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旧工业建筑改造中LOFT现象的改建策略

时间:2022-10-06 12:09:32

我国旧工业建筑改造中LOFT现象的改建策略

摘 要:由于研究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问题,在诸多方面具有的重要意义和现实价值,如资源利用、经济效益、保护环境及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研究已成为当前中国城市更新的热门课题之一。基于loft空间的旧工业建筑改造策略,源自于上世纪中期艺术家对于旧工业建筑的简单改造,而逐渐形成的改造手法能够真实地还原工业建筑的原真性,对我国当前的旧工业厂区更新存在指导意义。本文试图通过介绍一种LOFT的空间改造模式,为旧工业建筑改造和利用提供一种改造思路。

关键词:旧工业建筑; loft空间;改建策略;原真性;城市更新

由工业时代向后工业时代的过渡引发了社会发展的新一次浪潮,城市复兴、产业结构调整,新艺术形式的出现等都为LOFT的产生及发展带来了很好的契机。LOFT反映了西方后现代思想为主体的旧工业建筑改造的思潮,也正是后现代主义的影响,给予了LOFT更广阔的传播空间,及更迅捷的传播途径。由于当今LOFT在建筑领域处于发展的初期,且处于非主流的边缘状态,目前国内对于LOFT的理论研究较少。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及工业发展历史进程,旧工业建筑改造在我国尚处于初期阶段。

1我国旧工业建筑改造活动中所面临的问题

在我国当前的旧工业建筑改造活动中, 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即旧工业建筑原真性的流失,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上。 一方面是对具有代表性的工业建筑构筑物和设施的破坏, 另一方面是对工业建筑空间特征的破坏。

旧工业建筑遗产中的特殊工业建筑构筑物和设施通常指在工业生产的活动中起到辅助生产的作用, 具备了一定的生产功能但是并非是生产空间主体的构筑物, 这些构筑物往往是工业建筑的标志。 比如厂区内高耸的烟囱、形体特异的水塔等构筑物。

另外, 对于工业建筑建筑空间特征的破坏是我国工业建筑改造实践活动中更加需要解决的问题。 工业建筑的建筑空间大都高大开敞, 这样的空间特征的形成是为了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但是往往在改为民用建筑时空间显得浪费。 为了达到空间的最大化利用和最佳的经济效益, 开发者往往会破坏原有空间特征, 使改造后的建筑空间和原有空间之间失去联系。

2 loft空间为旧工业建筑有机更新提供思路

2.1 loft空间和旧工业建筑原真性的关联

Loft文化发源于纽约的旧工业建筑区―――苏荷 (soho)区 ,从其文化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loft空间成立之初就是源自于一种妥协和无奈。 高昂的租金使生活潦倒的先锋艺术家失去了传统意义上的创作空间。 而由于旧工业建筑廉价的租金,艺术家纷至沓来,将其改造为集居住、创作甚至是销售一体的空间形式。 受制于有限的资金,艺术家对于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力度相当有限, 这种无奈恰恰完好地保存了一些代表性的工业建筑构件和工业建筑空间特征, 使得工业建筑的原真性得到了较为完善的保留。

2.2 loft空间特征

2.2.1 高大开敞

空间,是建筑之灵魂。 而loft空间区别于其他空间形式的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其空间高大开敞的特征。 这一空间特征的由来主要是因为loft多为旧工业建筑改造而成, 而对旧工业建筑这一空间特征的保护转化成了loft空间的主要特征。

2.2.2 自然而真实、保留工业美学

工业建筑空间的布局和形态非常真实的反映着工艺生产的流程,是一种完全真实和理性的空间。 内部空间不加藻饰,简洁真实,空间内梁、柱等结构构件清晰可见,非常理性地表达出建筑的营建逻辑。 Loft空间继承了工业建筑的这种美学。

2.2.3 模糊性

旧工业建筑空间的改造大多是在单一空间内布置生活起居、工作、艺术品展示等诸多功能的空间。 因此卧室、厨房、工作室等功能板块就不可能像传统民用建筑那样有明确的界定和隔断,传统的套型模式被打乱,loft空间展现出模糊性。

2.2.4 灵活性、可变性

loft的经营方式大都是租赁 , 因此使用者对其内部空间的改造大都是临时的, 这些非固定的空间隔断随着租客的变更而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是loft空间灵活可变的原因。

2.2.5 浪漫化、个性化

传统的居住空间或是办公空间中, 不同的功能空间通过划分并作为商品销售给其使用者, 建筑空间是一种既定的形态。 而由旧工业建筑改造而成的loft空间,使用者可以通过自主的空间划分和装修来尽情地发挥,创造浪漫的、个性十足的空间。

