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校园旧物交换买卖体系有关的研究

时间:2022-10-07 05:26:33

与校园旧物交换买卖体系有关的研究

基金项目:哈尔滨商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省级指导项目,项目编号:201410240057

摘 要:本文主要是针对旧物交换体系的研究与设计、实现。作者团队结合校园内学生对旧物的处理方式及需求强度,对校园旧物交易系统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初步设计出校园旧物交换体系,旨在为同学们提供规范的旧物交换平台,以解同学们的燃眉之急。

关键词:旧物交换体系;二手物品;物品的处理;微信平台

一、平台设计背景

1.大学生群体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现如今,大学生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能力逐渐增强,由于缺乏理性消费观念、冲动消费行为等原因,许多物品在购买后仅使用极少的次数就放在一边,造成物品使用价值的降低与资源的浪费。而大学生离校时都会有许多闲置物品,如书籍、备考资料、电脑、出行工具等因携带不便等原因能只当做废品匆忙处理掉。尽管有的大四毕业生会在毕业前集中时间,采用摆摊的方式最大限度处理自己的物品,即使出售的价格极其低廉,但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卖出的商品只是冰山一角,大部分物品只得挥泪当做废品卖掉,且成交数量也寥寥无几。

2.学生群体对二手物品存在需要。学生中广泛存在着因购买课外教材、想学习一下和本专业相关学科的知识、打算考研、自己的课本丢失、考英语四级证书等各种相关证书的原因而四处找书的情况。朋友圈广的同学则托人借书,但费了很大功夫也不一定能找到想要的书。而交友范围小的学生借不到书后往往会放弃找书,或只能在书店里花费大笔费用去买新书。然而,买到的新书在应急之后便弃之一旁。这不仅浪费了资源,个人、国家乃至环境也因此遭受损失。至于其他二手商品,大学毕业生的处理价格经常与商店中的价格相差几倍以上,导致买卖双方无法有效沟通使得双方的利益深受损失。

3.国内外对比。与我国相比,的西方国家大学中几届的学生用的都是同一套书,当新生入学时只需花费低廉的费用即可获得教材的使用权。当他使用完毕后,学校再收回此书并把书交给下一届学生使用,这样极大程度地节省了资源,也减少了贫困学生的家庭负担。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认为校园内有必要建立一个规范的旧物交换体系,方便学生间的物品交换,从而减少资源的浪费,共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二、平台设计目标

通过校园旧物交换体系平台,以微信平台为媒介,联系有旧物交换或买卖的物主,建立规范的校园旧物交换买卖中心,并与校外二手市场进行联系合作,帮助学生实施旧物交换与买卖过程,继续旧物的利用,从而响应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三、平台介绍

1.校园旧物交易微信平台的设计。微信内容设计:旧物交换(同类物品交换;不同类物品交换;按价格区间交换);旧物购买(衣服,鞋帽,生活用品,教材,课外书籍,其它);旧物出售(类别同上)学生通过添加微信账号,根据需求按提示点击搜索旧物,获得旧物持有者,旧物出售价格等信息。

2.校园旧物交易流程设计。建立规范的旧物交换买卖中心: 对有旧物交换或出售意向的同学进行登记,并负责存放旧物,对旧物进行拍照及信息编辑归类并到微信平台上。所有通过微信平台对某旧物有购买或交换意向的同学须到中心进行登记,对旧物查看,由工作人员联系买卖或交换双方,在双方到场或签字将交换权或出售权交给中心的情况下进行现场交换或买卖旧物,由中心抽取35%的手续费(中心工作人员可面向大学生招聘)。由于库存问题,存放在中心的旧物若没有被交换或售出,在两周之后由持有人取回,但信息仍被微信平台及中心保留,直到旧物被交换售出或被持有者登记撤销为止。

四、市场分析

1.学生交易实力分析。据中国教育报刊社的《大学生蓝皮书》指出,当前中国大学生人均月消费支出945.6元,大学生人均全年消费总额达到11347元,超过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50%。这充分表明大学生有能力进行交易。

