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商社产融结合模式对中国国有企业发展借鉴

时间:2022-10-06 05:22:01

日本商社产融结合模式对中国国有企业发展借鉴

摘 要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整个经济整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经济主体,其发展对我国经济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本文对日本商社产融结合模式的内容和发展历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分析了日本商社产融结合模式所具有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有企业的现实发展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借鉴措施。

关键词 日本商社 产融结合 中国国企 发展借鉴

日本商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对整个日本经济的重建和后续的飞速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而在整个日本商社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完善的产融结合模式是整个日本商社留下的宝贵财富。研究这种不断演化的商业模式,去除其中不符合我国发展需求的内容,借鉴吸收有益于我国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内容,是极其必要的。

一、日本商社产融结合实践概述

产融结合作为一种不断完善的企业发展模式,长久以来得到了国内外众多企业集团的认可。在对这一模式的认识上,国内外都有着比较统一的意见。

(1)产融结合的界定。对于产融结合概念的理解和定义,需要从三个方面出发:其一,就是产融结合的主体。所谓产指的是产业资本,即实体企业等非金融机构所持有的货币与实体资本。所谓融指的是金融资本,即由银行等金融机构所持有的货币与虚拟资本。其二,就是产融结合的方式。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就是产业资本将所属的资本转入金融机构下;另一种就是金融资本通过人事、参控股等方式来有意识地对产业进行管控。其三,是产融结合的目标。[1]产融结合最根本的要求和最终的目标,就是实现共同资本的增值。产业与金融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最终实现二者的高效组合与优势互补。

(2)产融结合模式的主要类型。对于产融结合来说,不同的划分依据,就会形成不同的划分类型。依据产融结合所处的市场环境和产融结合的主要推动力量,可以将产融结合模式划分为以下三种基本类型:其一是市场主导型,欧美国家大多是以市场经济和自由主义为引导来推动整个产融结合的发展。其二是银行主导型,日德等国家的产融结合模式,大都是在大银行的主导和推动下形成的。其三是政府主导型,对于宏观经济调控能力特别强的国家来说,所采用的大多是借助法律或者政策来大力推动产业与资本的融合。

(3)日本商社产融结合的发展历程。日本商社的产融结合之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着深刻历史轨迹的。在其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多个历史阶段,也产生了多次自我变革。1)二战结束后的一段时期内,是日本产融的初期发展阶段。为了振兴经济和增强自身实力,许多大银行开始通过购买股票等形式,对产业企业进行控股,而产业企业为了自身发展也开始借助银行力量进行资本整合,这就是最初的产融结合模式。2)到了60年代,是日本产融结合发展的另一个起点。此时,大量外来资本涌入日本市场,为了抵御外来资本的侵袭,日本本土企业大量进行互相控股。日本每个企业集团内部开始形成了一种叫主银行的机构,它的出现,实现了对集团内部资金的管控,也形成了一种新的银企关系。3)90年代至今,日本商社产融结合发展几经变革,不断完善,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在此时,政府在整个产融结合模式的发展和改革之路上,起到了巨大作用。政府在这个时期,要求产融结合过程中,要降低银企之间、企业之间的相互控股比率,要对系列融资关系进行弱化,要设立专门的金融公司进行监督和风险管控等。这为整个日本产融结合模式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2]

二、日本商社产融结合模式的特征分析

日本商社的产融结合模式,有着普通产融结合所共有的特征,但也具有自身所特有的一些特征。

(1)市场环境的特征。从市场环境来说,对国内运行环境依赖高,对国际环境适应性差。因为整个日本的产融结合,都是在国内大型的金融机构和企业集团主导下形成,而且其中政府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这种历史基因就导致日本产融结合的本土化,严重依赖国内经济运行环境,无法在国际上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和资本运作优势。

(2)运行主体的特征。就主体来说,商社产融结合过程中,一直起到推动作用的除了政府就是大银行。大银行为了实现资本的更高效利用和不断增值,它主导了整个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不断融合,是整个日本商社产融结合进程中,最基本的推动力量。