3 LOFT旧工业建筑改造的设计原则

不同的建筑设计师对旧工业建筑改造有不同的改造理念,不同的理念直接影响到改造以后建筑的形式和功能。如果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单纯自发的进行,难免无序化,不便于城市整体面貌的更新与复苏。因此需要对旧工业建筑的改造进行整体把控,如城市规划建设主管部门要从宏观上把握改造的方向,确定城市规划级别的改造或更新思路;开发商需具有更加成熟理性的头脑积极参与城市更新与复苏的活动;建筑师要积极的发挥建筑设计的艺术创造力。由于这种统一实施改造模式具有综合性,必须确立一种能够对旧工业建筑改造的过程进行控制的方法和策略。

3.1整体性原则

由于旧工业建筑的风格、结构等错综复杂,对其改造所采用的设计手法也就多样化。如果LOFT式旧工业建筑改造没有确立一个基本统一的原则,那么改造可能陷入盲目与随意化,可能导致资源得不到最大化利用,无法发挥规模效益。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改造原则,把这种建筑的改造活动纳入理性化、规范化的轨道上。

3.1.1可持续发展的改造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一方面加快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理论发展,另一方面旧工业建筑的改造活动应当建立在对该建筑本身及环境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由于旧工业建筑的工业性质,其不可避免残留有污染物,另外旧工业建筑大多被荒弃,本身留存了很多废弃物,加之在对旧工业建筑进行改造和再利用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因此,对旧工业建筑进行改造和再利用必须把生态原则放在重要的地位。

3.1.2保护和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旧工业建筑具有历史价值,需要用一种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发展就是对旧工业建筑寿命的有机延续,要做到既对建筑进行保护,同时又对旧建筑进行更新,保护与发展要同时兼顾。保护就是要建立合理的制约机制,改变大拆大建的做法,在改造风格的选择中,需针对旧工业建筑的文化、历史及艺术价值仔细加以分析和利用,并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对于具有历史价值的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在保护与发展的选择中,应当以保护为主。

3.1.3促进区域复兴的原则

在现实情况下,一次性改造大片旧工业区需要资金的大量投入,开发商的投资风险极大。因此开发商往往采用非一次性设计和开发的模式,即采用置换与填充的规划思路。先对旧工业建筑部分可利用结构进行整理并改造成与LOFT类似的艺术空间,同时在其间可利用的空间中添加一些具有展新功能的地块或者建筑,提升整个地区的档次并赋予其新的活力。而当土地价值在运作过程中被提升到一定程度,先前未改造部分的地块或厂房建筑就置换出来再依前述方式填充进新的地块或建筑,最终全部被改造,形成一个完整的社区。通过这种分次性设计和开发的模式,不仅保留了社区的底蕴,提升了其商业价值,同时大大减轻了投资者的决策难度和投资困难及风险。

4基于loft空间的旧工业建筑改建策略研究

4.1 内部空间改造策略

4.1.1 通高空间的融入

工业建筑相对于传统的民用建筑往往具备更加高大的空间, 而最早对旧工业建筑进行改造的艺术家们由于受制于有限的资金, 往往会对旧工业建筑空间进行较为简单和局部的处理,虽然在空间内做了简单的隔断和划分,但是室内空间中往往都会保留一部分原有工业建筑空间的样貌。 并形成了上下贯通的空间, 而这些空间的融入也是由旧工业建筑改造而成的loft空间和普通旧建筑改造空间的标志性差别,Loft中的通高空间可以充当展示空间 、 商业空间等 , 适用于大型厂房改造项目;而在艺术家工作室、个人画廊等小型厂房改造中, 高大开敞的通高空间则通常作为起居室和创作展示合一的功能空间。

4.1.2 loft空间分隔

依据loft空间内不同功能空间对私密性的需求, 可将分隔的类型划分为:弹性分隔、意向分隔、局部分隔和封闭分隔。loft空间分隔的方式主要为阁楼和屋中屋这两种形式。 这两种形式是loft空间区别于普通民用建筑内部分隔的重要因素, 因为在时间上,阁楼和屋中屋的建造时间都晚于建筑主体,是附属于旧工业建筑的建筑构件。 其次,作为loft空间区别于其他旧建筑改造的手段,阁楼和屋中屋通常都是非完全的划分,会预留出通高空间,这种局部的分隔也是loft空间的显著特征。

(1) 阁楼

阁楼本意指房屋中的上部空间或工、 商业建筑内无隔断的较大空间。 阁楼在结构上大都依附于原有的旧工业建筑,这也是它和屋中屋这种分隔形式的主要区别。 阁楼在营造之时通常在内侧设柱子加以支撑, 靠近建筑外墙的一侧通常搭接在旧工业建筑的吊车轨道或是牛腿柱之上, 节省了建造的材料,实现了较为经济的改造。

