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新课改下历史作业的创新设计

时间:2022-10-06 04:38:00

谈谈新课改下历史作业的创新设计

摘 要: 作业是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赋予历史作业更多的灵活性和和创造性是摆在每一个历史教师面前的问题,作者从教学实践出发,分析如何在新课改下历史作业的创新设计。

关键词: 新课改 历史作业 创新设计

作业,是学校教育中师生非常熟悉的一个概念。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作,指从事某种活动;作业,就学校教育而言,即指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功课。这里所说的“功课”,也就是教师布置给学生进行实际操练的各种类型练习。显然,作业是学生日常学习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过程性学业评价的重要项目之一。

作业的形式种类本来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作业中知识机械重复性的要求过多,占了很大比重;而应用实践性的作业要求则太少,几乎成了空白。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学生严重缺乏自己主动学习的愿望和对学习的自我规划能力,尤其是对培养提高其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等更无从谈起。这样的“作业”,只会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

(二)作业内容仅仅是对各种现成的教辅练习题的简单大搬家,既单调又缺乏对学生的针对性。学生劳而无获,以致越来越多的学生产生对作业的厌倦抵触情绪等。

(三)从学生方面获取的信息还表明,有些教师只是在布置作业而从不批改作业,在作业布置、完成到上交的整个过程中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只是让学生做作业,而很少考虑做得如何或者做的作业有什么用的问题。有些教师虽然批改作业,但评价比较教条、刻板,根本不对症下药,更没有任何感染力和人情味,因而也就基本上没有起到作业作为一种学业评价方式所应有的鼓励、诊断、交流等重要作用。

从以上的问题来看,我们在作业问题上首先应该做到的是,对作业的布置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我们需要设计什么样的作业、布置多少作业等,这应该属于教学设计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同时,对这些作业的评价,我们还应该有比较清晰、明确的具体操作方案、标准等。其实,早在1960年,德国学者就曾通过对1500多份16-18岁学生的作业进行分析,后将其作用归为六种类型:(1)巩固知识和技巧;(2)扩大知识领域;(3)使知识、技巧系统化;(4)将知识、技巧运用于特定的事例和情况;(5)运用知识、技巧独立解决问题;(6)介绍新的课题。从实际情况来看,作用中属于第一类的占了绝大多数,而属于第四类的仅占很少的一部分。下面我以自己的教学案例介绍课后布置第四类作业的情况和所收到的效果。

浪漫的旅行——文艺复兴巡礼

——以模拟情境中的表演为主的表现性作业

作业简述:你承担了一项来自旅行社的极具挑战性的任务,旅行团由学生和热爱艺术的人士组成,他们都非常喜爱文艺复兴运动,对那些杰出的艺术家和思想家充满了无限的向往,成员们共同提交了一份名单,上面列举了他们想了解的名人,或去探访他们的家乡或去参观他们工作的地方。

你的任务是把这次旅行设计得让成员们感到满意,要有详细的地图和大致的行程介绍,使他们享受一次真正的欧洲文化之旅。

下面所列出的是他们想参观的文艺复兴时期著名人物的名单:但丁、比特拉克、薄伽丘、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莎士比亚、拉伯雷、伽利略。

评阅准则:作业等次分为ABCD四级,具体标准如下。

A级:(1)能够准备一张详细的地图,让每个成员清晰地知道此次旅行所要参观的每个地方;(2)能够给地图配上详细的文字说明,解释参观这些地方的理由及停留地的历史意义;(3)能够思路清晰地向成员口头解释此次旅程,熟练地回答有关行程的提问。

B级:(1)能够准备一张相对详细的地图,让每个成员大致知道此次旅行所要参观的每个地方,但某些部分缺乏精确的细节;(2)能够给地图配上适当的文字说明,解释了选择参观地或停留地的理由,但其历史意义的阐述不够深刻;(3)能相对连贯地向成员口头讲解本次旅程,并且熟练地回答成员所提出的大多数问题。

C级:(1)有准备地图,但对它的行程规划和标注一些成员不能理解,标注等缺乏一定的科学性;(2)有书面的旅程说明,但只是简要地解释参观地的原因,不能附上任何历史意义方面的详细说明;(3)肤浅地口头解释了此次旅行的各个站点,对于成员的提问解答思路不太清晰,口头表述能力有待提高。

