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文化与当代文化建设

时间:2022-10-05 11:05:29

和谐文化与当代文化建设

在当代文化建设中,深刻认识和谐文化的内涵,科学地把握和谐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是实现文化发展与繁荣的重要基石。和谐文化集中地体现了人类先进文化的本质内涵。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和谐文化是人类先进文化的具体体现,内在地呈示了先进文化的本质。在人类历史上,充满了人们对于和谐文化的向往与追求,无论何种民族与社会形态,和谐文化均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主流,以和谐为特质的文化是人类所有民族和人民的渴望与本质需求,对于和谐文化的追求贯穿于人类文化发展的全过程,成为文化形态的主导方面。

在人类文化的发展进程中,一切优秀的、进步的文化艺术创造,均是适应当时和特定地域人们的精神需求,同时也是与其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可以充分满足不同地域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有利于文化生产力的增长。这样的文化活动及其样式,均是进步的和积极的,契合了进步文化和谐的本质。可以说,一切具有推进人类文明发展和历史进步的文化活动及样式,均有利于社会道德、伦理、人与人关系的优化,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和谐,是对于人类先进文化本质的阐释和高度概括,同时也是对于先进文化的具体拓展。在其主导意义上,和谐正是对于人类文明的积极贡献与推进,当代文化建设在其本质上正是对于和谐的追求。

作为人类文化活动的重要领域,审美与艺术活动集中体现了人类文化活动对于和谐精神的追求与探索。艺术活动所承担的使命是对于客体世界的认知、反映和创造,以及实现人与客体世界各个方面的和谐与统一。在艺术活动中,人们面对的是人与世界的各种关系,应当引起艺术家特别关注的主要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这几个方面的关系。基于艺术的使命,一则人们要以审美的方式对于这几个方面的关系予以深刻的认知和阐释,同时还要按照“美的规律”对其进行变革与创新。就审美活动所涵盖的领域的广阔性而言,这是其他任何物质实践活动和精神实践活动都不能相比的。人们对于和谐的追求,实质在于对于人的终极文化目的的追求,同时也是对于人类内在本质的体现。因此,当代文化建设应当以和谐文化建设为核心。

和谐文化建设体现了当代人们的理想境界与精神追求。在其本体上,和谐文化昭示了人的基本价值与生命的存在意义,特别是在以艺术为代表的审美文化的发展中,更是集中表现出和谐文化的本质性意义。艺术活动是人类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在这种活动中,体现了人类强烈的生命意识。当人类处于蒙昧状态的时候,并不存在有意识的审美或艺术活动,其他实践活动也呈现为相当低下的水平,并未生成自由和自觉的意识。而当人类在以生产劳动为主体的社会实践中逐渐萌生自由自觉的意识,并将其实践化作自由的实践时,人类才能够在这种实践中反观和确认自己的本质力量,获得愉悦和欢欣,并逐渐升华为审美意识,这正是人类和谐与自由精神的体现。自由,从来都是相对的,是对必然的认识,只有通过在实践中对必然的掌握,亦即对于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才能够获得自由。同时,人类对必然的认识是一个过程,正是在对真理和客观规律的不断认识中,人们才逐步较多地掌握真理、接近真理,但却不可能穷尽真理,不可能完全自由地掌握客观规律。也就是说,自由的相对性决定了人们自由的实践是有条件的,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作为自由和自觉的意识,是人类从事创造性实践的前提,是人类精神的解放和超越的体现。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和对世界的推进,都是自由自觉的意识得以实现的结果。如果说,由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与各种条件的限制,人类的自由自觉的意识在物质性的生产实践活动中会受到较多制约的话,那么,由于艺术活动的非实用功利性和对物质现实世界的超越性,就使艺术活动主体的自由和自觉的意识得以充分的展现和张扬,使得现实中的人能够在超越物质现实的状态中驰骋想像,遵循美的规律及其法则不断创造精神性现实与理想境界。

