓄滞洪区运用几率,对蓄滞洪区的防洪评价项目也十分重要。

三、建设项目对防洪的影响

蓄滞洪区的设计蓄滞洪水位、围堤外江设计洪水位可直接采用有关规划成果。

蓄滞洪区内涝水位确定和建设项目涉及蓄滞洪区内主要河道、渠系时,一般应进行相关水文分析计算。其水文分析计算的内容包括:

资料的审查与分析;资料的插补和延长;采用的计算方法、公式、有关参数的选取及其依据;不同频率设计流量及设计水位的计算成果;成果的合理性分析。

3.1.2蓄滞洪影响分析计算

蓄滞洪影响分析计算主要内容包括:建设项目占用蓄滞洪区的面积和容积分析计算;建设项目对分洪影响的分析计算

3.1.3退洪影响分析计算

通过数学模型,计算项目建设对蓄滞洪区退洪过程的影响。

3.1.4 防洪工程影响分析计算

对可能影响现有防洪工程安全的建设项目,还应进行施工期和运行期渗流及渗透稳定、抗滑稳定、结构安全等计算复核。

3.1.5 河道行洪和河势影响分析计算

对于跨越蓄滞洪区内河道的建设项目,还应分析计算其对河道行洪和河势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可采用数学模型计算、物理模型试验等技术手段进行。其内容应包括:建设项目最大壅水高度和壅水范围;对主要汊道分流比的影响;工程影响范围内代表性断面流速分布的变化情况;主流线、深槽、洲滩、岸滩断面等的变化情况;工程影响范围内防洪工程及其它设施附近流速大小与方向的变化。

3.1.6 排涝、灌溉影响分析计算

分析计算建设项目对蓄滞洪区内现有的排涝、灌溉水系布局和排涝、灌溉设施能力等影响。

四、洪水对建设项目的影响

3.2.1淹没影响分析计算

蓄滞洪区分蓄洪水时,对建设项目可能造成淹没影响的应进行淹没分析计算。

3.2.2冲刷与淤积影响分析计算

蓄滞洪区分蓄洪水时,对建设项目可能造成冲刷与淤积影响的应进行冲刷与淤积分析计算。冲刷与淤积影响可通过经验计算、数学模型计算和物理模型试验等一种或多种方式进行分析计算。

五、建设项目对防洪的影响评价

根据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所在蓄滞洪区的防洪任务与防洪要求、防洪工程布局及其它国民经济设施的分布等情况以及洪水影响评价计算成果,对建设项目可能对防洪产生的影响进行总体分析评价。

有关规划实施的影响评价,分析评价建设项目与有关的流域防洪规划、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以及其他国家已批规划的关系以及对规划实施的影响。蓄滞洪区运用的影响评价包括对蓄滞洪区分洪的影响和对蓄滞洪区退洪的影响以及对流域总体防洪能力的影响

防洪工程的影响评价是根据建设项目影响范围内堤防附近流速、流向的变化情况,分析评价项目建设对堤防、护岸等工程的冲刷影响;对可能影响现有防洪工程安全的建设项目,还应根据渗透稳定、抗滑稳定、结构安全复核等计算成果进行安全影响评价。

安全建设设施的影响评价,是分析评价建设项目对现有的和规划的安全区、安全台、避水楼、转移道路及桥梁等安全建设设施的影响。

蓄滞洪区内河道、渠系的影响评价,包括对河流水系行洪、排涝、灌溉能力的影响;对河道行洪的影响;河势稳定的影响还有对排涝、灌溉设施的影响;防汛抢险和水上救生的影响评价;蓄滞洪区管理的影响评价。

六、洪水对建设项目的影响评价

建设项目防洪标准与蓄滞洪区运用几率的适应性评价;淹没影响评价;冲刷影响评价;洪水对建设项目影响的综合评价结论。

七、减轻或消除洪水影响的措施

建设项目对蓄滞洪区分洪运用、防洪、排涝、灌溉等方面有影响时,或洪水对建设项目有影响时,应就其影响提出减轻或消除影响的措施,主要包括(1)建设项目优化调整措施,(2)防洪避洪措施,还有其它补救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建设项目工期安排的优化调整、施工期的监测和管理及监督,分洪救生设施的配备,警示标志的设置,防汛抢险预案和分洪。

7结论与建议

7.1结论

总结归纳洪水影响评价的主要结论。其主要内容应包括:

(1)蓄滞洪区运用几率分析结论;

(2)建设项目对防洪影响的评价结论;

(3)洪水对建设项目影响的评价结论;

(4)减轻或消除洪水影响的措施。

7.2建议

为保证蓄滞洪区正常运用,维护蓄滞洪区防洪工程及其他水利设施安全和建设项目自身安全,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有关建议。

参考文献:

[1] 李友起, 陈宝中, 衣秀勇. 防洪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 海河水利 2010

[4]王章立.浅谈蓄滞洪区在防洪减灾中的作用.《水利管理技术》, 1998, 18 (4): 13~15

上一篇:土木工程概预算论文范文 下一篇:土木工程学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