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育西部地区企业竞争力

时间:2022-10-05 06:43:56

如何培育西部地区企业竞争力

西部地区企业竞争力的总体状况

农业产业发展状况近年来,由于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投资力度,农民退耕还林还草的积极性较高,西部农业市场增长加快。2008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个地区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4万亿元,增长了5.4%,比上年增加了1.4个百分点。其中,东部地区为1.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5%;中部地区为9227亿元,比上年增长5.5%;西部地区为9065亿元,比上年增长5.8%;东北地区为3308亿元,比上年增长7.8%。由此看来,西部地区的第一产业增长率仅落后于东北地区,有较大潜力,

工业企业竞争力现状西部地区工业化的基础较薄弱,由于生产技术体系的先天不足,工业发展相对缓慢。但从纵向来看,第二产业增长速度明显加快,2007年,西部地区工业企业已达到35495个,实现丁业生产总值22172.11亿元,从2003-2007年五年的数据来看,西部工业企业呈稳步发展上升态势。同时,西部地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也在快速增长,2005年工业总产值为15838亿元,工业增加值为5914.61亿元;2006年工业总产值为19940.92亿元,工业增加值为7619.29亿元;2007年工业总产值为24789.85亿元,工业增加值为9623.11亿元。

横向比较来看,西部地区工业企业竞争力较弱2007年西部地区的工业总值为18804.21亿元,虽说比2006年增长了25.42%,但其份额占全国比重还未超过20%,远远低于东部地区的57.83%,同时也低于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具备竞争力的优势产业

能源产业西部地区拥有十分丰富的能源资源,就煤炭探明储量来看,内蒙古为2352亿吨,陕西为1663亿吨,分列全国第二、第三位。而陕西、山西和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的13个县区煤炭探明储量约占全国的60%,并且有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水利资源一向被视为西部的独特优势。据统计,位于西南的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是国内水能资源的富集区,在五大电力巨头规划的国内12大水电基地中,西南地区就占了7个。依据中国石油“十一五”规划,西部地区将是其主力战场。目前,新疆地区蕴藏石油约209亿吨、天然气约10.85万亿立方米,分别占到国内陆上油气资源总量的25.5%和27.9%。西部地区已成为我国可再生能源的主要实施地。按照政府计划,到2010年将国内太阳能光电市场的应用从2005年的20兆瓦提高至400兆瓦。

矿产资源西部地区有171种矿产,有15个矿种的保有储量占全国一半以上,己探明的稀土资源储量8700万吨,占全国总储量的96%。有45种矿产资源潜在的总值达43.87万亿元,占全国的50.3%。除金属矿外,西部地区的非金属矿也非常丰富,如青海省的钾盐、镁盐、铿矿、鳃矿、石棉、冶金用石英岩、化肥用蛇纹岩、玻璃用石英岩等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云南、贵州的磷矿也占全国的40%以上。因此,矿产资源也属于西部地区的优势资源。而且,大部分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品属于重要的战略物资,并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特色农业我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光、热、水、土资源丰富,物种资源多样,具有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和潜力。经过多年的发展,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已有一定的基础。近年来,西部各地在发挥资源优势、开发特色农业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取得明显成效。如甘肃白银地区利用优越的光热条件和便利的灌溉设施,大力发展日光节能温差反季蔬菜;宁夏是中国羊绒的集散地,原绒收购量占全球原绒产量的60%。分梳绒产量占全球的65%,素有“世界羊绒在中国,中国羊绒在宁夏”的美誉;新疆吐鲁番地区利用独特的葡萄生产优势,建成驰名中外的葡萄沟风光农业区;广西百色地区在右江河谷地带大力发展芒果生产,同时注重芒果加工,形成每年5万吨原浆和10万吨饮料的能力;陕西的苹果种植面积已达60万平方米,成为全省的重要支柱产业。西部农业色农业方兴未艾,发展势头强劲,生产效益司观。

西部与东部地区企业竞争力的比较

自然因素东部地区企业具有交通优势,水、陆、空交通优势为吸引外资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而西部地处内陆,要么是地形起伏,要么是戈壁、荒漠,平地比例小,交通设施建设投资’大,工期长,运输十分不便,使企业产品运输成本增大。然而,我国矿产资源500%-60%集中在西部地区,按人均48种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计算,西部地区人均值相当于东部地区的4.6倍。这些可以为企业产品价格竞争创造优势,提高产品的竞争力。相反,东部地区城市人口密度高,土地和矿产资源紧张,能源不能自给。

