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时间:2022-10-08 02:03:45

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阅读伴随人的一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更有助于小学生引向自悟,发展个性。新课标就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体的书。”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未免会把学生带入误区,使之只重数量,走马观花。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学生自己培养,也需要教师有效地去引导。那么,教师该怎样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一、整本阅读,量力而行

一代教育名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所以欲求成功的教师,当从为儿童特设的境遇里,发展儿童的心灵,务使他们情绪丰富,思想绵密。”所以,基本的语文教学,应该遵循儿童的心理特点,做到量力而为。有些教师要求孩子放假读《史记》《红楼》,初衷是好的,结果却让学生厌恶了中国古典文学。这是小学教师的失误,更是中国教育的悲剧。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心智,已经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所以,在引导他们阅读童话故事的同时,也应该适当推荐一些名著导读。同时,需要学生整本读。教师在推荐阅读之前,应该本着东西合璧、古今结合的原则,自己先读一读,然后推荐给学生。教师要根据书评人的推荐,但是最主要的标准还是看孩子是否喜欢。不同的出版社和书评人推荐的书目会有不同,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重复推荐的书目。教师在推荐书目时,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作品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阅读能力,并能做到把所有的功利性目的,都隐藏在丰富的阅读活动背后。

二、多种练习,全面督进

新编小学语文教材改变了原有的联系方式,将原来的“基础训练”改为了“积累运用”,体现了教学对于小学生语文整体素质的注重。这种诸如诗词、对联、谚语等练习十分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光靠课内学习根本不能完成这些任务。而“口语交际”就更加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了。例如,在教学口语交际《怎样保护环境》时,需要学生掌握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资料,使之了解人类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和这些行为背后隐藏的灾难。这样有目的地阅读,既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

三、掌握阅读技巧

科学的教学方法和阅读技巧会在阅读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积极有效地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能够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拓展课内空间。

1.情感阅读

小学教材具有很强的故事性,题材上尤以情感深切浓厚的记叙文、情景交融的诗歌和极富诗意的散文为主。那么,这些课文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的情感,使之引起心灵上的共鸣,还要在此基础上给学生以想象、思考的空间。如通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师既要让孩子了解文中父子之间的心心相印,又能让孩子从戏里转入戏外,珍视父母的关爱。同时进行朗诵比赛、表演比赛,让学生在阅读中亲身领悟作者情感。

2.比较性阅读

比较性阅读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比如相同题材而主题不同,或主题相同而体裁相同的作品,都可以拿来比较。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与《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中父亲的对比,这样就能让学生举一反三,深刻理解。

3.质疑性阅读

“学起于思,想源于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之不盲目,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力求学生独立思考,比较创新。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与课后习题,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提问,使之充分认识到问题意识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并要全方位、多角度鼓励学生质疑,肯定学生的各种质疑,引导学生正确科学地质疑,及时解答学生质疑,共同探讨学生质疑。比如,进行辩论比赛,可以让学生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加深课文印象。

总之,教师应深刻领悟语文阅读的重要性,并将理论付诸实践,在遵循新课标的要求下,科学有效地进行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并使之终身受益。

上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下一篇:试论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