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院专门用途英语教学(ESP)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06 03:57:33

艺术学院专门用途英语教学(ESP)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摘 要: 目前我国艺术学院的ESP教学范围宽广、形式多样,并且在日益普及。然而在ESP教学实践过程中,各艺术学院在大学英语教学方面所面临的矛盾随之凸显。我国艺术学院的ESP教学尚未进入成熟阶段,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尤其是艺术类艺术学院的ESP教学需要深入探究。

关键词: 国内ESP研究 国外ESP研究 实证研究 理论研究

一、ESP教学理论依据

ESP教学主张最早来源于20世纪60年代Halliday的功能语言学中的语域理论,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其理论内涵包括:语域分析目标环境分析、语篇分析、技能与策略分析和以学习为中心五个方面。ESP教学不仅探讨语言的表层形式,语言使用中的思维过程,而且聚焦于如何高效地将语言运用和语言学习结合起来。关于ESP,研究者们首先都强调了学习者的需求分析在ESP教学中的首要地位,即ESP就是一种建立在“强调学习者需求的首要地位,并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上的英语语言教学活动。ESP教学理念及方法在上世纪70年代就被引入国内,并在90年代得到较快发展。虽然我国ESP教学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

2003年,教育部制定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并且对课程设置进行了专门描述,建议各艺术学院设计包括专业英语(即ESP)在内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这标志着ESP教学的发展有了可靠的政策和制度保障。在2010年1月7日,北外专门用途英语学院联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召开了《中国ESP研究》创刊研讨会――标志着中国ESP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重要里程碑。作为英语语言教学的一个分支,ESP正是满足学习者特殊需要的英语,最能体现“个性化”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一个方向。

二、ESP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而言,国内各普通艺术学院和高职院校的ESP研究水平、发展情况和研究重心因学校性质、办学层次、办学方向、英语的学科性质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在非英语专业教学领域(公共英语教学),ESP一般尚在探讨和论证阶段,以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为主,尝试建立“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普通本科院校的英语专业对ESP的研究情形也大致如此,尽管较非英语专业在ESP研究和应用上略有进步,但是其研究方向往往以“英语+专项”为主;对于艺术类院校的播音主持专业来说,ESP实践研究和实际操作上相对较为成熟,但是由于艺术院校各专业对高职教育理念的重视程度较高,往往因偏重其“职业教育”属性,过于强调企业需求和社会需求,而导致对播音主持专业的“语言学属性”的淡化,以致对教学主体的需求(尤其是主观需求)的研究不够深入;“以学习者为中心”是ESP教学的根本理念。

多数艺术院校的播音主持专业先后开展了人才市场调研、专业论证、专业剖析等研究,明确了本专业的学科定位、人才培养规格,奠定了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基础。这些前期工作对于本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和不断完善起了铺垫性作用,但是这些前期研究主要依托本科教育“以满足企业需求为目的”的办学理念,从满足人才市场和企业需求的角度(而非学生需求的角度)研究专业建设内容,对于教学主体本身的需求研究重视不够。ESP教学理论要求以学习主体为中心,以满足学生需求为目标,通过进行实证性的需求分析设计或者调整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在特殊领域的语言需求。

在社会发展日益迅速的今天,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国际交流的需要对外语人才培养提出了严峻挑战,纯外语专业教学已难以适应现实需要,多数用人单位迫切需要既懂专业又懂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市场需求迫使包括我院在内的各艺术学院纷纷向ESP方向转型。我院从2001年中期开始推动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先后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会计、工商管理、电子商务、播音主持、国际新闻、法律、对外汉语、计算机等专业,培养全球化时代国家急需的既懂外语又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把全院的专业结构开始向ESP人才培养方向转型:(1)复合型,由外语+专业构成(如播音主持、国际会计、国际新闻等);(2)方向型,由外语+专业方向型课程构成(如英语旅游管理、英语涉外秘书等);(3)双语型,由少数语种+英语构成,满足人才市场对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的需求。

为了对ESP英语课程的开设和教学进行准确的定位,我们对大连艺术学院某2011级非英语播音主持专业本科班100多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5.23%的学生希望通过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和熟练运用英语、获取专业知识的能力;而68.26%的同学认为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后应开设ESP课程。从学生的需求来看,在通过四级考试的基础上,为学生开设ESP课程,既为他们以后成为应用型人才,又为他们毕业后能应用英语从事专业相关工作打下了基础。

三、教学策略

1.开设大学ESP教学的时间

尽管高中英语教学水平大幅提高,但普通院校学生的入学英语水平不能与重点院校相提并论。这类院校目前不可能学生一进校就大规模开展ESP教学,但随着学生入学英语水平的逐渐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肯定是“较高要求”而非目前的“一般要求”。因此,比较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将ESP教学放在第四学期进行。假如允许学生在进校后的第三学期参加四级考试,第四学期就可以开设大学ESP课程。

2.课程设置

根据不同类型大学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社会需求,结合专业与语言两方面分级别、分层次进行课程设置。基础好的学生若通过英语水平考试或四考试就可送学分,并且只要一个或两个学期学习基础英语课程,剩余学分可通过选修课程获得。积极开设一些适用面较广、带有共性的选修课程,如中级口语、时事英语、应用文写作等,作为过渡性课程为专业英语ESP课程做好准备。

3.改变教学模式

ESP课程不是要将学生培养成新领域的专家,而是要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有机会了解不同专业或职业背景下如何运用其掌握的语言技能最有效地传递信息,加强沟通和交流。尽管ESP教学要尽可能突出语言应用实践,但以语言课形式出现的ESP教学很难做到与专业场景完全吻合或高度相仿,此时有必要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保证教学目的的贯彻和教学内容的实施。计算机网络为专业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渠道和空间。借助计算机网络,学生可以将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联系起来,教、学与用做到连接不间断,这样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网络为教学内容提供了动态的资源,它的时时更新和内容的丰富与全面是课本教学所无法相比的。

任务型教学在ESP课程中的应用会给学生创造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机会,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一个好的任务可以启动学习者自然真实的语言互动,注重话题引入、交流互动、案例分析等环节,课内开展专题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组织相关实践,创设真实语境和设计真实任务,增强学生对专门用途语言的语域、语体、专业知识、语言技能的感知和内化。学生能充分利用教材,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和表达自己的思想,积极思考,学会与人沟通,与同伴能合作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艺术学院ESP教学的思考和讨论

我们在研究中,认为需求分析是ESP教学的起点。我院有必要结合办学实际,借鉴ESP理论的需求分析思想,以及国内外ESP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在充分调查了解各专业学生学习需求和实践岗位技能需求的基础上,重点探讨ESP教学中涉及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教材建设等主要问题,改变需求目标与教学计划、课程目标和实施情况之间的错位现象。这对推动艺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艺术学院ESP教学需要彰显ESP的目标导向特色,以目标情境下的英语应用目的和应用需求为出发点,以满足学习者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需要为目标,分析并缓解当前英语教学与学生需求和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以任务教学为载体,对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进行合理设计,使工作情境和教学情境有机融合,并结合ESP理论探讨本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手段及教学评价等方面所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以期达到增强教学效果、促进ESP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McIntosh.A and Strevens P.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Longman,1964.

[2]杨惠中.国外科技英语教学和研究动态[J].外国语,1978(3):48-51.

[3]商学君.ESP教学中的交际教学法研究[J].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

[4]刘法公.论基础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31-33.

上一篇:用智慧与艺术化解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 下一篇:新形势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