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选择题解题技巧

时间:2022-10-07 05:09:53

中考物理选择题解题技巧

一、中考专题诠释

物理选择题以试题的灵活性、知识的广泛性、答题的简便性和评分的客观性等特点,已是标准化试题的主要形式.选择题具有题目小巧,答案简明,适应性强,解法灵活,概念性强,知识覆盖面宽等特征,它有利于考查同学们的基础知识,有利于强化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选择题以考查同学们的基础知识和辨析能力为主,通常以贴近生活的知识为背景,以同学们喜闻乐见的事实为基础,把基本概念和规律融于其中.试题的编制和设计都从生活实际现象或实际问题入手,来源于同学们生活中熟悉或熟知的生活现象,使同学们不感到陌生,让同学们体会到生活处处有物理,物理时时在身边,试题鲜活、基础,趣味性强.

选择题解题的基本原则是:充分利用选择题的特点,小题小做,小题巧做,切忌小题大做.因而,在解答时应该突出一个“选”字,尽量减少书写解题过程,要充分利用题干和选项两方面提供的信息,依据题目的具体特点,灵活、巧妙、快速地选择解法,以便快速智取,这是解选择题的基本策略.具体求解时,一是从题干出发考虑,探求结果;二是题干和选项联合考虑或从选项出发探求是否满足题干条件.事实上,后者在解答选择题时更常用、更有效.

二、中考典例剖析

1.直接判断法

通过观察,直接从题目中所给出的条件,根据所学知识和规律作出判断,确定正确的选项.它适合于推理简单的题目.这些题目主要用于考查同学们对物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程度,属常识性知识的题目.

例1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改变

C.人能通过平静的湖面看到自己的脸是光的折射现象

D.阳光照射下,地面上呈现电线杆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考点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分析 ①在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②光照射到两种物质界面上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是光的反射,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③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是光的折射,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彩虹、透镜成像等.

解答 A.雨后天空中的彩虹是阳光被空气中的小水珠折射后发生色散形成的,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B.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方向不一定改变,如垂直进入传播方向不变;C.人能通过平静的湖面看到自己的脸是在水面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D.光照射下,地面上呈现电线杆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应选D.

点评 一般来说:见到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就联系到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见到镜子、倒影、潜望镜就联系到光的反射原理;见到水中的物体,隔着玻璃或透镜看物体就联系到光的折射原理.

2.筛选法(也叫排除法、淘汰法)

使用筛选法的前提是“答案唯一”,即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答案正确.这种方法要在读懂题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从选项入手,根据题设条件与各选项的关系,通过分析、推理、计算、判断,对选项进行筛选,将其中与题设相矛盾的干扰项逐一排除,从而获得正确结论.

例2 如图1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4个点.F为焦点.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B.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D.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 根据图示的4点与焦距的位置关系,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确定其成像的情况;然后再根据凸透镜成像情况的具体应用,即可确定各选择项的正误.

解答 A.物体在F点时,此时的物体在焦点上,此时物体不成像.而人的眼睛与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像情况相似;B.物体在d点时,此时的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而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C.物体在a点时,此时的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利用这种凸透镜成像制成的,而不是放大镜;D.物体在c点时,此时的物体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就是利用这种情况的凸透镜成像原理制成的.应选D.

点评 根据图示各点的位置,确定物距与焦距的关系是解决此题的突破口.根据选项逐一筛选,最终确定正确答案.

3.逆向思维法

这种方法是从各个选项入手,分别把各个选项中的物理现象和过程作为已知条件,经过周密的思考和分析,倒推出题中需成立的条件或满足的要求,从而在选项的答案中找出正确的选择.

例3 下列关于力和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推墙的力和墙对人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B.静止的物体不受摩擦力,运动的物体才受摩擦力

C.给正在运动的物体再施加一个力,物体就会比原来运动得更快

D.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车厢里,竖直向上跳起的人仍将落回原处(不计空气阻力)

考点 平衡力的辨别;惯性;摩擦力的种类.

