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探究式教学中要避免“穿新鞋走偏路”

时间:2022-10-06 08:07:17

语文探究式教学中要避免“穿新鞋走偏路”

众所周知,中学语文教学经历了一场来自社会各界的非议和指责,这场来势迅猛的声讨大潮,掀起了全社会对语文教学史无前例的关注与空前的不满,甚至使语文教学背上了“误尽苍生”的骂名。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非常重视在学科教学中开展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探究式教学正日益成为中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对改变广大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确实令人感到欣慰。但在欣慰的同时,我们有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盲目地追求形式上的改革,将一些改革成分夸大,存在误区,“穿新鞋走偏路”,归其表现,有如下几方面:

一、选题――探究的内容无侧重点

探究性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的,因此如何选择探究的问题尤为重要。好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看似信手拈来,实则需深思熟虑,在课前花费了大量的精力。问题是很多教师对需要探究的问题不够重视,课前不认真准备,缺乏深入思考,课堂上探究性问题的提出很随意,像将“启发式教学”变成了“满堂问”,使“探究式教学”变了味。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必须进行探究,探究的问题需要新颖,否则就没有价值。也就是说,探究教学中要求学生探究的问题必须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而不是漫不经心的发问。新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思维,多角度寻求的答案,这才是探究式教学所追求的。上述说明,探究式课堂教学切忌随意发问。

二、过分追求课堂形式上的热闹,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探究性教学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探究式教学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探究的问题确定之后,重点便是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因此,讨论是探究式教学的根本,小组学习或合作学习是探究性学习的主要途径。在听课过程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所谓探究性教学只是形式上热热闹闹,没有真正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那么怎样避免形式主义,真正落实学生在探究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呢?应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首先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兴趣,使之乐于思考,在思考中有所发现,获得新的认识;其次,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创新求异;再次,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让他们讨论、思考,自由探究,使他们逐渐形成勇于探究的个性品质和能力;第四,要帮助学生学会基本的探究学习的策略和方法,如质疑、讨论、合作等,让学生知道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第三,过分追求学生“自主”,忽略教师主导地位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注入式”,是“一言堂”。探究式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合作,对知识主动探究,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但是有些教师就误解为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则是给学生“完全自主”,教师应放开手脚,甚至是采取“放羊式”的探究。过分重视学生的自主体验,却疏于指导,导致有的学生探究活动游离了主题,有的探究浮于表层。其实,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若离开教师的指导,势必如一盘散沙。

可见,在一个有多种交流的活动场景中,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能主动质疑、获取知识的情况下,教师的“导”其实更加重要,教师自己必须吃透教材,知道问题的症结所在,知道问题的来历,能借学生的问题巧妙的推进,激发学生的兴趣,把被动接受变成主动获取,从而将探究引向深入,将阅读引向思想的层面。因此,从上面的例子可以得出,片面地强调学生的“自主”,一味地降低教师的“主导”,无论学生说什么,做什么都是“对对对,好好好”,实在是不可取的。自主探究学习不等于学生自己学习。

三、评价――重认知轻情意

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发展。探究教学的宗旨,正是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动地获取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最终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对探究式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估必须符合探究教学的宗旨,既重视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更重视学生的情意发展状况,着眼于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我们教师在具体评价过程中,要强调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价除了学科学习目标以外,还将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列入了基础发展性目标,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采取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的需要,这为我们更好地开展探究式课堂教学提供了重要保障。我们应坚持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将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情意发展和谐统一起来的教学目标。

探究式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我国运用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对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对推进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认真总结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和教训,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我们一线教研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课程改革主体的教师们,应该早进入角色,少走弯路、偏路,不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精心钻研,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探究合作互动中,实现教学相长。

上一篇:发掘学生心灵深处的诗意 下一篇:让识字教学与多媒体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