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综合性大学声乐学生学习动力研究

时间:2022-10-06 09:35:07

地方综合性大学声乐学生学习动力研究

摘要:在声乐教学中,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才能取得成功。教师教学手段运用合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针对地方综合性大学很多声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分析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和解决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综合性 大学声乐 学习动力

作为一名地方综合性大学艺术学院的声乐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在学生们的身上花同样的时间与精力,收到的效果却不尽相同。有的学生每一堂课都会有进步,上课时讲授的知识在他的演唱中会有体现,哪怕微小,但是也可以看到他在努力地按照老师的方法去要求自己。有的学生每节课都是同样的状态,同样的问题,就算是老师上课时不断地要求、示范,稍稍有点领悟,下次课还是老样子,有的甚至越来越差。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笔者和不少学生进行了沟通、聊天,发现除去学生嗓音条件、领悟能力和学习基础的不同,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学习动力的差异。要想声乐教学能够顺利、有效,首先要解决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

一、地方综合性大学声乐学生的学习现状

地方综合性大学在招生时比专业的音乐学院和艺术学院对艺术生专业水平的要求要相对较低,生源质量也相对逊色。相对于专业院校里学生如火如荼、你追我赶的学习热情,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学生在学习状态方面也有差距。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整天应付式地上课,学习缺乏主动性,教学效果甚微。有些学生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和困扰,不知道该怎么去解决,时间长了,学习热情慢慢的减退。有些学生缺乏自信心,不敢开口唱,偶尔在琴房练习一下,发现状态不好就立马放弃,导致状态越来越不好。不少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不知道为什么学习。学生普遍具有浮躁心理,不愿意花时间去思考、琢磨、练习。还有一些同学对学习没有兴趣,除了睡觉、上网、打游戏就是成群结队地出去玩。原本应该精彩的大学生活在他们的眼里变成了混文凭、混日子。还有的学生自制力不足管不住自己,“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不能坚持不懈地努力。

二、影响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因素分析

(一)学习声乐的动机不是因为爱好

很多综合性大学对艺术生的文化高考分数要求不高,这就导致很多学生文化成绩不好,为了上大学,在老师和家长的建议下学习声乐。他们学习声乐的初衷只是为了上个大学,有个文凭,并非是出于兴趣。

(二) 没有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

大学生活和高中生活不一样,高中全天都有课,而且有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监管。而大学的课程安排不如高中密集,学生可以利用空余的时间安排自己的学习。习惯了被迫学习的孩子们上了大学之后脱离了家长的监督,就像挣脱了牢笼的鸟儿一样,受不了外界的诱惑,把大把的业余时间花在网络、游戏、逛街上。

(三) 缺乏目标和压力

很多学生觉得寒窗十年,把考大学作为唯一的目标。上了大学之后,多年的愿望得以实现,找不到新的目标和奋斗的理由,也没有了当初考学的压力,因而每天过得浑浑噩噩,不知道该做什么,对自己的日后的人生和未来的职业也没有规划。

(四) 自信心受挫

由于声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看不见摸不着,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启发。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缺少和老师的沟通,缺乏毅力和坚持,不敢正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慢慢地失去了对声乐的学习兴趣。有些同学由于上课时老师的要求较高,对学生过多地批评,导致自信心受挫。

(五) 缺乏丰富的艺术氛围

好的学习环境和艺术氛围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在专业的音乐学院,每周都有很多场音乐会,其中包括校内的师生和国内外的著名音乐家。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见得多、听得也多,耳濡目染,对声乐能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在综合性大学,较少有知名的音乐家来开音乐会,各类演出也相对较少,学生实践和观摩的机会有限。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三、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的对策和方法

一个好的声乐老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艺术修养,还需要有教学的智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如果学生对哪个老师有好感,也会同时对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感兴趣。如果学生不喜欢某位老师,也就不愿意上这位老师的课。老师要主动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下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对声乐学习以及未来生活的想法和看法。调动其积极、向上的学习心理,抑制、消除其消极、被动的学习心理。并从职业规划和个人追求着手,使学生认识到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可以推荐一些优秀的音响资料和书籍给学生,让他们加强对声乐的理解,感受声乐的魅力。

除此之外,大力构建艺术实践的平台,营造良好的艺术环境也很重要。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内外各类的比赛和演出,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其有存在感和价值感。老师可以定期举办学生汇报音乐会,让每个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学校也可以举办周末音乐会,让学生能够有较多的机会在舞台上实践,同时也能够有良好的艺术氛围。另外,老师还可以多鼓励学生多出去观摩高级别的比赛和音乐会,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浓厚的艺术氛围。

在声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和老师都是主体,仅仅只有老师的努力是无法获得成功的,还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只有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其积极、主动地学习,诱发学生内心美好的歌唱欲望,启发学生的歌唱激情,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四、结语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当前的声乐教学中,教师往往都是只注重传授学生声乐技巧,忽略了对学生兴趣和心理状态的关注,导致教学效果不如人意。只有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让学生的歌唱得到最本质的提高,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慧.艺术类学生学习动力机制和方法、途径的研究――以徐悲鸿艺术学院为例[J].新视觉艺术, 2013,(05).

[2]陈双双.浅谈声乐教学中学生“心理状态”的调整[J],音乐时空,2012,(06).

[3]赵妍.非智力因素在声乐教学中的意义和培养[J].群文天地,2012,(10).

[4]王存宝.激发学习兴趣,促成学习动力,推进素质教育[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2).

上一篇:探究教育叙事在舞蹈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下一篇:民族民间舞蹈教育对幼儿审美能力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