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时间:2022-10-06 05:50:13

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新课程的教学注重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切实感知数学知识之源、数学知识之本、数学知识之用。让学生深切地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是有趣、有用的;新课程的教学打破了学科界限,注重感知数学知识在其他学科领域中的应用;开展在数学文化背景下学习数学的活动,从而渗透了数学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所以,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学生思维,培养探索意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数学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是我们借以了解世界的基本工具。教师应联系生活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身边。

一、结合生活实际,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开展教学

数学无处不在,只要留心,生活皆“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养成时时、事事、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造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在一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今年几岁啦?多高呀?你们家共有几个人?这些都是小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而要准确地说出结果,就需要我们量一量、称一称、算一算,这些都离不开数学。另外,合理储蓄、日常购物等现实问题,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好的原始素材,教师如果能巧妙地利用这些素材,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地让数学走进生活。

二、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背景中。教师结合学生己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真正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数学的内在价值。如教学“时、分、秒”时,要让学生感受一分钟有多长。教师巧设了一个环节,问:“一分钟同学们在干什么?能做什么?” “一分钟你们可写几个字?”……这样巧妙的运用生活细节来感受数学,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又如教学抽象的面积单位“公顷”时,学生对这个大面积单位可陌生了,感觉不出它有多大。教师可带学生到操场去量一量操场的长和宽,并计算出操场的面积,然后与公顷的大小作比较,从中感受公顷有多大,这样身临其境到自己所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去感受数学,真是妙趣无穷。

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让数学在孩子的眼里,变成看得到,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从而使学生从枯燥的公式中、从抽象的符号中解脱出来。

如:在教学“图形认识”后,我设计了一节《拼图案》的活动课。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带来的学具搭一搭、摆一摆、看一看、比一比谁摆的物体多。接着让学生按4人小组进行比赛。学生在紧张而又愉悦的气氛中利用学具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物体加以想象,拼出图案。最后让学生按小组汇报。拼了哪几种图案?为什么喜欢?学生拼成的图案有好多种,如:汽车,房子,机器人等。有的学生说最喜欢机器人,我是用一个球体,一个正方体,2个圆柱形拼成的,我长大要当科学家制造更多的机器人为人类服务。有的学生说长大要当建筑师等等,不但巩固了知识也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同学们边操作,边思考,边合作交流。大大激发了他们的乐学情趣,即培养了实践能力,又得到美的熏陶。

三、表演生活情境亲身感受,把数学知识带进生活

数学要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让学生体验自己生活中存在的数学,加深理解教材所学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作基础,而学具、实物模型的情境操作是最好的显性活动。 如教了“元、角、分的认识”后,教师在每张座位上都布置一个简易商品店,标上“一个书包35元,一个文具盒8元4角,一块橡皮6角,一支铅笔2角,一个削笔器14元8角”。并且每人手中都有一份换好的零钱,让同桌位各轮流扮演营业员和顾客,买你最想买的一件商品。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兴趣高涨。在学生对钱数有了感性认识之后,师问:“老师给你50元钱,谁能告诉老师最多可以买哪几样商品?”学生的想象得到了激发,定会争先恐后地想为教师出谋划策。通过这些实际生活中的现象、事例,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实践体验、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即数学来自生活实际,数学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总之,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数感,是新课程所追求的目标,为了更好地完成并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寓学生的数感培养于数学教学之中,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必须在实际教学中进一步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具体内容有意识地设计具体目标,提供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情景,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把培养数感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这样培养学生的数感,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体验现实,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且这也会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上一篇: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教学方式初探 下一篇:Studies of Teacher Talk in Leaner-center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