经济因素2007年全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49529.9亿元,其中,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只有47864.1亿元,仅占全国的17.4%,而东部地区2007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2346.4亿元,占全国的55.3%,东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规模为西部的3.2倍。2007年,在全国各省市区经济规模的排序中,规模最小的前10个省份西部地区占了8个,西部地区经济规模最大的四川省的经济规模也仅为全国的第9位。比较可知,西部地区的经济规模、经济实力明显小于东部地区。

在经济结构方面,首先,传统的农业产业在西部地区_的经济构成中所占的比重较高。2007年,西部地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占CDP的比重为17.22%,比东部地区6.88%的比重高出10.34个百分点。与此相对应,西部地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却落后于东部地区。2007年西部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2.14%,比东部地区51.47%的比重低9.33个百分点,可以说第二产业的落后是西部地区经济实力不强的关键问题。西部与东部地区在产值上的差距,也主要体现在第二产业上:2007年,西部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只有18708.5亿元,东部地区为78406.4亿元,为西部的4.19倍。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的第三产业虽说总产值比不上东部地区,但第三产业占西部地区总产值的比重与东部地区的第三产业占其总产值的比重只差了1个百分点。从东、西地区经济结构的比较可知,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均存在很大的差距。

科技因素从事科技研究与发明的科技人员少、科技成果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落后于中、东部地区,这是西部地区科技开发及应用能力低下的突出表现。2007年,东部地区大中型企业单位技术人员总数为2283231人,占全国大中型企业单位技术人员总数的57.8%;西部地区大中型企业单位技术人员有673021人,占全国大中型企业

单位技术人员总数的17.1%。从绝对数量上看,东部地区大中型企业单位技术人员数为西部地区的3.39倍。就目前的实际情况分析,大中型企业单位技术人员是我国科技开发应用的主力队伍。大中型企业单位技术人员的多少及其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进而决定着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企业的竞争力及其发展能力。西部地区大中型企业单位技术人员实力的落后,决定了西部地区企业在同东部地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2007年西部地区各地区地方属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活动人员总数为60767人,比东部地区少了27.8%。研究与开发机构研究力量的不足,必将影响到地区的科技水平、政府的决策能力及管理水平,进而影响到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全国专利申请授权的数量为301632项,其中,东部地区专利申请授权的数是为221160项,占全国总量的73.32%;西部地区2007年专利申请授权的数是为28611项,占全国总量的9.49%。从相对量上看,西部地区专利申请授权的数量占全国的比重比东部地区低63.83个百分点;从绝对数量上看,东部地区专利申请授权的数量是西部的7.73倍。比较可知,西部地区的科技研究成果明显少于东部地区,说明西部地区的科技综合开发及应用能力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这是西部地区经济不够活跃、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和企业缺乏竞争力重要原因之一。

制度性因素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基本方针。此后,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由过去的追求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转向以提高效率为目的的非均衡发展,具体就是“向东倾斜、梯度推进”的发展战略。这样,全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就由内地转移到了东部地区。为了推动“非均衡”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促进东部沿海地区快速发展的特殊政策。国家除了在直接投资上给予东部地区一定的倾斜外,主要是给沿海地区多方面的优惠政策,包括投资政策、税收豁免、财政自、更大的管理经济的权力等,这些政策极大地提高了东部地区吸引国内外资源和要素的能力,由此奠定了东部地区高速增长的制度基础。总体说来,中西部地区的市场化程度明显低于东部地区。

地区间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对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分割的经济环境中,各省区均在建立“小而全”的工业体系,不能按照自身的比较优势来发展适合自己的工业结构,导致各省区间的产业结构雷同,不能获得规模效益。同时,在分割的经济环境中,东部沿海地区对内陆地区的扩散和溢出效应也难以形成。东部沿海地区的开放度要大大高于内陆地区,其可以通过国际贸易实现或接近规模经济,从而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所以,地方市场分割可能是东部沿海地区迅速发展30年来仍不能向内陆地区有效扩散、导致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西部地区企业应充分调动有利于培育企业竞争力的外部因素,在充分利用外部因素的基础上,逐渐改善内部因素,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上一篇:铁矿石定价争议再起中国钢厂如何应对 下一篇:银行不应就剥离不良债权瑕疵承担赔偿责任