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模式研究

时间:2022-10-07 11:40:19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模式研究

摘 要: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是学习型社会的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分析了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服务的现状、难点以及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服务的模式。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4-0236-02

引言

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高校作为承担人才培养、文明传承、服务社会等功能的主要阵地,从多场次、多领域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图书馆是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知识的集结地,是社会枢纽和社会公民的终身学校,是科教兴国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力量。中国教育部2002年2月21日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21条明确指出“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这为中国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提供了法律依据。面对“必须对社会开放”的强烈要求中,高校图书馆采用何种模式问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现状

1.国外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现状。“没有围墙的大学”是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倡导的教育模式。目前,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大学图书馆一般都既履行其作为大学图书馆的职能,为教师与学生服务,又履行作为公共图书馆的职能,向校外开放,为社会服务。让大众有更多的机会、更好的条件来接触优质教育资源,延伸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参与构建社会公共文化体系。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大学图书馆都向校外人员开放,市民只要持能够证明自己身份的证件就可以办理有关手续,进入馆内共享各种信息资源。日本政府明确提出,要把图书馆建设成为国民终身教育的重要基地。目前,日本面向社会服务的大学图书馆已占80%。当然在实行向校外人员开放的同时,几乎所有大学图书馆都首先保证本校师生有利用图书信息资料的优先权。

2.国内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现状。国内针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研究始于20 世纪90 年代初,但当时社会公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程度并不高,相关研究仅仅停留在对理论上的求证,但在现实中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并没有真正开展起来。近年来,中国高校办学体制与理念的创新,高校尤其是一些地方高校与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双方互动逐渐增强。一些高校图书馆根据自身所具备的能力和资源情况,在做好为本校的教学科研服务的基础上,向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如上海同济大学、武汉大学等一些高校图书馆,以与当地图书馆合作的方式向社会开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图书馆挂有两块牌子,既是校区图书馆,又是珠海市图书馆等等。不过,数据调查表明,无论东部发达地区还是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国高校馆向社会开放的状况却不容乐观。

二、中国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主要难点

1.管理体制和观念问题。依据行政隶属关系划分的图书馆管理体制仍是当前制约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主要制度障碍。不同地区的公共图书馆系统、高校图书馆系统、科研图书馆系统等构成了不同的条块分割体系,规定了不同的服务任务和对象。国内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基本上是面向本校师生的公益,服务社会将影响本校读者对图书馆的使用,引起他们的反感甚至投诉。再加上目前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还缺乏具体的行业指导和协调,使他们对面向社会开展服务工作还缺乏应有的关注和尝试。而同样地对于馆员而言,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做多做少一个样,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为社会用户提供服务的积极性。

2.人、财、物等资源缺乏的问题。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必然涉及人财物等很多问题。在人力资源方面,大量的扩招导致师生比例严重失衡,特别是处于教育科研之外的图书馆,更是只能采取人员不足临工补的办法,使高校图书馆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客观地讲,很多高校图书馆目前只能维持现有局面,尚不具备向社会开放服务所需的人力资源的条件。在物力资源上,一方面,体现在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主要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一切资源的购置和收藏,都围绕本校的教研这根主线,馆藏文献的专业性决定了它只能是阳春白雪,不适合一般社会读者阅读。另一方面,各高校图书馆虽然历经扩建,其阅览座位也仅只能勉强应付本校师生的需要,要再提供大量场地给校外读者,确实也存在诸多困难。从财力方面看,中国总体上对教育事业的经费投入还不高,对高校图书馆的投入就更少了,不少高校为盖图书馆已竭尽财力。故在维护图书馆的运营方面只能尽量压缩经费,其他校外读者一多,管理维护费用也随之增多。

3.对学校和图书馆的影响问题。首先,校园的安全隐患问题,校外读者群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安全问题发生的概率,这是制约许多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一个主要原因。其次,读者群由于各种原因不熟悉馆内的规章制度和借阅流程,借阅过程总会出现或这或那的问题,而学校的制度和纪律又对他缺乏制约力,这势必给管理增加了难以想象的难度。

