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白介素―33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

时间:2022-10-15 08:50:41

冠心病患者白介素―33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

冠心病(CHD)是一种慢性低水平炎症性的疾病,炎症在CHD的发生、发展及并发症的发生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多种炎症细胞和促炎因子可能参与了CHD的过程,且在促发冠脉事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1,2]。白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是新近被发现的IL-1细胞因子家族成员,是IL-1受体家族成员ST2的功能性配体[3],与ST2结合后发挥抗炎作用,能抑制心肌纤维化,降低心室扩张[4],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症状和预后,提高长期生存率,因此对冠心病患者而言IL-33是一种保护性因子。本研究通过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浆中IL-33浓度,进一步探讨其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斑块稳定性及预后的关联性,以期为冠心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入选 2007年7月~2010年5月在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80例,包括稳定性心绞痛(SAP)、不稳定性心绞痛(UAP)、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各20例,其中UAP、NSTEMI、STEMI在冠心病分型上统称为急性冠脉综合症(ACS)。其中男48例,女32名,年龄46~75(53±6)岁,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相应的诊断标准[4,5]。对照病例为同期住院的经冠状动脉造影排除的非冠心病患者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39~72 (59±10)岁。所有患者均排除慢性心力衰竭,排除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无哮喘、过敏性疾病,无急性炎症或感染,无恶性肿瘤及慢性消耗性疾病。

1.2 临床资料收集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询问吸烟史、饮酒史、冠心病家族史及既往病史(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病)情况。测量记录入院时血压、

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入院24h内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10ml,5ml不加抗凝剂立刻送化验室测定血常规及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另外5ml置入肝素抗凝管中,在30 min内离心取上层血浆,封管编号,-70℃保存,于6月内测定。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人血浆IL-33浓度,试剂盒购自美国R&D公司。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 x±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各变量间相关性比较应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多因素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变量筛选方法为逐步后退法(backward: Wald) ,进入标准为P< 0. 05,剔除标准为P> 0. 1。P< 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数据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临床资料 冠心病各型间及与对照组间在性别、既往病史、吸烟史、家族史、BMI、空腹血糖、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肾功、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TC、TG、HDL-C、LDL-C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冠心病各组IL-33的水平 冠心病各组血浆IL-33浓度及与对照组的比较见表1。可见SAP组与对照组间IL-33无差异,ACS各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IL-33在ACS各组间比较发现UAP组与NSTEMI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STMEI组有统计学差异(P

2.3 血浆IL-33浓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关系 IL-33不受性别、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病史、饮酒史的影响(P>0.05)。以IL-33的浓度为因变量,年龄、空腹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TC、TG、HDL-C、LDL-C、肾功能的定量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变量筛选方法为后退法(backward),剔除标准为P>0.1,结果显示血浆IL-33浓度与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呈负相关,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分别为-1.712 (P=0.014)、-2.486 (P=0.097)。对模型检验的F值为4.084,P值为0.01,认为模型有意义。

2.4 血浆IL-33与ACS预后的关系 对13例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同时接受了3个月降糖、调脂、抗血小板等强化冠心病二级预防的药物治疗的STEMI患者进行了IL-33的检测。结果显示发病时IL-33浓度为(29.45±3.01)pg/ml,治疗后为(46.47±12.33)pg/ml,配对样本T检验的T值为4.716,P值为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业已证明,炎症与脂质代谢异常是冠心病的重要发病机制。炎症反应促使动脉粥样斑块由稳定向不稳定状态转化,促使斑块破裂,激活体内血小板和凝血系统,诱发血栓形成,因而在临床上表现冠心病的各种类型。

IL-33 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前炎症细胞因子, 属于IL-1 家族的一个新成员。人IL-33基因定位在9号染色体[6]。IL-33在心脏主要由成心肌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合成[7]。已有研究表明:IL-33与ST2结合后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挥保护作用[8]。

本研究发现,冠心病组与对照组IL-33浓度无差异,ACS患者血浆IL-33浓度明显低于冠心病和对照组,而ACS患者从UAP、NSTEMI到STEMI,其IL-33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经Logistic 多元逐步回归排除传统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后, IL-33仍是冠脉病变的影响因子。这是否也提示了这类病人冠脉炎症反应增加、且程度不同,冠脉斑块更趋于不稳定、甚至破裂而引起AMI。以上结果提示,低水平IL-33可作为冠状动脉狭窄和斑块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

糖耐量异常已被证实可以诱发冠心病的发生,糖尿病在临床上已被认为是冠心病的等危症。而三者共同的机制在于胰岛素抵抗。本研究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低IL-33与高FBG、高TG呈负相关,由此是否可以推测:低IL-33可能加重胰岛素抵抗,诱导FBG、TG的升高,从而加重冠脉病变的进展或恶化。

上一篇:让自主成为语文课堂的常态 下一篇:痰液诱导技术对肺结核患者排痰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