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07 08:12:03

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观察顽固性面瘫患者应用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针灸配合穴位注射综合治疗)和对照组(单独采用常规针灸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其中治愈13例,无效2例,显效7例,有效3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其中治愈4例,无效5例,显效11例,有效5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针灸;顽固性面瘫;穴位注射;临床疗效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预后较差,常常会遗留不同的临床症状,影响患者的康复,据相关文献报道[1],周围型面瘫患者经常规处理后,有15%-20%患者会出现各种不同临床症状,极易造成顽固性面瘫。顽固性面瘫在临床上也被称为“重症面瘫”、“难治性面瘫”,主要是指病程在2个月以上,且接受治疗未愈的周围性面瘫患者,出现口角歪斜、鳄鱼泪征、联带运动、眼睑下垂、面部表情肌瘫痪、面肌痉挛等并发症以及后遗症[2]。这些后遗症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者的个性、外貌特征、生理功能以及社交生活等诸多方面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因此研究有效的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我院采用针灸配合穴位注射综合治疗综合性面瘫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4月-2013年11月收治的5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现代面神经外科的基础与临床》中关于顽固性面瘫的诊断标准[3]。病例纳入标准:①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口角歪斜、眼睑闭合不全、额纹消失或变浅,鼻唇沟变浅,齿颊之间滞留食物等症状,部分患者伴有面肌痉挛、萎缩,联带运动等症状。③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病例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或者重度昏迷患者。②合并有严重心、肝、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或造血系统疾病患者。③由于脑血管疾病、肿瘤、外伤造成的面瘫。现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男10例,女15例;年龄16-70岁,平均(32.6±10.5)岁;病程28d-6.8个月,平均(3.3±1.1)个月。对照组男11例,女14例;年龄17-69岁,平均(33.1±10.9)岁;病程27d-7个月,平均(3.5±0.9)个月。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均衡性,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单独的针灸治疗手段,主要取穴:地仓、颊车、阳白、太阳、攒竹、翳风、下关、四白、印堂、承泣、承浆、鱼腰、合谷等穴位。风寒袭络证加风池、列缺;风热袭络证加大椎、曲池;风痰阻络证加足三里、丰隆;气虚血淤证加足三里、膈俞;每次选7-9穴,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进行针刺,以15度角快速进针,针刺0.5-1寸,得气后通电,开始为连续波,频率为2HZ。输出强度为患者自感适宜为度,15分钟后,换为高频,频率为100HZ,持续10分钟后取针。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穴位注射综合治疗。主要选取地仓、阳白、颊车、四白、下关、牵正、足三里等穴位。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每次交替选取4-6穴,选用5号针头,以100mg维生素B1,500ug维生素B12注射,每穴注射剂量控制在0.5ml,隔日注射1次,连续治疗10次为一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4],治疗痊愈: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患侧和健侧相比,外观静态、动态基本完全相同,面肌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显效:患者主要的症状基本消失,面部静息时基本对称,功能有所降低,口、鼻唇有轻微偏差,外观大致正常。有效:主要临床症状有所好转,面部静息时基本正常,口、鼻唇出现较为明显不对称。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并无明显变化,面部静息状态下呈现不对称,眼无法闭合。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14.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用(X±S)表示,使用t对其进行检验,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2.结 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其中治愈13例,无效2例,显效7例,有效3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其中治愈4例,无效5例,显效11例,有效5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n,%)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25 13(52) 7(28) 3(12) 2(8) 23(92)

对照组 25 4(16) 5(20) 11(44) 5(20) 20(80)

3.讨 论

现代医学认为,无论是周围性面瘫、中枢性面瘫还是中枢性面瘫,其最初发病原因多数由于脑血管疾病所致,其中顽固性面瘫的诱因有多种,病毒感染、严重外伤导致组织水肿,或局部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组织发生水肿、缺血、缺氧,也可能是由于骨膜炎对面部神经有压迫。据相关文献报道,带状疱疹病毒是导致顽固性面瘫的主要诱因,临床难以恢复,因此提出后期治疗过程中,应及早采取抗病毒治疗,后期再配合理疗、针灸、穴位注射等一系列综合治疗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环,达到营养神经以及减轻面部神经水肿的临床治疗效果。中医学者认为,该病主要是由于营卫不调,阴虚血少,气中无血,经络空虚,血液枯燥,不能营养筋脉,面部经络组织,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大多数患者经积极对症治疗后,可尽快恢复整齐,消除邪气,营养筋经,达到治疗目的。而顽固性面瘫由于长期正气亏损,筋经失养。通过针灸疗法可有效提高神经兴奋性,调节面部肌肉张力,有效疏通诸多经络,改善面部微循环,加强面肌组织的供血、供氧,进而改善麻痹和瘫痪面肌功能。但单独采用针灸治疗疗效较差,张彬等提出在针灸基础上配合穴位注射综合治疗,选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加强营养知识,并配有养血活血药物治疗,可有效缓针灸的物理刺激,达到针灸和药物治疗的双重效果。

本组研究表明,观察组相对对照组治疗综合疗效提高了12个百分点,这一研究结果与张彬等研究报道基本一致。由此可见,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蒋贵东,王海莉.针灸综合治疗顽固性面瘫126例[J].陕西中医,2011,30(10):1378

[2] 张彬. 针刺透穴配合理疗治疗顽固性面瘫10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28(5):31.

[3]林顺涨,孙爱华.现代面神经外科的基础与临床[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2:73,76-82.

[4]中国人民总后勤部卫生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32.

上一篇:腹股沟疝采用疝环填充式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 下一篇:老年病人术后精神障碍与麻醉手术的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