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

时间:2022-10-06 04:51:29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

学习语文是积累的过程,先是字词句,然后成篇,如同滚雪球一般逐渐强大。老师培养学生阅读的过程也是一种积累、扩展。品位文学作品堪称是在享用一盘名副其实的好菜,它独抒性灵,题材广泛,形式灵活,潜藏于文字间的是作者对世界、对生命、对人生真诚而又深刻的体验。它以其本身的特点焕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涵养学生的性情、积淀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最终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道德素养方面发挥着别的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应打造阅读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但是,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中要逐步实施、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慢慢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语文素养。

一、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快乐中学习效率也很高。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抱起课本并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如何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呢?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人家里养了一只猫,老人对它非常疼爱,于是家里一旦熬了鱼汤,都要亲自拿勺子喂它喝。但猫每次都要挣扎反抗一番,老人于是得出一结论:猫不喜欢喝鱼汤。有一天,老人又熬了鱼汤,却一不小心洒到了地上,猫迅速冲过来舔了起来,老人这时恍然大悟:猫原来是非常喜欢喝鱼汤的,只是不愿被强迫地喂着喝而已。这个故事貌似与教育没有关系,但仔细想来,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是不是也太多强迫。每个学生的兴趣、情感、思维都有其独特性,他们的精神世界、内心世界各不相同,在教育过程中,如果都以“喂鱼汤”的形式强行给予他们,显然不行。一心“为他们好”同样也要讲求方法和方式。此过程,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进而在课堂上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起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求知。并结合学习的内容和目标,选用不同的激励方法,做到因材施教,给学生创造一种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鼓励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后,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要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习惯。在阅读兴趣的驱动下,学生会产生良好的学习效率与效果。如此的阅读教学能真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进行阅读,才能够产生较高的阅读效果。在新课程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在阅读范围、阅读内容、阅读角度等方面开放,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阅读的内容,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阅读。语文教师为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大力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课堂虽然是学习的主要场所,但是作为阅读教学来说,课堂阅读只是基础,课外阅读才是学生阅读的主要内容。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以课堂阅读带动课外阅读,通过向学生推荐一些与教材相关的优秀作品等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2.精心设计各种活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语文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阅读,精心设计一些活动,如读书交流会、辩论会等,引导学生参与进来,互相分享阅读的乐趣与收获。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使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更会大大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3.营造读书的氛围,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一个良好的氛围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全力营造一种阅读的氛围,运用氛围的力量去感染每一位学生,最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熏陶学生的文学素养。在学习兴趣的全面带动下,我们应该加强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他们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的情感形成通常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而产生的,所以,教育者应根据这种情况,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创设可感的教学情境,全面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他们能通过视觉等方式,直接对课文中所具有的内涵有个充分的了解,进而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文学作品都是通过描绘生动的形象与景象将社会生活与思想内容体现出来的,所以,教育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与文本内容相符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提高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易于理解文本中的内容。其次,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还可利用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播放与课文音调相同的音乐作为教学课堂的背景,这样能够让学生在音乐的带动下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从而产生情感。例如,在教学白居易的《琵琶行》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中国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学生都侧耳倾听,深深地陶醉在了美妙的音乐世界里。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进行讲解。音乐并不像高耸入云的山峰、奔腾不息的河流、蓊郁苍翠的林木那样形象可感,它有声无形,缥缈难以琢磨,引导学生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历代用诗歌来表现音乐的作品不少,堪称精品的却罕见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可谓描写音乐的极品。白居易是怎样描写的呢?于是学生在美妙的字里行间感受白居易所要表达的情感。

四、让学生写下阅读后的感受

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并要求学生记下来,这样又能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对文章往往会有了一个初步的感受,这个感受很重要,我们总认为学生的感受很幼稚,很浅薄,因而很容易在课堂上将自己扮演为主要的角色,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懒得去思维、去鉴赏了,而这恰恰违背了课改的初衷。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处于主要地位,这样就要求老师将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有位著名特级教师曾经说过,对于一篇新课文,一定要让学生能读出自我,读出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能重视自己的所感、所思、所想。课堂上让学生自由地相互交流,这样必会碰出思维的火花。

最后,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阅读。一篇文章学完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将自己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感受与问题整理成文章,或写读后感,或写些想象类的短文等。通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考力、想象力,更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河南省襄城县第三高级中学)

上一篇:帮助英语“学困生”站起来 下一篇:新课改下怎样学好物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