艺术活动所承担的使命是对于客体世界的认知、反映和创造,以及实现人与客体世界各个方面的和谐与统一。人在社会实践中具有二重性,一方面他是实践的主体,同时又是实践的客体。这一特性在艺术活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艺术活动本身就具有很强的个性化和情感化特征,特别是在一些表现性较强的艺术样式中,艺术主体往往将艺术创造或欣赏视作自身情感体验和精神审视的过程,处于这种状态,艺术主体同时也就成为客体与对象,自身的精神意识、人生轨迹、生存状态、灵魂的真切与晦暗、生命的闪光与衰微,均成为主体探寻和拷问的对象与内容。正是在这样的内省和自我剖析中,人们才能做到对自身的认知和改造,由精神的失衡与失谐不断走向新的平衡与和谐,在人格精神、人生价值追求等方面实现更高的超越。

和谐文化建设代表了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在人类社会,和谐主要体现为盛世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人们在社会相对稳定与和平时期对于高度社会文明的期盼。即使是在乱世,或是在历史重大变革时期,对于揭示矛盾、富于批判意义的文化建设,其最终目的仍是对于和谐的追求。在文化活动及其制品中,当然也大量存在人们对于社会与世界的不满意,即对于社会矛盾的揭示与批判,但归根结底仍在于对社会美好现实与理想模式的追求。建设和谐文化不是对于社会矛盾的掩饰与粉饰,文学艺术的创造如果失去对于社会矛盾的揭示与批判,就会失去对于社会的责任与历史的使命感,最终丧失其生命活力。建设和谐文化,其意义在于不断通过对于社会矛盾的揭示、批判与解决,在相对失衡的状态下得到相对的平衡。但平衡与和谐都是相对的,人们对于和谐文化的建设与追求,正是源于社会始终未能实现理想中的和谐与平衡。

享受文化艺术,通过文化艺术活动获得情感愉悦或精神提升,是人民大众的基本权益,同时也是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人民不仅具有享受社会物质财富的权利,同时也具有享受文化艺术产品的权利。作为一定时代精神的表征,一切文化活动与产品,凡是有利于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激励、保护与发挥,就会带来社会生产力的进步,相反,就会形成对于社会生产力的伤害与破坏。不断满足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享受的需求,是当代文化艺术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和谐文化体现了人们精神与审美价值取向的同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其同一性表现为人们通过文化艺术活动,实现对于真善美的共同追求与创造,以及对于人类共同理想的憧憬与向往。其多样性则包括,人们可以通过文化活动,达到不同的目标与意愿,其间可以是历史的、审美的,也可以是社会的、伦理的,或者是以娱乐为主体的。和谐文化体现为文化艺术形态的多样化发展,正是满足人民大众文化需求的根本目标所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文化建设和谐发展的重要指针。人民大众不仅需要严肃的、主旋律的具有丰富精神内涵的文化艺术样式,同时也需要偏于娱乐、以愉悦为主要目的的文化艺术样式;人民大众不仅需要通过文化艺术活动达到认知的、教育的目的,同时也需要获得审美的娱乐的享受,对于那些健康的有一定审美娱乐价值的文化活动或制品,均应予以鼓励。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及艺术市场的繁荣,是以文化艺术的多样化呈现,以及文化艺术市场极大丰富为突出特征的,正是如此,才能满足人民大众日益增强的文化艺术需求。此外,和谐文化还体现为艺术创作中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其多样性集中体现了人类审美情趣的多样性以及艺术创造的丰富性、多样性,其中既包括艺术种类的多样、艺术体裁的多样,也包括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和艺术语言的多样。多种样态的文化艺术的呈示,方能显现出和谐与共存的局面。