2.交易产品类型分析。通过调查显示,70.8%的学生选择交易的产品是书籍特别是二手教材;62.5%选择工具类的产品(如无线耳机、小风扇、自行车等)・;29.2%的学生选择电子产品,包括手机、照相机、电脑耗材等。

这说明能够在大学生旧物交易平台上顺畅流通的产品主要集中在书籍、电子产品及工具类产品中,我们在平台交易的产品也应以此三类物品为主。

3.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1)消费行为以机构进入网络电子时代大学生有着开放的思想意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远高于他人。加上大学生基本人手一个校园IC卡、银行取款卡、上网卡、会员卡甚至健身卡,使得大学生消费行为潇潇洒洒,基本就是“卡一刷,钱就花”的状态。(2)消费结构多远化。新世纪是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共同追求的时代,也正是因此,新时代的大学生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宿舍、教学楼、图书馆、食堂这四点轮流转的简单生活,尽管书籍仍是他们主要的消费对象,但却不再是唯一的、首要的选择。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行为已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趋势。除了必要品的消费外,他们在消费水平允许的范围内更愿意对旅游、手机、电脑、影音娱乐等进行消费,反映出大学生群体对走出校园了解外界、融入社会与自然、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3)追求时尚与名牌。大学生站在时代的最前沿,渴望最独特的自己,敏锐的把握时尚潮流,惟恐落后与时尚的步伐,这是共同的特点。大学中更是不乏对发型、服装、饰物等追新的群体。就其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购物时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而当问及是否会购买品牌产品时,有高达80%的同学表示在购买能力之内会选择购买。(4)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①储蓄观念淡薄。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还有同学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在想着如何将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少数的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代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②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在有关月均消费水平的调查中,有15.2%的同学在200元以下“有点痛苦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28.3%的同学在250-350元之间“勉强过得去”,也有同学月消费在900-1000元之间“正好够用”,甚至有家庭经济条件富裕的同学月均消费水平高达2000元乃至更高。③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主要组成部分为生活费和学习资料、用品的购买。在生活消费中,日常饮食又是重中之重。而大部分女生有的为了保持苗条的身形控制食欲,有的为节约支出而不顾营养需要选择廉价的饭菜,这些都对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④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攀比之风尚存。据相关调查显示,有同学会为了一款新手机宁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其他的必要开支。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衣服或国外化妆品,不惜向他人借钱以满足自己的采购欲望。这些都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为出,虚荣心驱使又极易形成攀比的心理。⑤恋爱支出过度。大学生谈恋爱已是一种普遍现象,为了追求情感市场需要物质的投入。而正处于情感投入期的大学生们经常难以理性的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造成支出过度。

4.大学生消费心理分析。(1)求实心理。大学生群体对产品的关注点就是产品是否符合自身生活或学习的需要。在购买之前,他们会对产品信息进行搜集,与同类产品进行比较和分析,选择出性价比最高的产品进行购买,以求产品的使用价值与实用价值都达到最高值。(2)求廉心理。在校大学生由于无法独自取得收入,所以购买力有限。因此他们在选择商品的时候最关注的是价格是否低廉,这样会为其节省一大笔开支。(3)求新心理。该类群体非常关注产品的使用程度、购买时间、外观。对于难以负担购买新产品但是又渴望拥有此类潮流产品的顾客来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五、平台推广

1.线上推广。(1)利用最热的聊天软件微信、QQ进行宣传,多加入学校的交流群,及时平台消息。(2)建立微信公众号,进行消息推送与交易信息的及时回复。(3)大量在校内、校友网上发表平台信息简介,实施软文推荐宣传。

2.线下推广。(1)印制条幅和海报进行宣传,画宣传板宣传,也可发放传单至同学手中。(2)利用校园广播、校园报刊、大学生杂志宣传。(3)请学生会、社联、社团帮助宣传。(4)在教室黑板写上我们的网站进行宣传。(5)在学校搞活动进行宣传。

参考文献:

[1]董斐,贡献策,时凌云.基于校园网的校内二手市场网络化运营与管理机制探究[J].商业文化,2014,04(2):121-127.

[2]杨兰春.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的市场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4,05(2):37-48.

上一篇:浅谈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性探究及意义 下一篇:浅谈我国经济增长从“速度时代”转向“质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