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探究

时间:2022-10-05 07:04:17

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探究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67-02

只有高效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而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师们必须要改革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营造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性的学习氛围。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阵地,是历史教学中实施新理念的关键,搞好历史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就能有效推进历史教学改革的深入。

一、营造和谐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课程改革以来,积极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学不再是老师的独角戏,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来完成教学。而教学氛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作为历史教师,要以改革历史课堂为突破口,为学生营造实事求是的学习氛围,提高师生互动的效率,切忌对学生提出的不同观点和看法横加指责,保护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和谐融洽、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为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奠定基础。

二、以生活为教学依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生活为依托,将教材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与学生生活建立联系机制,不仅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构建完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同时让学生明白“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促进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经验,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学习《古代希腊民主政治》这一课时,我会联系学生们熟悉的体育运动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首先问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你们知道奥运会吗?又对奥运会了解多少呢?你们知道它起源于何地吗?”同学们一听到是关于奥运会的话题,兴趣立刻就被调动了起来,主动与同学讨论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有效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措施

3.1 平时多积累历史史料,提高学生兴趣。有句话很有道理: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有一桶水。历史老师视野要开阔,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都要广泛涉猎。历史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科学,跟什么都沾上边。教师在课堂上如果只是一味地讲纯理论的东西,就很容易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听了也会感到没趣。在课堂上,偶尔"天马行空",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助于他们了解历史的"课外话题",常能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甚至着迷,这既能增长他们的见识,拓宽他们的视野,又能增加他们对学习历史的兴趣。

3.2 学法指导是动力。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能够顺利升学,以便学到更高层次的知识,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学习方法,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观察现实问题,力求做到学以致用。

3.3 除了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生成,也要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生成。历史教育的主要功能应该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的情感和价值观体验得到提升。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关注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能力的生成,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生成。但现在的生成性教学却普遍忽视了这一点,主要是由于我们在生成的意识上对情感的关注过于淡薄所致。新课程下历史教学的终极目标定位于实现历史学科所特有的教育,在历史课堂的生成性教学中应该更多地考虑这个宗旨。

四、培养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探究的精神

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为学生讲解教材,解答疑惑,教师在学生的求学路上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丰富学生情感,锻炼活跃思维方式,提高思想境界都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表现自己的舞台,大胆的释放自己的个性,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一味的相信教材依赖教材,要客观的对待教材,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大胆质疑,大胆假设,本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理念,理想科学的解读教材,学习教材。新课改以来,我们的教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教材上密密麻麻的的文字很多都被史料和插图资料所代替,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活跃思维和想象力,摆脱了一味死记硬背的传统学习模式。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仔细研读教材,合理规划教学进度,科学制定教学方案,在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从生活、社会发展以及文明发展历程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同时,敢于对教材质疑,用审慎的思维观察思考。

五、教给学生有效的记忆方法是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

我们在学习中会发现历史知识的特点:知识点在形式上多、乱、杂。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感觉到在历史知识的记忆上是困难重重,有很多学生总是在牢骚:学后面忘前面。记前面又忘后面。在历史知识的记忆上不知从何下手。但如果掌握了有效的记忆方法,这些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下面笔者就介绍几种常见的、有效的记忆方法:(1)提取字头法,即提取某一历史知识每一句的头一个或几个字为要点,组成另一个词或一句话。如记《南京条约》的内容,可记为“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关税协定”,这样记起来既顺口又不容易忘。(2)谐音趣味记忆法,即把某一历史知识的几个关键知识用谐音组成或用有趣味的几个字帮助记忆。如记前苏联在1924年刚成立时的加盟共和国,可记做“乌外有两只鹅”,即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外高加索。这样讲授趣味性强,学生记得快而牢。类似这样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创造性地去研究和发现,就能总结出很多有效的记忆方法,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健

在教育教学中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它的客观必要性。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能保证教学活动有序有效地进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学生的主体作用更不能忽视,学生是学习的内因,教师和一切教育环境都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起决定作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手段、方法,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以提高效率。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就要在教学模式上下工夫,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以新的课程理念去研究课堂教学,如通过小组讨论、质疑答疑,使学生能够自主、互动地学习知识,通过表演历史剧、观看多媒体,让学生非常形象地感受历史、学习历史。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大有可为的。在教学方法的问题上,我们特别强调要研究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中心,让历史课堂灿烂起来,使学生爱学历史,在学习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掌握开启历史之门的金钥匙,成为能够认识历史的真正主人。 总之,教无定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还有许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应大胆创新、尝试,积极努力探索,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上一篇: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与效果 下一篇:业扩工程验收的关键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