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化策略探究

时间:2022-10-06 09:09:24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化策略探究

【摘 要】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内容与实际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实践性较强,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会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文章就如何优化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6-0054-02

近年来,以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在教育改革深入实施的情况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落实全新的教育理念,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信息化人才。基于此,文章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为重点,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有非常高的热情,但是他们通常都是为了上网、打游戏、聊天以及看电视等。由此可见,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只是一种假象,他们并不是对课程感兴趣,而是对新奇的世界感兴趣。久而久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第一,整节课都是教师在讲,不仅教师感到辛苦,学生也会觉得十分枯燥;第二,教师放任学生自学,缺乏对课堂的有效控制,导致课堂教学变得盲目,效率得不到提升。学生进行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本意是娱乐,而不是学习,这与课程的教学目标相违背,使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流于形式;第三,过于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忽略了学生的思考,对技术的价值缺乏认识;第四,缺少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

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方式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过于单一,而且教师评价时只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不利于学生的良好发展。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化

1. 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开展分层教学

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教师应该转变自身的角色和定位,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在导学案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与其他同学互相帮助,切实提高学习效率。此外,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要平等对待,从学生出发,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潜能,针对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教师可以开展分层教学:

(1)课前准备分层。在正式开展教学之前,教师要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进行相应的分层。以沪教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信息与信息的特征”一课为例,针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可以要求其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并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学会一些简单的操作方法;针对中等学生,要求其能够明确信息的特征,并利用这些特征解决实际问题;针对上等学生,要求在中等学生的基础上培养自主创新的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2)学生的分层。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可以实施分组教学,将基础比较好的学生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分配到一组,让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帮助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形成一帮一助的教学形式。有什么问题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基础比较差的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会向基础好的学生请教,从而克服不敢提问的心理,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而基础好的学生在帮助基础差的学生的同时,自身的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从而加强了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

(3)教学任务的分层。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学任务分解成为赘鲂∪挝瘢针对学生的层次来布置相应的任务,从而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2. 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动力

(1)讨论教学法。该种方法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开展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分析某个特定的问题,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加强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比如,在教学沪教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价值的判断”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出一则新闻,让学生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判断,找出哪些信息对我们是有用的,哪些是没用的,并组织学生对有用的信息进行探讨,从而加强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案例教学法。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上创建相应的教育网站,将课程教案、重难点内容等制成视频文件放在教育网站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学案的下载,从而实现课堂教学和网上教学的结合,发挥案例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3)任务驱动教学法。所谓的任务驱动,就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在一个任务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它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课程中比较抽象的内容融入相应的任务中,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基础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能力。以沪教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信息资源的管理”为例,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收集信息并储存信息的任务,让学生对邹市明的获奖情况进行汇总,并将有用的资料保存下来,做好之后发给教师。任务布置之后,学生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到资料收集中,争先恐后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通过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使学生充分掌握信息收集和管理方面的知识,从而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应用。

三、联系生活实际,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开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一定要发挥信息技术课的优势,加强教材内容的应用,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不断挖掘生活中丰富的素材,为学生构建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信息技术和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以沪教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获取信息的方法”一课为例,可以创建以下教学情境:“我们都知道蜈蚣有很多脚,可是具体有多少你们知道么?”学生的注意力被这个问题所吸引,开始小声讨论。紧接着教师可以问:“怎样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得知上述问题的答案?”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一些学生说可以上网查,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入本节课的学习。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能实现课程的导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提高教学效果

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要求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应用过程性的评价方式,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进行监督和考查。而且,教学和评价是一个结合体,对教学过程的评价有利于学生情感、价值观以及态度的形成。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一定要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评价量规,从而将教学效果按照不同的等级展示出来。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其评价模式也应该发生改变,可以是小组互评、学生互评或者是自评。总之,完善的评价机制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在现代信息爆炸的时代,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成为了一门非常受欢迎的课程。要想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教师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优化课堂教学水平,并扮演好引导者、组织者和评价者的角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信息人才。

参考文献:

[1] 毕春苗.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1(11):92-95.

[2] 程云飞.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优化及提高[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36-37.

[3] 宣震.探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进行有效教学的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34-37.

[4] 周怀盛.基于学生兴趣培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优化探究[J].甘肃科技纵横,2013,(2):95-96+99.

[5] 詹娜.高中信息技术课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及其评价策略研究[J].科技视界,2014,(17):230+276.

上一篇:改良killian入路隆鼻手术的临床应用 下一篇: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与白光内镜在大肠息肉诊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