在社会稳定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社会主导精神的时代,建设和谐文化是推进社会的进步与稳定、提高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质量、极大程度地满足人民大众不断提升的精神与文化需求的重要举措,具有战略性的意义。而在更广阔和更久远的发展目标上,建设和谐文化,更是具有提高全民族的文化与文明素质,并以此转化为巨大的精神力量,推进社会生产力更快增长、营造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马克思曾经将人类社会的最高目标表述为用美来创造,这种美,不仅可以理解为审美的方式,同时也可以理解为美的精神境界,其间,和谐应具有本质的意义。正是据此,和谐文化体现为文化建设的终极性追求,以及人民大众根本利益所在。

和谐文化建设昭示了社会发展的理想模式和方向。建设和谐文化,是当代人们精神与价值观念的主流模式。对于和谐社会的追求,既表现为当代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同时也昭示了与社会发展最高理想的一致性与连接。文化的创造与生产,其品种和样式可以是多样的,但究其本质,均是服务于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文化创造均具有和谐的内涵,其中,那些表现与赞美了人类美好精神与心灵的文化艺术样式与品类是与和谐文化创造相契合的,即使是那些揭示社会矛盾,批判社会的阴暗与丑陋的文化艺术样式与品类,同样是为了促使社会克服弊端,朝着更合理、更健康、更进步的方向前行,自然也与和谐文化建设并行不悖。

建设和谐文化,是实现艺术生产力快速增长的重要举措。营造和谐与宽松的环境,充分调动人们从事艺术生产的热情与积极性,方能使之转化为巨大的艺术生产力。应鼓励多层次、多形态文化艺术创作的生成,鼓励艺术家创作生产更多更好的艺术产品,以满足人民大众的需要。文化发展既在于内在质的提升,也在于产品总量的增长。我们无论何时也不能放松对于文化品位的把握,使之始终呈现为健康的积极的与进步的品质,同时又必须不断追求文化生产总量的快速增长,使之既适应人民大众的需求,又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文化艺术的质的提升与其量的增长应当是同步的,相互促动的,但有时又难免会出现矛盾和差异。在当代,文化总量的增长是必需的,同时又须以冷静的思维关注文化艺术样式和品类审美含量与精神品格的态势。应当在防范和铲除腐朽文化生成的同时,容许不同品位的文化艺术样式和品类的出现,即使这些文化艺术制品存在审美与精神含量的较大差异,也应予以宽容与理解。应当通过文化批评和艺术批评的开展与繁荣,引导和推进较低审美层次的文化生产不断得到提升。对于那些以满足人们娱乐性要求为基本目标的文化活动和生产,同样应当有它的存在空间,正是这样的文化艺术活动,可能在文化市场中具有较大的份额。只有在和谐的氛围中,才能使文化建设在精神含量与生产总量两个方面获得同步发展。

和谐文化建设有助于推进社会综合实力的提升。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社会综合实力的重要构成,其地位已为人们所共识。文化生产力与物质生产力一样,都是推进社会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文化生产力的核心是人,即从事艺术活动的人们,其中包括文化艺术的策划与投资、创作与制作、传播与管理等各方面的人们。建设和谐文化,就要鼓励更多的人们在不同所有制形式下共同参与文化艺术的创造和生产,这是繁荣文艺创作的基础。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表明,只有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化艺术活动中来,成为文化艺术生产者,方能尽快调整我国产业结构形式,促使文化生产力的大幅度增长。在当下,加快文化体制的改革,是实现文化生产力大幅度增长的关键。加快文化体制的改革,主要在于两个方面,其一是对于国有文化事业或文化企业部门的改革,即对于上述部门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的转型或调整,使其实现艺术生产的最优化机制;其二是大量催生新型的主要是民营的文化艺术团体和部门的形成,鼓励他们在发展文化产业中发挥巨大作用。越来越多的人们投身于文化艺术的生产中来,是创造巨大的文化生产力的基本保证。

建设和谐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还与社会的政治建设、道德建设、经济建设、政策与法规建设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在上述各方面获得同步的推动,才能促进和谐文化建设得以健康与顺利的发展。

上一篇:三方投资越剧:《一缕麻》收获票房推出名角 下一篇:你会说话吗――追忆孙道临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