(2) 屋中屋

屋中屋与阁楼利用旧工业建筑本体的结构体系有所不同,其与原有旧工业建筑联系不强,改建后的屋中屋拥有一套独立结构体系,因此屋中屋具备了以下优势。 首先,屋中屋的营造对原有的旧工业建筑未造成任何的改动, 旧工业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得到了完美的保留;其次,当需要对内部分隔进行重建时,只需拆除屋中屋的部分即可,不会对旧工业建筑带来二次破坏;再次,屋中屋的形式相当于建筑拥有了双层皮,而屋中屋内部通常是较多人员停留和使用的功能空间, 需要空调和暖气等温度调节措施, 屋中屋和旧工业建筑之间的空间就成了过渡空间, 这层空间能够有效地减少室内温度的变化,降低了能耗。

4.1.3 loft空间衔接

和loft分隔相对立的是, 有了不同的分隔手法所产生的若干功能板块,就必然存在着各种空间之间的衔接。

(1) 竖向衔接

竖向衔接多见于loft空间的水平分割, 在高大开敞的旧工业建筑空间内通过水平分割的手法创造出夹层空间, 就必然需要竖向交通来联系。 竖向衔接通常表现为楼梯,坡道等。 这些新增的楼梯和坡道大都采用钢材和玻璃等轻盈的材质,使楼梯看起来轻巧简洁,大气时尚。 这些通透的楼梯还可以作为室内空间的弹性分隔手段,划分出不同的空间层次,丰富和装点了loft室内空间。

(2) 横向衔接

Loft空间的横向衔接多见于垂直分隔 ,其主要表现为空中连廊。 特别是在功能上存在联系的两个空间分别处于非首层的位置上时,就需要二者之间施以空中连廊。 上海八号桥在设计时就成功的运用了连廊这一建筑元素,将8栋旧工业建筑有机地联系起来,这也是八号桥这一名称的由来。 空中连廊不仅仅局限于建筑室外的相连,廊道在不同的建筑内外都有穿插,人们通过这些连廊就可以顺畅地漫步于旧工业建筑区之间。连廊起到了室内外空间的串联,模糊了室内外空间的界限。

4.2 外立面改造策略

基于loft文化的旧工业建筑往往采用新旧冲突的手法来引入新元素, 这种新旧冲突的设计手法来源于loft文化中的拼贴理念,20世纪中叶的拼贴艺术深远地影响着loft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在其影响下,loft空间及其外立面逐渐呈现出一种动态的、不断发展和编辑的状态,各个时期的材质都会拼贴在外立面上,显示着旧工业建筑的历史和改造进程。

新材料的引入不但没有可以的和旧材料相仿, 反而刻意的制造冲突。 通过这种新旧材料冲突制造出强烈的对比效果。新材料体现出建筑空间的新颖和时尚, 而旧工业建筑表皮则体现着怀旧气息,从而形成了商业建筑空间的亮点。

5结语

旧工业厂区以及厂区内的旧工业建筑是城市的宝贵遗产,他承载着人类对于工业时代的记忆,记录了城市发展的轨迹。我国一些艺术家积极引入国外LOFT改造的理念,利用旧工业建筑进行LOFT改造,是对我国旧工业建筑改造的一种积极的启蒙探索,他们吹响了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第一响,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也提供了我们对于LOFT在国内改造的研究的范本。由于其很多在没有经过社会系统规划的情况下,其改造往往带有很强的自发性,缺乏统一的理论和规划,其经济价值往往局限于其本身的场所,而没有上升到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整体战略上来,对城市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是很明显。其间我们也分析出许多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我们的城市发展遇到旧工业建筑这些地块,我们采取什么态度?经过我们的论述,我们的主张是不要一味的都“大拆大建”,对于有旧工业建筑的地块,我们要对其进行价值评估确定其改造和保留的程度,依据程度的轻重,划分为大量保存旧工业建筑并进行改造利用或者保留局部旧工业建筑节点,其余旧工业建筑拆除的方式。对于保留局部旧工业建筑节点的方式,拆除腾让出的用地可以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用地,保留的旧工业建筑节点可以作为该地块的公共中心和标志或者社区广场,并对保留旧工业建筑进行有效的LOFT改造利用。这样的理论就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保存”,而是根据其评估的价值,即保留了地块的历史痕迹又发展了该地区的经济。具体到操作层面,需要建立学术机构提供理论技术支撑、政府主管部门监管、市场资本自由发挥的统筹机制,充分发挥学术机构的前瞻性,政府主管部门的督察性和推动性,市场的资源有效配置性,最终形成发展了城市经济又保留了城市历史文脉的城市发展格局。

参考文献:

1. 陆地.建筑的生与死―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2. 王天兵.西方现代艺术批判[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 杨志疆.当代艺术视野中的建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4. 王建国著.现代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5. 陆地著.建筑的生与死――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研究,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6. 韩妤齐,张松主编.东方的塞纳左岸DD苏州河沿岸的艺术仓库[M].上海:上海古藉出版社.2004

7. 奥罗拉?奎特.极少主义Loft[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8. 弗朗西斯科?阿森西奥?塞维尔.Loft一艺术家的藏酷空间[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上一篇:探析财务会计在成本控制中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关于新形势下我国环境现状与环评工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