(3)运行方式的特征。从运行方式来说,间接融资为主,公司治理结构以银行为导向。在产融结合过程中,银行为主导,它们也就采用了大量手段去实现对产业企业的管控。[3]这些手段包括参股、控股、持股等资本运作方式,也包括了人事管理、信息管理等企业管理手段。这实现了银企的高度融合,实现了大银行对企业的监管,但也进一步加剧了日本企业对银行的高度依赖,影响了产业企业的自主经营。

(4)生产效益的特征。从产生效益来说,资本吸收转化率高,但无法重组存量资产。产融结合最基本和最原始的要求就是实现资本的增值。但并不是资本融合程度越高,银企联系越紧密所带来的效益就越高。日本的产融结合模式,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提升了资本的吸收和利用效率。但是,也增加了未融合资本的重组难度,影响了企业运行效率。

(5)风险控制的特征。从风险控制来说,微观经济风险小,宏观经济风险大。日本商社的产融结合模式,由于企业与银行之间的联系高度紧密,从微观上看,企业和银行会通过多种手段进行风险控制,实现彼此利益最大化。但是,从宏观上看,银企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会不断夸大资本的实际效益,增加整个大环境的经济风险。

三、产融模式对中国国企发展的借鉴

(1)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日本产融结合模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对银行的依赖程度,影响了企业的自主经营。中国国有企业在过往发展过程中,获得了银行信贷的大力支持,促进了企业发展壮大,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该避免对银行的过度依赖,利用资本市场开展直接融资,增强资本实力,完善自身的组织结构,提升自主经营能力,掌握经营和发展的主动权。

(2)因地因时制宜选择产融模式。对于企业产融结合来说,模式不只有一种,手段和方式也不是唯一的。每个企业的发展状况和所处环境也各不相同。因此,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能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目前,许多国有企业利用自身的资本实力,设立金融业务板块,并取得金融业务的大部分牌照。例如,中石油集团、华润集团、五矿集团、中航工业集团,从过往实践来看,产融结合的效果还不是太理想。中国国有企业应该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依托自身产业优势,取长补短,在发展中不断进取,探索出一条真正符合自身情况的发展之路。

(3)设计合理的风险控制机制。风险控制应该是产融结合过程中,始终应该被关注的问题。如果无法做好风险控制,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的诸多问题,还有可能影响整个经济的稳健发展。通过建立良好的风险控制机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在实业和金融业之间设立防火墙机制,是应对产融过程中各种风险的重要途径。

(4)建立良好市场环境。资本的高速运转需要相对自由的市场环境,严格高压的市场环境是不利于资本市场效率提升的。在产融结合过程中,建立相对宽松的市场环境,给予资本运作足够的市场活力和自利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的。但在这个过程中,也不能放松对整个资本市场风险的管控。[4]

(5)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除了良好的市场环境,资本运作还必须依赖于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律环境。在日本商社产融模式发展过程中,政府起到了巨大作用。我国政府应该借鉴这些有益经验,推动产融结合的进程。作为国有企业,也应该充分利用政策环境,为自身带来更长远的发展。

四、结束语

产融结合模式在日本商社乃至整个日本经济发展的进程,起到了极其重大的作用。通过这种模式的深入研究,分析了这种模式的发展历程和相应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于国有经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的举措。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只有不断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结合本国的现实情况加以利用,才能真正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

(作者单位为中国五矿集团公司)

参考文献

[1] 曹洪香.日本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实践及启示探讨[J].企业导报,2012(2).

[2] 李,曲艺.美日德产融结合模式比较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J].南京社会科学,2012(5).

[3] 李,曲艺.美日德产融结合模式分析[J].金融与经济,2012(6).

[4] 陈言.日本综合商社应对金融危机之路[J].经济,2009(2).

上一篇:大学生村官现状分析及其发展长效机制构建研究 下一篇:浅谈磁选尾矿铁资源回收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