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投资越剧:《一缕麻》收获票房推出名角

时间:2022-10-23 03:39:40

三方投资越剧:《一缕麻》收获票房推出名角

杭州越剧院新编越剧《一缕麻》(编剧杨锐,作曲陈钧,导演展敏,主演徐铭),自去年推出至今已演出近40场,不仅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还推出了具有潜质的青年演员徐铭。中国剧协、杭州市文广局、《文汇报》近日召开研讨会,对“杭越”在市场化的背景下,采用三方投资的形式创作新编越剧《一缕麻》取得的成绩给予总结,对该院20多年来的改革成果和由“杭越”现象带来的启示做了深入的分析。

新编《一缕麻》是“杭越”根据范派创始人范瑞娟和袁派创始人袁雪芬在上世纪40年代于上海演出的《一缕麻》改编而成,原剧已有60多年没有完整地演出过。今天“杭越”让旧剧开了新生面。

捕捉市场

杭州越剧院院长侯军说,在越剧的发展中,因人出戏和因戏出人都是常规。两年前,在上海越剧院老艺术家回顾演唱会上,剧院范派小生徐铭唱的《一缕麻》中的选段《洞房》,引来好评,尤其那句“新娘子啊真好看,比我妈妈都好看。”中的“啊”字长拖腔,迷住了无数范派观众。我们感到,在范派戏迷聚集的上海、浙江,徐铭就是“拳头产品”,尽管此前徐铭已在上海逸夫舞台登台多次,观众通过《少年天子》《心比天高》认识了她,但这一段《洞房》使观众对她从印象转到了概念,而范瑞娟听了徐铭的唱也说,比她好,如果重排《一缕麻》,让徐铭出演一定不会差。于是我们决定新编《一缕麻》。

推陈出新

《一缕麻》是清末民初作家包天笑根据真实事件而创作的,发表于1909年的《小说月报》,描写居住在杭州的大户人家荣某为自己的智障儿子娶了美丽的妻子,新娘在洞房之夜突染致命的传染病白喉,仆人们不敢近前服侍,而智障的儿子、新郎“呆大”近前服侍染病致死,新娘幸存,但却用戴孝的麻绳自尽。

为更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杭越”将该剧反封建的主题改编为讴歌人性美,突出讲真话、善有善报的主题,将结局改为:“呆大”染病死去,新娘哭灵之夜,“呆大“死而复生,且不再痴呆,将悲剧改为喜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方投资

新编《一缕麻》由“杭越”、上海天蟾京剧中心演出公司、剧中“呆大”扮演者徐铭各出资10万元,三位一体,出击市场。

院长侯军说,路是走出来的,“杭越”要探索更多的路来完成改革,上海观众看好徐铭,我们看好了市场。上海是范派辉煌的地方,具有巨大的市场潜质,1945年范瑞娟、袁雪芬在上海演出《一缕麻》,成为她们进入“越剧十姐妹”的阶梯;而1915年,梅兰芳在北京首演时装京剧《一缕麻》,成为“梅派”艺术的组成部分,这次徐铭出演《一缕麻》,同样是她艺术人生中的新里程。这也是我们坚决贯彻的出人出戏宗旨,这个市场机遇我们要抓住。上海天蟾京剧中心演出公司看好“杭越”,该公司经理许霈霖说,对一出戏搞投资,“天蟾”是第一回,我们看中的是徐铭的潜质和这出戏的前景,目前投资早已收回。演员徐铭说,作为一名青年演员,参与改革、推动改革是一种责任,我是看好上海观众对我的认可、对“杭越”充满信心而决定投资的。侯军说,在讨论首场演出地点时,三方都选择了上海,我们需要一个有经济效益的舞台,同时只有这样的舞台才能真正检验这台戏的艺术水准。大量赠票,是对市场的伤害,也是对剧院的伤害,因此我们决定,从上海入手,包围杭州市场。在去年十月二进上海返回杭州的两场演出,一律不送票,演员不能带家属进场,使票房收入超过10万元。

原中国剧协副主席、戏剧理论家刘厚生说,越剧改革成功的标志是又叫好又叫座,如果能赚钱又能推出名角就是大成功。“杭越”做到了。

上一篇:二人转不应以丑化女性为乐 下一篇:和谐文化与当代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