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帮派的成因分析

时间:2022-10-06 09:22:43

校园帮派的成因分析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叶萍(1989.12—),女,汉族,云南会泽人,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刑法学研究。

摘 要:近年来,校园帮派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影响到了校园的安全、稳定与和谐。对于校园帮派的成因,需要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帮派;校园帮派;成因

校园帮派是一个一直存在却又没有被重视的问题,其现状可谓十分严重。2008—2011年,广东各级法院判处的未成年犯罪数量达5万多人,其中超半数是团伙犯罪,与“帮派”有关。据一项报道称我国中学生中,有25%的男生有意加入帮派,有4%的女生也有意加入感兴趣的“组织”。①学术界对校园帮派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研究了校园帮派的成因、特点与治理。本文主要探讨什么是校园帮派,校园帮派的危害及成因,对于其成因主要从内因(学生本身)和外因(家庭、学校、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 校园帮派的厘定

在英国,帮派最初常用来指代工作上的同事或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亲朋好友,并无贬意。而现在“帮派”则是一个贬义词,《美国传统英汉词典》将其解释为“一群为了相互保护和共同利益而结合在一起的罪犯或强盗。”在中国,帮派旧时多指因同乡、同行关系而结成的小团体,现在是指在组织内部拉帮结伙进行非组织活动的小集团。《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为获取共同的私利勾结成的小团体。”校园帮派顾名思义是由校园中的人组成的帮派,抑或是发生在校园中的帮派,本文中的校园帮派仅指由学生组成的帮派,是指由三以上的人,其中包含有学生,为了获取共同的私利而在校园中勾结成的小团体。

校园帮派组织有着极大的危害性,有人称校园帮派是“危险的组合”,这种说法一点都不为过。因为其首先对在校学生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其一,受害学生害怕报复,在精神上易形成压抑感;其二,具有一定的引诱、教唆作用,使学生认为用武力可以解决矛盾,可以得到物质财富、权力和尊重,无形中诱使部分潜在的学生加入帮派组织。其次具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其一,它是一个“犯罪集团”,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后背军”,有的直接就是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其二,各成员在犯罪手段和犯罪动机、罪过方面相互补充,比起单独犯罪,其严重性大得多。

就像恩格斯说的:“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终极原因。”校园帮派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校园帮派主要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本质,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内外因相结合促成了事物的发生和发展。

二、校园帮派的内部成因分析

1. 群居——人的本性。校园帮派与人类的群居习性有很大的关系。人是群居动物,一开始和家人、姓氏等诸多关联的人在一起生活学习,发展到后来,与自己性格喜好等多方面相投的人亲近。而这样的多个不同原因相互联结到一起,不同的个体就发展成为不一样的群体。就和人类的部落战争一样,总会要分出个高低,就会慢慢形成以暴力著称的校园帮派了。

2. 自我控制力低——犯罪的根本原因。“自我控制理论”认为,“低自我控制”是导致所有犯罪的根本原因。②法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人性本恶,人生来都有犯罪倾向,都是潜在的犯罪人,而有的人犯罪了,有的人没有犯罪,主要源于他们自我控制能力的不同,自我控制能力低的人就犯罪了,而自我控制能力高的人就没有犯罪。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体、思想、心理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阶段,很容易受到挫折和诱惑的影响,而且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因而很容易误入歧途,从而加入帮派。

3. 未成年人犯罪刑罚较轻。在校学生,特别是大学以前的学生,几乎都未满十八周岁,尤其是中学生,大多未满14周岁,根据刑法的规定,未满14周岁,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不承担刑事责任;14—16周岁的,除了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抢劫、、贩卖、放火、爆炸或投毒八种行为外,不承担刑事责任;14—18周岁的,不得判处死刑,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学生比较早熟,他们懂法律,知道自己受到的惩罚不会太重,因而更加肆无忌惮地拉帮结派、实施犯罪行为。邱华说过“很多人都以为这些学生不懂法律,其实他们不仅懂,而且还知道怎么去规避。在未成年人犯罪中,多数孩子在14周岁前就有很多恶习,甚至做出让人心惊胆战的事情来,他们敢如此,就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不会付出太大的代价”。③

三、校园帮派的外部成因分析

一个人的成长不可能不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昔孟母,择邻处”就充分证明了外在因素对人的影响,而外在因素中,对校园帮派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家庭、学校和社会。

1. 家庭方面的影响。目前很多家长紧紧盯着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不重视学生的朋友交往、心理健康等。首先是家庭结构的残缺。随着社会的发展离婚率逐年上升,据统计,中国目前全国综合平均离婚率为30%左右。离婚率高,单亲家庭的孩子也增多,单亲父母为了生存不得不投入大量的时间挣钱,因而很少有时间管孩子,就直接把孩子交给学校,对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不管不问,同时在孩子的教育中,少了一个人的参与,孩子的思想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其次是家长与孩子和学校缺乏交流和沟通。在笔者的记忆里,父母从来没参加过家长会,除了学校的名字之外,不知道孩子的班主任和校长是谁,当然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农村,在城市里比较少见,但也能反映出家长对学生的重视不够。

2. 学校方面的影响。目前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作重心的失衡,在以考试、升学为中心的教育环境和体制中,教育部门、学校都紧盯着教学成绩,对其他方面的教育有所欠缺,学生可能会变得功利,同时不能得到协调发展。学校管理者认为,承认校园帮派的存在,校园帮派被公众知悉,那么就会影响学校的声誉,对学校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律师郝松劲认为:“学校没有给予适当的关心,发生恶劣事件时没有及时发现、遏制,学生不得不加入帮派。”

3. 社会方面的影响。人生活在社会中,不能不为社会环境所感染。人们都说社会主义国家都有英雄崇拜情结,人们都会模仿,中学生的英雄崇拜情结主要是受影视作品的影响。据对益阳地区250个帮会组织的调查发现,约30%的帮会是在不健康的影视作品的影响下成立的,具有浓厚的模仿色彩,诸如鹰帮、十三太保、金刚等。④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特别是缺乏社会阅历,容易受到各种不良思想的诱惑,从而走上歪路。

校园帮派可以说是正常现象,但是帮派的文化却是扭曲的,它加入了太多不符合学生年纪该出现的东西,具有很大的危害,它严重影响甚至危害学生的健康成长,应该予以制止。我们应该坚持“预防、打击和改造”三位一体的综合治理模式,从家庭、学校、社会和学生自身方面来努力,共治校园帮派,还学生一个洁净的校园。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重点课题“校园安全、校园暴力及防控研究”(2012Z110)

注解:

① 黄长贵等.关注校园的“帮派”群体[J].初中生之友,2004(2):87.

② 屈智勇等.基于自我控制理论的青少年犯罪研究(综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10):650.

③ “帮派”侵袭校园少年误入歧途[N].江南晚报,2012.04.08.

④ 周心捷.中国大陆地区青少年帮派活动的现状与原因分析[J].犯罪研究,2003(3):33.

上一篇:房地产业硫排放的动态分析 下一篇:关于加强油田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