D级:交出的作业地图标注不清晰、行程只是框架性介绍,口头讲解不清晰,态度敷衍。

这项表现性作业以情境表演的形式出现,口语表述占重要地位,兼顾项目作品,因此这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的表现任务,所以它的评价内容也考虑到上述几个方面。学生要想出色地完成任务,就必须准确地掌握相关的历史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能够详细说明历史事件的意义和相关人物的历史贡献,对口头表达、作图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实践的效果学生反映相当不错,一来他们感到作业形式新奇有趣,有挑战性;二来觉得所学知识能在实际操作中派上用场,有成就感;三来觉得作业极具设计感,不同的理念能设计出不同的“作品”,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而我也通过这种形式的作业一方面检验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发掘出不同学生在某些方面的天赋,收获颇丰。

新课改要求尽可能地注意开放性,而这可以通过让学生完成表现性的“长作业”实现。这里所说的“长作业”,就是综合性的作用。所谓“长”字,一是指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相对需要延续较长,不同于一般的即时性作答的作业;二是指这种作业的实践内容和要求较为综合复杂,不同于一般的历史知识问答。其目的主要是激励和引导学生以一个探究者的身份,积极地投入到历史学习之中。在完成整个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选取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式去完成作业。这样,“在学习同样课程内容的背景下,由于学生可以在完成作业时采取多样的方式和弹性时间,从而有可能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1]在完成历史“长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而且要有搜集材料论证分析的过程,更要有与其他同学或老师交流的过程等。换言之,这种历史“长作业”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简单的复习巩固,而是让他们把侧重点放在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对解决实际问题的帮助与指导上。这些不正是新课改下我们要致力培养学生所应具有的新型能力吗?

要想在作业的设计和布置方面进行创新,取得良好的效果,我认为应当认真考虑以下两点:

(一)作业设置应该紧紧围绕学生的实际需要。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取决于他们是否愿意做、喜欢做。如“浪漫的旅行——文艺复兴巡礼”,就在某种程度上切中学生的“兴奋点”,因而也就自然而然地激起学生积极投身其中的热情。不仅如此,这样的作业更为全面、真实地展示出学生的思想和才华,也会使学生越学越有趣,越来越有信心。

(二)作业设计要讲求形式上的开放性、多样性和选择性。就历史作业来看,传统的书面作业要么是选择题,要么是材料解析或者问答题等,学生基本都被限定在必须回答什么、回答哪些方面。于是,学生只是凭着一种“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的心态来被动地对待作业,而根本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想使历史作业“活起来”可以在形式上多尝试下诸如历史小作文、历史小调查、小课题研究等。例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中,有一个学习单元是关于外国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反抗的主题内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屡战屡败,每次战争的结果都是割地赔款、丧权辱国;而只有中华民族的八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才首次取得了完全胜利。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也在百年的历史中激荡,他们都感到有话要说、有感要发。“历史小作文”这种作业形式,为学生展示个性化的内心感受提供了发挥的空间。它可以让学生从“过去”中提取新知,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可以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进行联想、开拓,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位学生在作文中这么说:“战争都是罪恶,无论谁胜谁负,战争之后,老百姓只有独自舔伤,医治创伤。但许多人都死了,在战争中死掉了,这创伤岂是医治得了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语言真挚,发人深省,更可贵的是他流露出的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这种品质不正是我们历史课要培养学生所具有的人文素养吗?

总之,从学生角度看,作业问题关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从教师角度看,作业设计可以说是教师开发教学资源、设计教学问题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理念,发挥在课改中建设作用的重要体现。在作业改革方面,“留适量的作业,留自助型作业,留分层型作业,留实践型作业,留养成型作业”[2]讲求作业的有效性等,已经日益成为新课改的理念之一,对此,我们应当有足够的认识,并努力把它运用于课改实践中。

参考文献:

[1]郭华.谈谈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教学实施.基础教育课程,2004.

[2]刘春生.作业的革命.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上一篇:实施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下一篇: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