三、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必要性

1.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知识、信息的追求与渴望从来没有如此迫切。人们已经意识到信息能够带来无尽的财富,是继物质、能源之后,又一促进社会飞速发展的重要资源。伴随着社会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社会信息需求量日益俱增,对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校图书馆拥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和专业技术人才,在信息服务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图书馆应该敞开大门,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面向社会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信息服务,加大社会服务力度,不断拓展社会服务的广度与深度。

2.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的需要。评价一所图书馆的价值,不但要看图书馆建筑怎么样,馆藏文献多少,珍贵文献收藏情况如何,更要看它的文献资源利用率,看它直接或间接为社会创造了多少财富、带来了多少效益。有资料表明,中国许多高校图书馆的图书流通率平均只有30% 左右,有些图书馆的藏书利用率甚至只有 5%,要提高馆藏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必须打破门户之见,扩大用户范围,面向社会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通过面向社会开放,可以活化高校图书馆馆藏中那部分“沉睡”的资源,为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作出贡献。

四、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模式

1.向社会提供文献服务。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提供文献服务,一要根据自身条件扩大开架借阅,并尽量延长服务时间,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二要根据本地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本馆文献资源的特点等,开辟专门的特色服务。三要提供文献资料复印服务,满足读者获得原始文献资料复制品的要求。四要注意开展图书馆文献的宣传报道,吸引更多的读者。

2.提供高层次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拓宽服务功能,开展信息咨询服务工作。一是图书馆可以集合各种最新科技信息、经济信息于一体,为决策部门起到参谋作用。二是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优势,根据企业的需要提供专题报道,直接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三是为广大科研用户提供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综述性文献,以满足科研用户对跨学科、综合性、前沿性信息的需求。在保证为重点用户服务的同时,还要重视其他用户的需求,不断开发信息资源,为社会提供多层次、多品种的信息产品。

3.进行社会教育服务。高校图书馆区别于其他信息服务机构的重要特征是它的教育职能。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图书馆从第二课堂走向第一课堂,承担着多方面的教育任务。办好教育培训中心,可以对用户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如何利用图书馆和电子资源的检索与利用等培训;可以开展远程教育,向用户提供数字化的学习资源,提 供网上咨询与解答;可以根据读者的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项培训,使广大用户不仅能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享受到全方位的信息服务,而且还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4.开展个性化服务。提供个性化服务是满足用户多样化信息需求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当然之选。特色产品不仅在内容上和形式上要“新”要“特”更重要的是在产品设计之初就要有明确的用户,要有明确的应用取向。没有用户、没有需求的资源建设是对国家经费的极大浪费。因此,高校图书馆建设特色资源,开发特色产品,提供个性化服务就是提高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信息需求的当然之选。只有对资源进行深度加工,针对具体应用和用户需求进行知识挖掘和产品开发,千方百计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凡居民在生活、工作、学习中遇到的多种问题,图书馆应尽可能提供信息方面帮助。不仅限于为用户找信息,还应为信息找用户,才能保证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5.加强区域内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面向社会提供服务,单靠一个或几个馆的力量进行运作远远不够,要取得良好的服务效果,还必须联合本地区所有的高校图书馆,形成区域内图书馆联盟,通过联盟形成整体合力,提高文献保障能力及服务质量。如针对区域内经济发展状况及企业发展需要,通过市场调研,组织建设专题数据库、联合书目数据库等。建立区域内通借通还机制,实现区域内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等深层次文献信息服务,为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提供文献信息保障。

结束语

总之,高校图书馆要改变以往封闭式的管理思想和只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的运行模式,充分发挥其丰富的信息资源的优势,积极调整信息服务的有关政策,加强对外开放环境中的制度建设,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联系。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构建具有本馆特色的服务创新体系,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才能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参考文献:

[1] 朱忠新,姜惠芬.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模式[J].图书馆学研究,2004,(3).

[2] 李玉英,滕吉良.和谐社会视野下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若干问题探讨[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

[3] 顾莲华.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长效机制的探讨[J].情报杂志,2008,(5).

[4] 郭爱娣.北京市教委:高校图书馆将陆续向社会开放[N].京华时报,2006.

[5] 卢滨玲.高校图书馆为社区服务的时间与探索[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1).

[6] 李健.高校图书馆服务社区的探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3).[责任编辑 王晓燕]

上一篇:图书馆立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浅析 下一篇:关于建立唐文化体验式主题公园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