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组织2012北京峰会图片报道浅析

时间:2022-10-06 08:16:42

上合组织2012北京峰会图片报道浅析

2012年6月6日至7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对于这一大型活动的报道自然又成为了各大媒体的重头戏。本文将以这次会议作为样本,浅析图片报道在会议性选题中的作用。由于媒体类型的多样性,样本分析的时间划定在了会议之前和以后各一个月的范围之内。

中外通讯社抢占第一落点

新华社在本次会议中扮演着东道主通讯社的角色,负责为大会提供公共图片资源。在峰会官方网站()上设有公共图片下载专区,内有关于本次峰会的图片108张,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值得注意的是,公共图片中,外方领导人抵达首都机场的图片只提供了俄罗斯总统普京及伊朗总统卡尔扎伊的各三幅;另外,除会议本身图片外,公共图片中有三幅关于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在外交学院举行活动的图片——俄罗斯、伊朗、阿富汗三方受媒体关注的程度从中可见一斑。

作为上合组织重要成员国的俄罗斯,其主要通讯社之一俄新社,发稿约16张图片,内容主要关于上合组织的历史与背景材料,上合组织北京峰会召开进展,上合组织扩大会议,上合组织扩大的有关情况;普京访华参加北京峰会并与中国国家领导人会晤,下一任上合组织秘书长任命情况,普京提议上合组织成立反恐中心;中国向上合组织成员国提供100亿美元贷款,上合组织基金和上合发展银行的磋商,北京峰会签署十多项会议文件,相关评论等。可以说,俄新社的报道情况反映着俄罗斯媒体对于本次峰会的关注热点。

路透社是世界著名的多媒体新闻通讯社之一,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的视角也代表着西方世界对于上合组织的一些看法。在路透社的新闻图片发稿系统中,以“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上海合作组织)进行检索,共得出有关本次峰会的图片78张。内容上涉及了中方领导人举行欢迎仪式、中外双方相关文件签字仪式、与会各国领导人合影、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会见记者、中俄双方元首相关活动。其中涉及中俄双边的图片共25幅,占发稿总量的35.1%。以“第三方”媒体的视角来分析,中俄双边关系及对话成为了国际社会关注本次峰会的热点之一。

三相比较,可以得出结论,通讯社对于会议性选题的报道重点在于与会各方中的重点方面以及重点人物。由于其快速性的要求,为了抢占新闻的第一落点,图片的题材以会议本身为主。

传统纸媒注重图片表现力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6月6日,头版刊发《同俄塔吉三国元首会谈》,使用分别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坦巴耶夫握手的三幅图片;2012年6月7日,头版刊发《上海合作组织北京峰会举行小范围会谈——提出高举四面旗帜》配发中方领导人主持会议图片和与会各国领导人在会谈前合影图片,头版左下方刊发《同哈乌土三国元首会谈》配发中、哈、乌、土四国元首肖像图片,6版时事聚焦刊发《上合组织十年——从安全领域迈向经济合作》配发北京市街头主题花坛及中、俄、哈、吉、塔、乌六个成员国及印、蒙、巴、伊四个观察员国国旗,配合介绍各国背景材料;2012年6月8日,刊发《把上合组织建成和谐和睦家园》配发国家主席同与会各国及国际和地区组织贵宾合影图片,头版左下方刊发《同巴蒙两国元首会谈》配发中、巴、蒙三国元首肖像图片,2版要闻刊发《维护持久和平促进共同繁荣——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二次会议上的讲话》配发国家主席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图片;2012年6月9日,头版刊发《同阿伊两国元首会谈》配发中、阿、伊三国元首肖像图片。

杂志类媒体一般以挖掘深层新闻为主,月刊因为其发稿周期长,在时效性上有着天然的短板,所以,无论是在文字层面还是在图片层面,“新闻背后的新闻”才是其构思的落脚点。在这一点上外宣类月刊杂志也概莫能外。俄文杂志《中国》(КИТАЙ)是由人民画报社主办,向俄语读者介绍中国的综合性月刊,是目前国内唯一用俄文出版的部级杂志(网址:)。关于本次峰会,俄文《中国》杂志分别以两期进行了报道。其中2012年第6期篇幅共10页,图片11张,图表6张,图片主要涉及上合组织秘书处工作状态与流程;2012年第7期篇幅共14页,图片15张,图表1张,图片主要涉及峰会会议、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配发会议背景资料如军演等。图片的使用不局限于本次会议本身,而更多的是关注于会议的背景以及会议议题的延伸。事实也证明,这样的图片使用方式更容易吸引读者并被读者所接受,从对读者的反馈调查中也验证了这一点——“具有表现力的照片更能吸引我把文章读下去。”

以凤凰网有关这次峰会的图片报道为例,2012年6月6日和7日,推出两组相关图片报道,容量分别为6幅和9幅。6日的图片组,内容是各个参会国的领导人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7日的图片组,内容则突出的是会议前后、会场内外,但是在画面的选取上避免了领导人握手或者领导人发言等比较传统的画面,突出了画面的动感和人物的个性。

以微博为代表的一大批新兴媒体在新闻报道中也大行其道,其传播的快速性和广泛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会议期间,“新华视点”共发出有关上合峰会的微博17条,其中配发图片的有12条,比例占近71%,内容涉及安保、会场内外、手工艺展示、三军仪仗队等等。形式上以轻松题材为主,多为记者在现场用手机拍摄后直接,既提高了信息更新的速率,又丰富了报道的内容,与曾经的相对比较程式化的图片报道有着很大的不同。在读者的反馈效果上来看,没有配发图片的微博,平均转发率为每条微博12条转发,5条评论;与之相对,配发了图片的微博,平均转发率为每条微博23条转发,14条评论。两相比照,结论十分清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转发与评论率比较高的一条微博配发图片内容为俄罗斯总统普京抵达北京后走下专机,这也基本符合其他类型媒体分析中凸显的“重点国家”、“重点人物”的结论。

iPad等手持网络阅读终端也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各媒体纷纷抢占这一领域。俄文《中国》杂志iPad版也进行了相关报道,使用图片10张,图表4张,内容涉及峰会会议、普京访华,配发会议背景资料如军演等,与纸质印刷版有相同的地方,更有突出交互性的内容,增强了读者的体验感和参与感。

几点体会

从对本次峰会的图片报道中,我们可以分析出,精品新闻图片的形象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视觉冲击力大,即图片对读者视觉的刺激和心理震撼能力强。新闻图片能否抓住读者的眼球,引起注意,激起阅读愿望,关键是看其视觉冲击力是否足够大。二是充满真情实感。新闻图片的主要表现对象是人,在具体新闻事件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情感动作、心理活动。注意捕捉事件过程中人物内心流露的情感情态,新闻图片中的人物形象才能活起来,画面才能动起来,才能使人产生共鸣。

此外,突出会议议题的主要方面,突出会议中的重点人物是会议性选题中图片报道的一个突破口。本次峰会中,各种类型的媒体图片报道体现的另一大特点是报道不再拘泥于会议本身,会议背景性图片及会议议题所涉及内容的图片才是图片报道的重点。以图片来解读会议内容推动报道进程的方式越来越得到媒体的认可。好的背景性图片的使用会把读者吸引入文字的报道,实现媒体报道“催化剂”的作用。

(作者来自人民画报社)

上一篇:半壁江山依然在 下一篇:多元舆论生态下的政府危机传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