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多媒体辅助教学

时间:2022-10-07 05:53:37

数学与多媒体辅助教学

摘要: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地激活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化枯燥为趣味,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化繁琐为简单,真正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辅助;效益;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1-0173-01

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特别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与媒体技术将发挥出无与伦比的优势。多媒体正是由于其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操作简单,且具有一定性的交互性和可控性,而能够充分地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大量多媒体硬件和软件的建设,使得教师摆脱了以前三个“一”(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的传统的呆板教学模式,使教学方法丰富多彩,新颖有趣,从而创设出一种为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舒心,课堂效益和教学质量也随之提高。 

1.利用多媒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的材料有内在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选题的“新”、“奇”、“趣”,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处于主动地位,形成直接的学习动机。数学是抽象的,一些学生感到数学公式、数学概念枯燥乏味,然后就放弃了。要使他们学好数学,首先得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使他们把学习数学看作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能以形象、生动、直观的形式向学生传递信息,刺激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能将数学课本中的一些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变化,或者在通常条件下很难演示的实验、动态变化的过程等,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得教学内容直观化、趣味化、多样化,强化对学生的眼、耳、脑、手等的感觉器官,使他们的情绪兴奋起来,对数学产生兴趣,形成一种爱数学的良好学习氛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把学习数学作为一种乐趣。如在讲授“圆周长、弧长”公式时,我利用计算机的直观、生动、形象逼真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出下列问题:“假如用一根很长的钢缆沿赤道绕地球一圈后,把钢缆放长10cm,此时的钢缆圈和地球之间的缝隙可以让一头牛通过,还是可以让一只老鼠通过·”并用电脑配以动画,把钢缆放长后,用动画显示牛和老鼠正准备通过缝隙,此时老鼠对牛说:“我能通过,你不能通过,”但牛却说:“我们都能通过”。你能帮它们作出判断吗·优美的动画刺激着学生的感官,如置身于童话故事之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学生很快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

2.运用多媒体导课,激发学生参与动机与兴趣

创设情境,生动、巧妙的导入新课,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下产生对新知识的好奇与渴望,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完成这一过程,那就事半功倍。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问学生:“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同学们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便笑着回答:“圆形的”,我又问:“为什么造圆形的呢·”这时学生不知如何解释,我引导说:“今天老师带大家去看一看动物们在运动会上的表现。”播放汽车拉力赛:小猪驾驶方形轮子参赛,小兔驾驶椭圆形轮子参赛,小猴驾驶他的圆形轮子参赛。当比赛开始后,学生都放声大笑。这时,我解说道:“小猪、小兔的车子今天是怎么啦,跑起来怎么一高一低的,开得那么吃力呀!小猴最轻松,比他们开的稳当多了,而且速度也快,同学们说一说这是为什么呢·”这样创设的情境,给学生一种新鲜感,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问题就在我们身边,同时也由问题引起思索。激发了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3. 利用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如,圆柱、圆锥的侧面积的推导,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对初中生来说是个难点。以前的教学中,常用一张纸片或实物模型演示,一会儿是平面图形,一会儿是立体图形,教师讲得别扭,学生听得模糊,教师还要反复的演示、讲解,立体感差的同学,根本不知从何处展开思维,而多媒体技术的引进,对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中,可以设计这样的课件:一个圆柱,沿着一条母线剪开、旋转,其动态过程可反复显示,并保留圆柱的运动轨迹,然后,通过闪烁“圆柱底面圆”和“母线”,使学生注意到“圆柱底面圆的周长即它展开的长方形的一边,母线即长方形的另一边”的实质,从而完成“圆柱的侧面积即展开的长方形的面积”这一转化过程,这样较实物模型演示,更能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更能提高学习效率。

4.扩大课堂信息容量,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益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由于可利用的教学手段较少,再加上数学本概念本身通常比较抽象,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给学生的感官以丰富的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不高,课堂容量较小,课堂效率也相应低下。在现在的多媒体教学,借助于电脑、电视机、视频展示仪、网络等,能快速提供和处理大量的信息。比如在展示问题时,我们就是只用最简单的Powerpoint就能够制作出多种文字切入效果,通过动画、音效、色彩等信息全方位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加深学生对问题的印象,促进学生记忆和理解数学概念。在讲解一些较复杂的几何图形时,也可以预选借助于课件来完成,从而节约了课堂时间,也就提高了课堂的信息容量。如进入初一年级后的第一堂数学课是《走进数学世界》,书本上举了很多的例子,虽然其中也有意识地增加了图片的数量,但多数仍是干巴巴的文本文字,看上去苍白无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书本中提及的事例,在互联网、教学光盘(如常熟市孝友中学张复主编的教学光盘就提供了较全面的素材)中搜索相关素材,来充实这堂课,从而向学生展示现实世界中各种与数学相关的实物,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真正意识到如书本上所说的“这一切的一切都和数、数的运算、数的比较、图形的大小、图形的形状、图形的位置有关,这又是数学”。

上一篇: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学具操作活动 下一篇:导语设计 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