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网络舆论引导 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

时间:2022-10-07 06:34:59

加强网络舆论引导 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

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中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深刻揭示了网络时代国家安全稳定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普及,网络以其开放性、交互性、便捷性、隐蔽性等特点,迅速成为社会信息传播和思想碰撞的重要平台。

一、我国网络舆论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

截至2013年12月,我国各类网站总数量达350.7万个,网民规模超过6.18亿,网民数量居世界之首。网络正逐渐成为我国社会信息和民意观点的交流中心。然而,网络在为人们工作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信息、传播的责任成本,逐渐成为各种言论集散的“自由市场”。越来越多的消极、负面信息对网络舆论环境和社会公共秩序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网络对主流媒体的权威性产生冲击

我国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模式,政府对舆论环境具有强大的控制权和导向力。民众能够获得的信息往往经过筛选,具有一定的倾向性,符合社会主流思想。传统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受到严重挑战,社会主流思想的传播和认同受到巨大冲击。德国政治学家托马斯・迈尔指出,“现代媒体实际上已经成为政党的最大竞争对手,它们和政党争夺受众,争夺对社会主流意见的主宰权。政党的一些传统政治功能,如宣传功能、教育功能等,已在媒体的冲击下丧失殆尽。”

(二)网络成为各种谣言滋生的温床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显示,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间的100件热点舆情案例中,出现谣言的比例超过1/3。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统计,仅2012年3月监测到的各类网络谣言信息就高达21万余条。开放的网络赋予了网民空前的话语权,任何人都可以较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感受。但与此同时,由于网络空间中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也为谣言的滋生与蔓延提供了便利条件。蛆橘传言使全国柑橘严重滞销,橘农损失惨重;地震谣言令山西数百万人街头“避难”;海水遭受核污染谣言引发“抢盐风波”;艾滋病人针刺传毒谣言造成全社会恐慌……更有甚者,为谋求个人利益,不惜利用民众对转型期社会矛盾的关注心理,编造谣言诋毁国家和政府,不断撕裂社会信任,损害政府公信力。“7.23”甬温特大铁路事故发生后,秦志晖(网名秦火火)、杨秀宇(网名立二拆四)等人在微博中编造中国政府花费2亿元天价赔偿外籍旅客的虚假消息,这条微博在2个小时内被转发上万次,在网络上引发了民众对政府的强烈不满。“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一则则谣言看似无稽之谈,但经过网络中数以万计的网民传播发酵,就足以引起社会震动,严重破坏公共秩序和社会诚信。

二、要牢固树立疏顺导滞的网络舆论观

面对网络化浪潮带来的巨大冲击,不少政府部门通过开通政务网站、问政微博等网络交流平台,紧跟时代步伐,增强行政能力。重网、用网的观念已得到广泛认同。但与此同时,仍然有不少人认为,在当前西方发达国家牢牢掌握网络领域科技优势和制信息权的形势下,我们应当避其锋芒,筑牢长城,将一切不良信息拒之门外。一些监管部门也是看到“敏感词句”就禁、看到政论激烈的言辞就删,怕网、厌网的心态依然相当普遍。然而,在汇集了6亿中国网民的网络空间,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信息的传播源和中转站,特别是随着翻墙软件和网站的出现,单纯依靠删、堵、封已不能阻止信息的传播,反而容易被人拿来炒作,制造我心虚理亏的假象。大道不畅,小道必猖。

2008年6月,广东省韶关市发生汉族员工与维族员工殴斗事件。有关部门出于民族关系考虑,并没有及时公布事件的具体情况。而“东突”势力恰恰利用官方沉默的有利条件,在网络上大肆造谣,将这起治安案件渲染为民族冲突,并将以色列打死巴勒斯坦女孩的图像资料贴到网上,妄称是汉人殴打维族女工,大肆煽动民族仇恨情绪,蛊惑不明真相的维族群众,最终引发了乌鲁木齐“7.5”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

失语等于失阵地。事实证明,在信息传播方便快捷、舆论环境开放自由的今天,只有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大禹治水之法,疏顺导滞,才能引领舆论导向,赢得民众认同。

三、要打好捍卫网络舆论阵地的主动仗

指出,网络和信息化工作要“因势而某、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我们应当牢牢把握信息化、网络化这一历史潮流,充分认清网络战场四战之地,无险可守的严峻形势,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敢于“亮剑”的精神直面网络挑战,逐鹿网络战场,努力使其成为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凝聚中国梦的前沿阵地。

(一)及时发出权威声音

“先入为主”是人们心理的基本特点。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面前,谁能够抢占先机,谁就能够掌握舆论的主导权。因此,网络舆论引导要注重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在社会热点和群众关注问题上要第一时间传达党的主张,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第一时间回应社会关切,最大限度的挤压谣言滋生蔓延的空间。做到重大事件不缺位,关键时刻不失语,牢牢占据信息传播的制高点。

(二)主动驳斥社会谣言

针对网络流传的不实言论和恶意攻击,切忌简单粗暴的删除封堵,而应该在及时讲清事实的基础上,针锋相对地实施有效反击。深刻揭露网络谣言产生的本质、原因以及网络谣言散布者的险恶用心,引导广大人民群众逐步增强对网络谣言的警惕性、辨别力和免疫力,时刻保持清醒头脑。

(三)积极借力“意见领袖”

“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意见、评论,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作用。当网民在面对网络上海量的信息和多元化的观点难以分清良莠时,“意见领袖”的声音往往能够成为左右其决策判断的重要依据。在网络宣传报道中,大胆借助网络“意见领袖”对网民价值判断、行为倾向的特殊影响力来传播主流声音,以此增加舆论引导的受众群体和方法渠道,增强主流声音在网络领域的影响力,引导群众对一些热点、敏感问题做出理性判断。

上一篇:人民文学出版社《春香传》不同译本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辩证看待政府在慈善事业中的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