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视野 第18期

时间:2022-10-06 12:33:20

宏观视野 第18期

国务院提出抑制产能过剩等五则

8月17日-8月30日

宏观评点

国务院提出抑制产能过剩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强调在“保增长”中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

【评点】“保增长”刺激了地方工业项目投资,造成产能过剩,进而加大了结构失衡。国务院此番强调抑制产能过剩,预示政策重心向调结构转移。值得反思的是,产能过剩是一个老问题,国家也曾用“必要的行政手段”治理,却为何一再出现?这表明,现有的治理手段是不对路的。为治本计,产权改革、投融资体制、征信体系等相关改革与制度建设应切实推进。

猪肉鸡蛋价格持续上涨

据农业部对全国470个集贸市场的监测,截至8月27日,鸡蛋价格连续五周上涨,累计涨幅6.2%。截至8月第二周,猪肉价格已经连续九周回升,累计涨幅为15.8%。

【评点】鸡蛋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将带动其他畜类产品价格上涨,进而带动饲料价格上升,更进一步,可能拉动粮食价格上涨。此外,北方大旱,对秋粮收成也会有一定影响。由于猪肉和粮食在CPI中占比较大,CPI在四季度上涨的概率大幅增加,通货膨胀有可能在年底就会显现身影,宏观政策当提前有所动作。

货币年度报告担忧通胀风险

央行8月25日的《2008年年报》显示,央行在执行宽松货币政策之时,一直担心潜在的通胀风险。

【评点】央行年度报告时间有点迟,据其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已有刻舟求剑之嫌。不过,从中可以看出,央行一直对通胀表示担忧。遗憾的是,这种担心未能在货币政策上得到体现。天量货币供给和信贷增长刺激了资产泡沫,应该是货币当局不愿看到的。货币政策知易行难。

(以上由本刊研究部评点)

数据气象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

地区――中国

时间――2009年8月

趋势――气温回升

进入7月以来,央行货币回笼力度在月度间呈现前紧后松的态势。由于大量央行票据和正回购在上半月到期,央行不断增强公开市场操作力度。

8月27日,央行发行800亿元三月期央票,加上此前两天发行的500亿元一年期央票和100亿元正回购,上一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回笼1400亿元。上一周正回购和央票分别有500亿元到期。因此,净回笼资金达到400亿元。

虽然央票发行利率曾令市场猜想,但是,可以肯定,货币政策目前仍以微调为主。

本次央票发行利率维持在1.3280%,持平于上次央票发行利率。

《财经》经济学家答疑

宏观政策如何变?

问:目前,投资者对宏观政策走势无从判断,政策到底是在微调还是会发生方向性变化?

――南京读者 杜夫

答:宏观政策到了需要调整的时候,不过,年内政策调整的力度不会太大。

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复苏有力,已经走出谷底。但是,由于全球经济并不稳定,中国需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前一阶段政策重心在“保增长”,主要通过财政投入拉动投资,辅以天量信贷支持,使GDP保持了稳定增长。这种方式也带来负面后果,如盲目投资造成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天量信贷导致银行风险增加,过度货币供给增加了通货膨胀压力,等等。

因此,在经济初步稳定后,宏观政策需要调整。

从财政政策看,财政刺激方案早已制定,不会出现方向性变化,只会实施结构性调整。一方面,单纯的投资拉动,虽然可以稳定经济增长,但并没有实现有就业的增长,这种增长模式只会产生短期作用,却不利于中长期经济发展。因此,在经济企稳后,财政政策有必要转向结构调整。其重点就是减少政府投资,避免产能进一步过剩。同时,扶持小企业发展,发展服务业,以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从而增加消费。

比较而言,货币政策调整余地更大。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度演变成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过多流动性不仅催生了资产市场泡沫,而且增加了通胀压力。

因此,货币政策应该逐渐真正“适度”,但这也会是一个缓慢、逐渐的过程。如果动作过大,就会造成资产市场波动。信贷若急剧萎缩,更不利于实体经济稳定恢复。

本刊研究部

上一篇:湖南血铅超标阴云 下一篇:医疗服务还须加快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