分析 (1)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2)发生相对运动或者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受摩擦力作用.(3)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4)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解答 A.人推墙的力和墙对人的力,若是一对平衡力,两个力应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而本选项二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具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摩擦力称之为静摩擦力.例如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若不受摩擦力,则物体不可能处于静止状态;当物体发生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C.给正在运动的物体再施加一个力,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则物体就会比原来运动得慢;D.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车厢里,竖直向上跳起的人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因此仍将落回原处.应选D.

点评 (1)掌握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2)掌握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3)掌握摩擦力与重力,理解滚动摩擦、滑动摩擦和静摩擦的定义.

4.推理法

根据题给条件,利用相关的物理规律、物理公式或物理原理通过逻辑推理或计算得出正确答案,然后再与备选答案对照作出选择.

例4 在如图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闭合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三个电表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

A. A的示数变小,V1的示数不变,V2的示数变小

B. A的示数变大,V1的示数变大,V2的示数变小

C. A的示数变小,V1的示数不变,V2的示数变大

D. A的示数变大,V1的示数变小,V2的示数变大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滑动变阻器的使用;电阻的串联.

分析 由图2可知,灯泡和滑动变阻器组成的是串联电路,电流表测量的是整个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V1测量的是电源电压,电压表V2测量的是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首先判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其阻值的变化,再根据串联电路电阻的特点判断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化,从而利用公式I=U/R分析电流的变化,再利用公式U=IR判断出灯泡两端电压的变化,最后再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判断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的变化.

解答 由图2可知,灯泡和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V1测量的是电源电压,所以电压表V1的示数保持不变.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其连入电路中的电阻阻值变大,而灯泡的电阻不变.

电路中的总电阻R变大,

又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由公式I=U/R可知,电路中的电流I变小;

由公式UL=IRL可知,灯泡两端的电压UL变小,

因此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滑=U

-UL变大,

所以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V2的示数变大.应选C.

点评 ①本题考查了滑动变阻器对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的影响,以及串联电路中电阻和电压的特点,并结合欧姆定律来判断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的变化.

②解决此类问题首先要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再判断出电压表、电流表测的是哪段电路的电压和电流,结合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位置,分析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对整个电路的影响.

5.极端法

在物理题目中,当一个物理量或物理过程发生变化时,运用“极端法”对其变量作合理的延伸,把问题推向极端,往往会使题目化难为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5 如图3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不变,电阻R1阻值为20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30Ω,开关S闭合后,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左端滑到右端,电压表、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是( ).

A.0~2.4V 0~0.12A

B.6~3.6V 0.2~0.12A

C.6~3.6V 0.12~0.3A

D.6~2.4V 0.3~0.12A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电阻的串联.

分析 由电路图可知R1和滑动变阻器R2串联,电压表并联在R1两端;当滑片滑到左端时滑动变阻器短路,则此时电路中电流最大,电压表示数最大;当滑片滑到右端时,滑动变阻器全部接入,此时电路中电流最小,电压最小,则可求得电流和电压的范围.

解答 当滑片滑到左端时,滑动变阻器短路,此时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示数为6V;

因电路中电阻最小,则由欧姆定律可得:I最大=U/R1=6V/20Ω=0.3A.

当滑片滑到右端时,滑动变阻器全部接入,此时电路中电流最小,

最小电流I最小=U/(R1+R2)=6V/(20Ω+30Ω)=0.12A,

此时电压表示数最小,U最小=I最小R1

=0.12A×20Ω=2.4V;

因此电压表示数范围为6V~2.4V;电流表示数的范围为:0.3A~0.12A.应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同学们对电路图的认识及欧姆定律的使用,在解答时应注意串联电路中电阻的分压与电阻是成正比的.

上一篇:中考物理作图题解题技巧 下一篇:厨师与酒店的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