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师能力提高

时间:2022-10-06 08:46:01

【前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师能力提高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1 人才引进方面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到大众教育的阶段,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数量有显著增加,为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提高高层次人才的比例,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各高校都将高学历、高层次设为教师准入的起点,学科建设作为人才引进围绕的中心。以学科...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师能力提高

摘要:要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施“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创建良好的激励竞争氛围,推动教师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努力实现个人发展与高校发展共赢的局面。

关键词:人才引进 聘用 培训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3.076

党的十报告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高校教师及学生培养质量集中体现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保证培养高质量学生的根本。要在高等教育市场竞争中确保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高校必须牢固树立“以教师为本”的观念,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注重人才引进,更注重人才培养,围绕着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尽可能提供有利的制度保障、创建良好的激励竞争氛围,实现高校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教师自身能力提高与高校的发展同步。

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1 人才引进方面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到大众教育的阶段,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数量有显著增加,为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提高高层次人才的比例,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各高校都将高学历、高层次设为教师准入的起点,学科建设作为人才引进围绕的中心。以学科建设的需要为导向,科学合理地进行具有前瞻性的人才引进规划,制定人才引进目标责任制,加强对引进人才的组织保障和条件保障,既要符合专业的社会需求,又要考虑到学科建设的战略结构调整;既要注重学历和科研成果,又要重视其教学能力和育人水平。按照“学科亟需、为我所用”的思路,建立多元化教师聘用制度, 实行兼职联聘、柔性引进,基于自由竞争规则,秉承渐进演变的改革精神,兼顾校内教师的培养,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建立“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推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用人原则,从根本上消除妨碍杰出人才涌现的各种障碍,建立鼓励性淘汰机制,形成教师的良性流动机制,使学术卓越成为教师个人奋斗目标。

1.2 教师培养方面

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要尊重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规律,正确处理好引进与培养、流动与稳定的关系,从制度建设、氛围营造、团队培育等方面为教师个人能力的发展和培养提供组织保障,实现教师发展培训常态化,处理好教师个人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关系。

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要求引导高等学校建立适合本校特色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以“服务教学工作、促进教师发展”为任务,研究现代教育思想和当前教育教学现状,结合高校的特色优势,建立健全教师教学发展体系,制定教师发展专项计划,分期分批统筹做好教师岗位培训,实现教师发展工作的多层次与全覆盖,积极拓展渠道,鼓励和支持在职教师国内外进修和攻读学位,进一步提高教师学历层次,优化学缘结构,为全面提升个性化专业化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除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外,高校还要努力创建教学团体环境,例如激活教研室、建立专业共同体等。团体环境的建立,以知识生成为目的,形成教学实践知识的流动与传播,帮助教师提高专业及教学能力,促进专业发展,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团队意识与协作能力,促进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改革深入开展。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要大力推进其国际化进程,与世界知名大学和高水平科研机构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打造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提供优质平台,努力开拓教师的国际视野,根据学科和教学发展需要,积极鼓励教师到国外进修、访学、攻读学位,有效提高教师学历和自身素质,加强教师吸收国际多元文化、加强跨文化交流能力,优化教师队伍的学缘结构,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

2 推动教师能力提高

高校从管理层面尽量创造有利条件帮助教师实现自我价值,有效激发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从教师的主动性上来说,在知识爆炸的时代,要通过不断完善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和综合能力不断提高,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做出贡献,才能实现高度的自我价值。

2.1 提高教学能力,开设多样化课程

要适应实施学分制的大趋势,在高校中立足,教师的综合能力需全面提高,首先要提高教学能力,这是立足之本。实行学分制要求有足够数量的课程供学生选修,课程内容要求反映科学及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成果,因此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不断学习、扩展知识领域,及时获取学科最新知识,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开设多样化选修课程,制定出适合学分制的教学计划,搞好课程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自由选课中获得最佳的课程组合。

2.2 深入挖掘学分结构体系,担任合格导师

在传统本科教育模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要求的大环境下,建构本科生导师制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也是提高本科生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学分制为学生选择课程和教师、充分发挥个性特长等提供了必要条件,但由于学生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及知识结构缺乏了解,自我发展目标比较模糊,实现目标的学习方案也难以进行优化选择,另外, 由于不理解学分结构体系整体性的内在联系, 常常会片面追求学分、肢解知识结构体系。因此, 导师制是成功实施学分制的重要保证,其定位在于为学生提供“专业综合指导”,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符合教育改革的潮流。

导师制对高校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相应要求。高校教师除注意提高作为立身之本的教学能力外,还要结合学校的发展定位,提升素质教育理念,深入挖掘学分结构体系,对学校及学分制的实施有较高层面的统筹认识,定期接受与导师制有关的业务培训和考核,通过实行导师制, 根据共性基本要求和学生个人实际, 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参加科研及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创造的能力,从多方面加强学生的素质培养,在学生选择目标、争取过程中给予充分有效的指导,进一步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使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的原则落到实处。

2.3 提高实践能力,强化实践教学与学习的意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提高教育质量是当今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教育质量的核心是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更新教育观念、创新办学体制、改革培养模式,同时加大高校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高校要更新教育观念,切实解放思想,树立起强烈的实践意识,使加强实践教学、强化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成为从管理层面到操作层面的自觉行动,努力建设一支理论与实践双向发展的高校教师队伍。高校教师需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全面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主动适应时展的需要,满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对提高个人实践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清醒的认识,强化实践教学与实践学习的意识,努力参加实践锻炼、提高实践能力,使其成为专业自主发展过程中的自觉行为和长期行动,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大力开展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开拓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新领域,锻炼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做到理论教学与科学实践相结合,开展创造教育, 提高学生创造技能,开设开发学生创造能力的实践课程,使学生全面接受素质教育,提高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3 结束语

要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施“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师能力提高,帮助教师实现自我价值,努力提高其学校归属感,增强其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以此为凝聚力,为学校事业发展及人才培养极尽贡献,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平,努力实现个人发展与高校发展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高耀明.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9,(23).

[2]邹光华.以实施学分制为突破口促进教学管理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03,(3).

[3]蔡文伯.以学分制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32).

[4]李茂科.论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机制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9,(15).

[5]李春燕.提高高校教师实践能力的对策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7).

作者简介:刘晓颖(1978-),女,汉族,河北保定人,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字学、教育管理,国际关系学院教务处,北京 100091

上一篇:浅谈中风先兆的预防与治疗 下一篇:关于毕业生理想与现实矛盾处理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