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消化系统并发症经方治验谈

时间:2022-10-05 06:47:00

糖尿病消化系统并发症经方治验谈

【摘 要】 随着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糖尿病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经方指张仲景先师之方,以组方严谨配伍精当药少效宏而称雄于世,被誉为方书之祖 特别是现代,经方治验更是丰富多彩借鉴古今贤达经验,笔者在临床中习用经方以痊病家,不揣浅陋,运用经方治疗糖尿病消化系统并发症,举案如下。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390-01

1 糖尿病胃病

例1: 男,47岁,患糖尿病8年,平时服用优降糖二甲双胍

控制血糖,未控制饮食,血糖控制尚可 近6个月来血糖波动在10.0mmol/L左右,经治疗效果不佳,经某院诊断为糖尿病合并胃轻瘫,在加强血糖控制的基础上,给予胃动力及营养神经药治疗,药后疗效平平 现症见胃部胀满连及胁肋,食后加重,厌食口苦,胸闷心烦,失眠多梦,烦躁易怒,恶心吞酸,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四诊合参,证属肝胃不和,温热中阻治宜疏肝和胃,清热化湿 用半夏厚朴汤加味: 法半夏12g 厚朴10g 茯苓15g 苏叶6g 白芍15g 黄连6g 吴茱萸3g 枳实10g 子12g 藿香6g 佩兰9g 甘草6g 生姜3片,每天1剂,水煎服7剂后复诊,自诉胃脘闷胀,心烦失眠大缓,余症均减,查血糖下降,继用上方连服药14剂,诸症若失,嘱保持精神舒畅,以防复发[按]患糖尿病日久,情绪失常,影响肝疏泄功能,肝郁易横逆犯胃,致胃气失和,胃气失和而水湿不化,郁久化热; 且肝气郁亦易化火,湿与热合,郁阻中焦而致本病,正如临证指南所云: 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 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原治妇人咽中如炙脔,有行气化湿的功效,故用为主方; 黄连吴茱萸白芍疏肝理脾清热和胃,枳实栀子川朴配用,即伤寒论治疗心烦腹满,卧起不安的子厚朴汤,有清热除烦宽中散满功效; 藿香佩兰芳香化湿开胃进食,正合内经治疗脾瘅 治之以兰,除陈气也之旨; 甘草清热和中调和诸药,与白芍配用即芍药甘草汤,本草纲目引陈日华经验方为: 治消渴引饮,白芍药甘草等份,为末,每用1钱,水煎服,每天3次 现代临床报道以白芍甘草浸膏制成甘芍除糖片,能够稳定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 诸药合用,可使湿热消,肝气条达,胃自安和而诸病自愈。

2 糖尿病肠病

例3: 男,53岁,因糖尿病12年,反复腹泻3个月余而来诊治 患者于12a前发现糖尿病,近3个多月来,反复出现泄泻,每天10~18次,以夜间为甚,白天4~5次,夜间10余次,形体明显消瘦,曾在某医院住院治疗,行各项检查未发现胃肠道感染及占位性病变,诊断为糖尿病肠病,经治无效,出院求中医治疗,曾服真人养脏汤四神丸葛根芩连汤等,减至每天10次左右,但再服无效 诊时症见: 精神疲倦,四肢乏力,行走缓慢,形体消瘦,面色无华,皮肤干燥,口干多饮,口苦,大便24h10余次,昼轻夜重,多为稀水样便,或夹有不化水谷,时有心烦,夜寝较差,舌黯红,苔腻微黄,脉弦滑 属寒热错杂之症,拟以温寒清热为法,用乌梅丸加减施治 药用: 乌梅15g 细辛4g 肉桂5g 党参18g 制附子10g( 先煎) 蜀椒5g黄连6g 黄柏9g 干姜6g 当归10g 葛根18g 薏苡仁18g服药3剂后大便次数稍有减少; 又连服6剂后大便较为成形,次数明显减少,余症亦好转 前后以乌梅丸随症加减20剂,大便成形,精神较佳,改用七味白术散善后,至痊愈。

[按]患者口苦多饮,舌红苔黄,明显是热象,而下利清谷,又是脾阳虚衰不能消磨腐熟水谷之证,观前用真人养脏汤四神丸温补脾肾阳气,葛根芩连汤清阳明肠中湿热,都稍中本病病机,故腹泻次数减少 但依据患者临床症状分析,显然是寒热错杂之征,因此选用厥阴病主方,又主久痢的乌梅丸治疗 黄柏黄连苦寒爆湿以清热,姜附椒辛桂温阳寒,参归调理气血,乌梅固涩而厚肠,葛根轻厚,生用则升阳生津,熟用则鼓舞胃气( 本经逢原) , 最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 本草正义) , 薏苡仁健脾渗湿,二药配合可使清升浊降,自有止泻功效 值得一提的是善后用七味白术散,原名白术散,功效健脾和胃,益气生津 用此有治病求本之意,此案泄泻病,先贤有泄泻之本在脾胃之说,原发病糖尿病为本,张氏医道 医宗金鉴都把七味白术散列为治疗消渴病的主方。

3 糖尿病性便秘

例4: 男,59岁 糖尿病10余年,口服西药及六味地黄丸控制血糖,空腹血糖控制在7.5~10.0mmol/L,6a前因工作需要常出外地,生活没有规律而患便秘,常自购泻火通便药服用以求大便通畅,可获一时之效 近2个多月来,便秘加重,便如羊粪,4~5d1行,服用清热养阳润肠通便之剂,则胸中发闷,不思饮食,泛泛欲吐; 服大黄之剂,只得一时之快,移时复秘 遂来诊治,察其体形丰腴,面色青黯,口中干渴,但不多饮,食少纳量,双下肢水肿,小便短涩不利; 舌苔水滑,脉沉弦空腹血糖11.20mmol/L,肝肾功能正常 此属津液不布,不能濡润大肠,水聚津凝粪便痹阻大肠,大肠传导失司的大便秘结之征,该当通阳化气,利水行津 五苓散加味主之,药用: 泽泻18g 茯苓15g 白术18g 猪苓10g 桂枝10g 枇杷叶10g 杏仁10g 枳壳6g 薤白12g,5剂 药后小便通畅,下肢水肿减轻,大便已行; 原方又进5剂,诸象尽除,检空腹血糖6.8mmol/L 嘱按时服药,适量运动,控制饮食,适时检查为善。[按]糖尿病并发症秘患者长期服用坚阴苦寒泻火之品,易伤阳气,致阳气郁遏不能化气行水,以致水气凝结,蓄而为患,津液不布,不能濡润大肠,大便传导失司而致大便秘结证属水病似燥,如是则会助阴消阳,使水无制而贻害无穷 用五苓散通阳化气从而使津液运行正常,津液输布正常则大肠可得濡养; 肺与大肠相表里,用枇杷叶杏仁来降肺气复大肠传导,肺为上水之源,肺气通调亦有助津液布施; 枳壳归脾胃经,理气宽中以助纳食; 薤白归肺胃大肠经,具有通阳散结行气导滞功效,最能通胸中之阳与散大肠之结( 本草思辨录) , 通肺与大肠气痹也( 伤寒杂病论会) , 用之以助通便 诸药合用,切合病情,故能取效 糖尿病中医多以消渴论治,以滋阴降火为法,但糖尿病不等于消渴,有时按津液代谢失常施治,亦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上一篇:再次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