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男高音训练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6-26 12:18:08

对男高音训练的几点思考

摘要:男高音一直在歌剧发展史上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尽管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声乐的快速发展,男高音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现阶段全世界范围内优秀而全面的男高音依然屈指可数。男高音素有"难高音"之称,其学习训练过程是一个细致而复杂的阶段,学生很难把握发音的要领技巧,发挥出男高音内在的洪亮、高亢、优美、抒情等特征。如何提高男高音的训练,使其掌握发音的规律和关键是声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研究内容,本文主要分析了男高音在训练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其相关方法。

关键词:男高音 训练 思考

在声乐的发展历程中,男高音以其明亮辉煌的音色、生动美妙的音质备受大众的吹捧和喜爱。然而,男高音是声乐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教学训练过程中,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发声基础,做到音色饱满明亮,声音浑厚,声区统一,喉头、气息稳定,声音扎实,同时避免撒气、漏风等问题产生。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普及,结合男高音教学训练中常见的问题,探究男高音之难的原因,针对性地开展训练学习已经成为男高音教学的首要任务。男高音练习是一件长久坚持才能见效的事情,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结合男高音训练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从呼吸方法、中声区、换声区训练,以及情感相融等几个方面,浅析了如何提高男高音训练的有效性。

一、演唱与训练中常出现的问题

声音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的声带的大小、形状、厚薄是不相同的,但后天的训练可以扩展一个人的音域宽度,一个训练良好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实现低中高声区的自然过渡。现阶段,我国男高音在教学训练过程中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声乐课程教学的有序进行。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声音概念,没有按照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开展训练活动。很多学生对男高音存在一定的声音误解,片面地认为“男高音”就是所谓的声音高、音量大而忽略了自然声区的练习。在训练中,过分地挤压和喊叫,没有达到共鸣的效果,声音单薄、黯淡无彩,还极容易损害声带,引发声带病变。在发声过程中,没有掌握基础的换气、呼气技巧,喉头不稳定,出现了音准问题,形成声音摇摆、抖动的现象,容易产生声音不通畅、鼻音严重等问题。学生的声音没有美感,声音的穿透力和震撼力不够,声音功底不扎实,音色不干净等现状,更谈不上艺术表现力。

二、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一)中声区的训练方法

中声区是唱歌的基础,是声部重要的音区,包含了歌唱中大部分的常用音,与许多高难度的演唱技巧和正确的音色都紧密相关。然而学生在学习训练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中声区的重视,片面的认为男高音就是能够唱很高的音,对中声区的学习没有从基础抓起,下到功夫,而且一开始就猛练高音,容易造成声带的损坏。因此,在男高音的训练中,这需要转变对中声区的认知,加大对中声区学习训练的重视。对于中声区的练习应当遵循由浅入深、由易而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以中、小音量为开始,在慢慢转向较高或较低的音域。其次,在练习中,要保持声音的自然自如,声音灵活,音色优美,切忌过分强调音量,而是要尽量做到声音像穿珍珠一样,把每个音穿在一条线上,使声音从头到尾保持在同一音型、位置。要把握好中声区的呼气要点,吸气要深,呼吸要自然、有弹性,找准支持点等等。

(二)换声区的注意要点

换声区是鉴定声部的重要依据之一,是歌唱者在自然声区以外转化到高声区的一段声区。在歌唱中,往往会出现唱到某个地方,声音卡壳,呼吸困难的感觉,不能够顺利进行下去的现象。因此,把握好换声区的基本技巧和要点对男高音的学习练习也是至关重要的。比如说,可以使用倒吸气的动作,顺利自然进入到换声区。研究表明,在呼吸过程中,吸气时腹腔会扩大,胸腔会缩小。而这个时候倒吸一口气,让喉头向下,并向后稍微退让,口咽腔就能够得以倒开,这时腹腔会缩小,胸腔会扩大,齿龈背后发送的气息会自然顺着音高向上挪动,嘴就会能够逐渐张开,声音会向更上,更远的前方发送,就能够自然地进入了换声区。又比如,可以提前在快进入到换声区时候,刻意地将声音掩盖、压缩声带,在换声点时将真假声混合在一起,确保衔接的自然顺利,避免声音出现虚、空的现象。

(三)正确的呼吸方法

呼吸是发声的基础,正确的呼吸方法是良好发声的重要保障,也是歌唱表演顺利进行的关键举措。在美声教学中,就有“谁懂得呼吸,谁就懂得唱歌”的说法,可见呼吸对声乐教学的重要性。歌唱中的呼吸与现实生活中的呼吸是不一样。歌唱是一种表演艺术,表演者往往面对的是大庭广众,所需要的音量相对于平时说话时要高得多,而且具有一定的力度,还要更具歌曲的长短,控制好呼吸时的气流强弱等等,要把握好呼吸的技巧。因此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需要加大对呼吸的训练,让学生亲自从练习活动中,掌握呼吸的技巧和规律。比如说,正确的呼吸应当气息要深、气沉丹田,而不是由喉部和胸部形成的短暂呼吸和急促呼吸。在吸气时,应当利用鼻和嘴同时用力吸气;吐气时,牙关自然打开,双唇闭紧。

(四)训练与情感相融合

歌唱是一个复杂的情感心理体验过程。在传统的男高音教学中,往往偏重于对技巧教授与训练,而忽略了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殊不知,声乐是一门以情感为核心的,以技巧为存托的表演艺术。没有技巧的男高音表演是缺乏美感的表演,这种表演纯粹的直接抛出自己的内心情绪,忽略了表演艺术上的美好特点,这种表演甚至会使得台下的观众觉得肉麻、无趣。因此在男高音的训练过程中,应当融入情感,达到以情入唱、由唱传情的效果。这需要在发声练习中,学生每一次发声练习中,找出发声时应当所具有的情感表现状态,要求学生极力的模仿并表现出来,不断地进行情感练习。比如说,在练习“u”字母的发音时,可以联想到“哭”,甚至表现出痛苦、伤心的表情,还可以模仿哭泣的状态,使发声与情感结合起来。

总之,声乐教学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的有效途径。男高音是声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学习训练过程中,还可以借助于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了解人体生理特点,如内部器官的运气、发力特点等等,展示出形象、生动的男高音唱法与人体直观图,在训练过程中加强对男高音的感知,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训练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林琳.浅谈男高声部在合唱艺术中的训练方法[J].内江科技,2007,(07).

[2]杨晶雯.浅谈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素质的培养[J].大众科技,2008,(05).

[3]孙业梅.浅谈高考声乐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04).

上一篇:浅析歌曲《昭君出塞》的音乐特征及情感处理 下一篇: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